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抢救30小时终脱险,五凶保释回家引争议
<div style='font-size:1em;'><p>
据中国驻墨尔本总领事馆8月10日正式通报,日前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霍巴特市遭未成年人群殴致重伤的33岁中国留学生,经全力救治已脱离生命危险,目前状态稳定。</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8/10/img_cdn_138_19751754818804.jpg<br></p><p>
这场发生于8月6日晚的恶性事件,源于该留学生在购物中心接妻子下班途中,无端遭遇数名青少年投掷垃圾挑衅,在其警告后竟被约20人围殴头部,导致脑出血、颅骨骨折及面部重伤,经ICU超过30小时抢救才挽回生命。 </p><p>
据总领馆最新公告,该学生虽暂脱险境,但身体极度虚弱,仍需静养观察,下周将接受颅面修复手术及脑震荡深度治疗。塔州警察、消防和应急管理部门负责人费利克斯·埃利斯公开谴责这起"可耻暴行",强调社区绝不容忍此类犯罪。</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8/10/img_cdn_138_90971754818805.jpg<br></p><p>
目前五名主要未成年肇事者均已被捕,虽暂处保释状态,但警方承诺将严格依循本州法律程序推进司法审理。 </p><p>
此次袭击并非孤立事件。就在7月下旬,霍巴特市中心富兰克林广场附近,一对中国游客夫妇同样遭两名未成年女子无端袭击,40秒的殴打致其浑身鲜血倒地,最终由见义勇为的泰国餐厅老板协助警方擒获嫌犯。"我们根本不认识她们,袭击快得令人恐惧",受害者Yoe夫妇的控诉揭示了当地青少年犯罪的随机性与残酷性。连续两起针对中国公民的恶性事件,暴露了霍巴特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蔓延趋势。 </p><p>
面对治安危机,中国驻墨尔本总领馆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案发后第一时间对接受害者及家属提供医疗协助与心理支持,并动员当地侨胞赴医院关怀。 </p><p>
8月8日深夜,总领馆紧急发布安全警示,揭露塔州连发袭击中国公民的严峻态势,9日再发补充通报,矛头直指当地治理漏洞——已正式照会塔州政府及警方,要求严惩罪犯、强化中国公民保护措施,并计划专程赴塔州约见地方官员。多层级外交施压的组合拳,彰显了领事保护的强硬姿态。</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8/10/img_cdn_138_87191754818806.jpg<br></p><p>
塔州多元文化委员会前主席艾门·贾弗里坦言,此类事件正重创"塔州旅游天堂"的国际形象。事实上,当地警方年初已在霍巴特郊区开展"安全突查"青少年犯罪行动,州长杰里米·罗克利夫更誓言"解救青少年于犯罪困境"。 </p><p>
但政策落地显然滞后,未成年人犯罪低成本化问题突出——此次施暴者均未成年,保释状态引发对后续量刑轻缓的担忧。而受害留学生虽捡回性命,但面部修复与脑创伤康复将面临漫长煎熬,心理阴影更需长期干预。</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8/10/img_cdn_138_67361754818807.jpg<br></p><p>
当医院里侨胞们送来的鲜花簇拥着病床,行凶者却已回归日常生活,两种现实的尖锐对比拷问着司法公正的成色。中国总领馆的外交行动为受害者点燃了希望之光,但要让每盏异国求学的灯火不再恐惧黑夜,需要的不仅是严惩个案罪犯,更是澳方对青少年犯罪治理体系的刮骨疗毒。脱离生命危险只是起点,真正的安全重生,道阻且长。 </p> </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