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知名医院又出重大事故!6岁女童不幸死亡,此前2次就医都被劝回家...
<div style='font-size:1em;'><p>
对于父母来说
</p><p>
孩子生病是一场牵动心弦的战役 </p><p>
你会小心翼翼观察每一个细节 </p><p>
生怕遗漏了什么 </p><p>
然而,悉尼一位妈妈 </p><p>
却经历了无法挽回的遗憾 </p><p>
女儿在同一天两次就医后 </p><p>
被告知“回家休养” </p><p>
第二天却永远离开了 </p><p>
那份突然袭来的失去 </p><p>
让人揪心到无法呼吸</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8/09/img_cdn_138_49861754703605.jpg<br></p><p>
女童连续两次就医后离世 </p><p>
NO.01</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8/09/img_cdn_138_38081754703605.jpg<br></p><p>
这是一则让所有父母心头发紧的消息。</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8/09/img_cdn_138_27461754703606.jpg<br></p><p>
悉尼一名年仅6岁的女童,在同一天先后两次前往 Sydney Children’s Hospital 就医,却都被告知无需住院,回家休养即可。可就在第二天,她被送往 Northern Beaches Hospital 时,已经回天乏术。 </p><p>
据悉,这名女童在8月4日第一次被送到 Sydney Children’s Hospital 急诊科,经过临床评估后,医生安排她出院回家。</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8/09/img_cdn_138_3721754703607.jpg<br></p><p>
当天下午 </p><p>
她的病情出现变化 </p><p>
再次返回医院 </p><p>
这一次被诊断为流感 </p><p>
依旧被建议回家休养 </p><p>
谁也没想到,仅仅一天后,悲剧还是发生了。 </p><p>
Sydney Children’s Hospital 的发言人证实了这一过程,并表示医院已经对相关诊疗流程和记录进行初步审查,还会与 Northern Sydney Local Health District 合作,展开正式调查。他们对家属表示最深切的哀悼,但出于隐私原因,目前无法透露更多信息。 </p><p>
Northern Beaches Hospital 方面同样回应称,将按照新州卫生部门的政策,配合进行独立审查和验尸调查,并在这个极其艰难的时刻为家属提供必要支持。</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8/09/img_cdn_138_45361754703608.jpg<br></p><p>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起女童离世的消息,正值另一宗涉及儿童患者的调查结果公布不久。 </p><p>
今年早些时候,一名2岁男童Joe Massa在Northern Beaches Hospital 治疗期间去世。</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8/09/img_cdn_138_89191754703608.jpg<br></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8/09/img_cdn_138_4721754703609.jpg<br></p><p>
新州临床卓越委员会的调查报告指出,该院重症新生儿和儿童病床上方从未安装关键护理摄像头,而这是新州医院的标准配置,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观察到病情恶化的迹象。 </p><p>
报告还提到,初级医护人员在发现患者病情恶化时,因为担心后果而不敢上报,这一文化上的问题同样值得警惕。 </p><p>
运营医院的 Healthscope 公司在报告发布后承诺,将立即安装三台摄像头,并落实所有13项改进建议,确保儿童患者的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8/09/img_cdn_138_98971754703612.jpg<br></p><p>
对于父母来说,这样的悲剧提醒我们——当孩子病情有明显变化时,即便医生认为可以回家,也一定要保持高度警觉。 </p><p>
如果情况持续恶化,要详细记录症状变化、反复向医生表达担忧,必要时直接拨打000急救电话,不要怕麻烦,因为在生命面前,时间往往是最宝贵的东西。 </p><p>
希望调查能够尽快查明真相,也希望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 </p><p>
世界三流的悉尼医疗 </p><p>
NO.02</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8/09/img_cdn_138_6311754703613.jpg<br></p><p>
其实早在疫情刚刚结束的时候,受雇于该州儿童医院的总共50名高级医生就已经写信给卫生部长,描述了病患螺旋式上升的情况,并对雇用更多员工的麻烦提出警告。 </p><p>
为了缓解压力,政府希望将那些病情或伤势不太严重的患者从急诊科分流到紧急护理中心或24小时全科医生诊所。 </p><p>
这虽然可能会改善一些患者看病难的问题,但不太可能会大幅减少急诊需求。令人出乎意料的是,新南威尔士州的数据显示,很少有人会在可以去GP的情况下去看急诊。 </p><p>
也就是说:大家都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情况才去急诊。 </p><p>
在刚刚结束的国家预算中, </p><p>
政府宣布将在$45亿澳元的投资下 </p><p>
招募10,000多名工人到医院和卫生服务部门</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8/09/img_cdn_138_82051754703614.jpg<br></p><p>
来自西悉尼的医生批评新州公立医院只有第三世界国家的水平。据称,有的癌症晚期的病人在急诊室等了12小时才等到床位。 </p><p>
今年,悉尼的急诊医生Pramod Chandru和James Tadros更是深恶痛绝的表示自己一度以自己是医生为耻。</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8/09/img_cdn_138_97081754703616.jpg<br></p><p>
“当我们在医学院接受培训时,没有料到自己面临的情况是满足不了病人的需求,而且每天都是这样。但这就是我们目前实际的工作环境……不公平、不平等或不公正。” </p><p>
例如,一名罹患晚期癌症的88岁老奶奶足足在急诊室等了12个小时才等到床位,让医生感到惭愧的是, </p><p>
虽然医疗服务这么糟糕 </p><p>
病人和她女儿的态度依然很好</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8/09/img_cdn_138_32721754703618.jpg<br></p><p>
急诊室医生通常在病人已满员的情况下轮班,这意味着仍然有10到15名病人得不到及时治疗,只能在一边坐着等待医生的问诊。 </p><p>
卫生部长布表示,大家之前经历了100年一遇的新冠大流行,所以即使到现在前线的医护人员们依旧“会感到特别有压力,对此我表示同情”。</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8/09/img_cdn_138_71591754703620.jpg<br></p><p>
新州卫生部发言人表示,近 84% 的救护车患者在 30 分钟内被转移到急诊室,这是澳大利亚所有司法管辖区中最好的表现。 </p><p>
西南悉尼地方卫生区主席 Setthy Ung 表示,被送往医院的患者通常没有得到优先考虑,只是为了腾出救护车让他们重新上路。 </p><p>
作为父母,我们很难想象带孩子去医院求助,却在短时间内经历这样的结局。</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8/09/img_cdn_138_42011754703622.jpg<br></p><p>
这件事至少提醒了我们几点: </p><p>
相信直觉:如果你觉得孩子情况不对劲,即便被医生建议回家,也要继续观察并在必要时再次就医,甚至考虑去其他医院复查。 </p><p>
病情记录:详细记录孩子的症状变化、体温、呼吸情况、精神状态,这些细节能帮助医生判断。 </p><p>
问清风险:就诊时,主动问医生“如果病情恶化会有哪些表现”“出现哪些症状要立刻回来”。 </p><p>
寻求第二意见:尤其在孩子年纪小、病情发展快的情况下,多一个判断多一份保障。 </p><p>
辣妈结语</p><p>
可以说这场悲剧不仅仅是医疗系统 </p><p>
需要改进的问题 </p><p>
也提醒我们父母 </p><p>
在涉及孩子健康的每一次决策中 </p><p>
谨慎、坚持 </p><p>
小心都是不可或缺的 </p><p>
愿这个6岁女孩安息 </p><p>
也愿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p> </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