澳洲人到中国疯狂扫货,成为中国代购!外国游客扎堆,全都带着行李箱
<div style='font-size:1em;'><p>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澳洲与中国的互动已经渗透到:
</p><p>
每一个交易、每一项产业 </p><p>
甚至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中!</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6/16/img_cdn_138_4091750055404.jpg<br></p><p>
大批中国商品更正在悄悄改变着澳洲人的购物习惯、商业模式和日常生活。 </p><p>
现在来中国,很多游客已经不是单纯为了打卡景点和吃美食了: </p><p>
有远见的澳洲人已经开始 </p><p>
带着空箱子来中国买买买了!</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6/16/img_cdn_138_29921750055405.jpg<br></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6/16/img_cdn_138_87181750055406.jpg<br></p><p>
图源:央视新闻 </p><p>
而就在最近,一个大家可能意想不到的“中国打卡地”: </p><p>
深圳华强北竟然成了澳洲人 </p><p>
眼中的购物天堂! </p><p>
深圳华强北这个位于中国南方的电子商品集散地,近年来再次迎来热潮。</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6/16/img_cdn_138_63681750055407.jpg<br></p><p>
图源:央视新闻 </p><p>
据央视新闻报道: </p><p>
这里每天接待约7000名外国游客, </p><p>
成为海外消费者争相打卡的电子天堂!</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6/16/img_cdn_138_51011750055407.jpg<br></p><p>
图源:央视新闻 </p><p>
在各大摊位上,最受欢迎的商品有: </p><p>
AI语音翻译器、无线耳机 </p><p>
便携投影仪、智能穿戴设备等! </p><p>
部分AI翻译器支持中、英、日多语言脱网翻译,成为外国游客跨境旅行时的常备设备。</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6/16/img_cdn_138_5171750055408.jpg<br></p><p>
图源:央视新闻 </p><p>
而无人机、运动相机等 </p><p>
也因性价比高、功能齐全 </p><p>
吸引了大量的买家! </p><p>
为了满足游客需求,商家在产品定价、语言服务上都做出调整。</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6/16/img_cdn_138_59531750055409.jpg<br></p><p>
一些摊位推出多语言标价牌,有的则配有志愿者提供翻译协助: </p><p>
甚至有专人引导游客 </p><p>
如何退税、安排国际快递!</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6/16/img_cdn_138_4031750055410.jpg<br></p><p>
图源:央视新闻 </p><p>
一对来自澳洲的游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此次专程来深圳采购电子产品,“原本以为是普通观光行程,结果行李都不够装了。” </p><p>
华强北的热销不只是销售数字的增长,更反映出中国消费电子产业的对外吸引力已进入新的阶段。 </p><p>
华强北的爆红,不仅是因为便宜好用,更因为它代表了“中国制造”的新形象:智能、前沿、国际化。</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6/16/img_cdn_138_62751750055411.jpg<br></p><p>
图源:央视新闻 </p><p>
这场由“游客变买家”的狂欢,也彻底改变了不少澳洲人对中国制造的印象。 </p><p>
中国制造的强大不止于此, </p><p>
现在各个产业都主导着市场动向! </p><p>
塔州曾因出产高品质野生鲍鱼而闻名,曾广受中国市场欢迎。 </p><p>
然而,近年来市场风向出现变化:中国消费者开始更倾向于: </p><p>
购买价格亲民的 </p><p>
中国本地养殖鲍鱼!</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6/16/img_cdn_138_37701750055411.jpg<br></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6/16/img_cdn_138_7471750055412.jpg<br></p><p>
这让以野生产品为主的塔州产业链受到冲击,已有两家鲍鱼企业在过去数月内关闭。 </p><p>
在中国市场: </p><p>
活体与野生黑唇鲍鱼的价格 </p><p>
已经下跌了约30%。 </p><p>
而高端鲍鱼产品的需求更是暴跌, </p><p>
跌幅高达80%!</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6/16/img_cdn_138_43131750055413.jpg<br></p><p>
塔斯马尼亚鲍鱼产业协会负责人表示:“如果无法重新赢得中国市场的信任,鲍鱼产业恐将萎缩。” </p><p>
为应对挑战,当地企业正尝试通过申请海洋管理委员会(MSC)可持续渔业认证,以提升鲍鱼产品的环保和品牌价值。 </p><p>
他们希望借此向中国消费者传达:虽然价格略高,但源自塔州的鲍鱼更具生态责任。</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6/16/img_cdn_138_29921750055413.jpg<br></p><p>
此外,一些鲍鱼出口商也开始尝试数字营销手段: </p><p>
包括开设中文社交媒体账号 </p><p>
拍摄生产纪录片、加强品牌讲述 </p><p>
意图重新打开中国的年节市场! </p><p>
一位从业者表示:“我们过去太依赖中间商了,现在要自己讲好故事。”</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6/16/img_cdn_138_26111750055414.jpg<br></p><p>
从牛肉到鲍鱼,澳洲的很多产业其实都依赖着中国的进口,为很多商家带来新的商机。 </p><p>
不仅是澳洲各行业急于向中国展示自己的品牌,更有不少品牌做出了一个选择: </p><p>
直接在中国开设工厂, </p><p>
主动寻求合作的机会! </p><p>
在墨尔本与悉尼的设计师创业圈,“中国制造”曾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但现实中,越来越多澳洲品牌创始人坦言: </p><p>
为了控制成本与保障生产质量, </p><p>
他们主动选择了中国工厂!</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6/16/img_cdn_138_66501750055415.jpg<br></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6/16/img_cdn_138_89071750055416.jpg<br></p><p>
位于悉尼的高端家居品牌 No.22 Home 的创始人Alexandra Pappas就是其中之一。 </p><p>
她表示,虽然理想是坚持本地制造: </p><p>
但澳洲本土的生产报价 </p><p>
是中国的三倍! </p><p>
并且本地的制造水平难以达到她对环保材料与工艺的要求…</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6/16/img_cdn_138_60071750055417.jpg<br></p><p>
最终她选择与中国一家获得环保认证的石材工厂合作: </p><p>
对方不仅提供 </p><p>
详细的迹追踪系统, </p><p>
也在设计打样与批量出货方面 </p><p>
效率更高! </p><p>
另一例是墨尔本的内衣品牌 ChouChou Intimates,创始人Tina Grasso表示,他们尝试在澳洲寻找适合制造贴身无缝内衣的供应商未果,最终在中国找到了既懂设计又可持续生产的合作方。</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6/16/img_cdn_138_77791750055418.jpg<br></p><p>
她也直言不讳地指出,有些人对‘中国制造’还存有偏见 </p><p>
但实际上这些合作工厂 </p><p>
在环保标准、生产透明度等方面 </p><p>
做得比澳洲还严格! </p><p>
在她看来,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也是帮助小型设计品牌实现商业可持续的助力的强大后盾。</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6/16/img_cdn_138_16161750055419.jpg<br></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6/16/img_cdn_138_71281750055420.jpg<br></p><p>
从深圳的AI翻译器,到塔州鲍鱼的市场变局,再到中国制造工厂里的澳洲品牌,他们的选择背后,其实都藏着一个共通点: </p><p>
中国和澳洲的关系 </p><p>
已经越来越密切! </p> </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