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内2起,澳洲暴力事件频发,受害者为何都是华人?
<div style='font-size:1em;'><p>
“国外安全吗?”
</p><p>
这是很多准备移民或送孩子去美国的家长,必定会问到的问题。但现实是,海外华人的安全这件事,远不止美国才需要关注。 </p><p>
最近,澳洲就发生了多起街头暴力事件,这让很多人突然意识到,看似很远的危险,其实某一天可能就发生在身边。 </p><p>
8月6日,33岁的中国留学生躺在霍巴特医院ICU病房,他的颅骨被踢出裂缝,脑部出血的阴影仍未消散。</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8/13/img_cdn_138_84541755077404.jpg<br></p><p>
这并非近期华人在海外遭遇袭击的第一起极端案例。 </p><p>
而就在不久前的7月底,一对中国夫妇在游览时也遭到两名少女袭击,这对夫妇并不认识袭击者,也未与她们交流,就毫无征兆地被攻击了。 </p><p>
5月底,墨尔本华人区Box Hill内,一名中国留学生无端遭遇西人青少年挑衅围殴,还被对方挥刀砍伤手指。 </p><p>
5月21日,在悉尼Eastgardens区某公寓公园内,一对华人夫妇遭遇七名青少年暴力围殴,涉案的七名青少年中,年龄最小的仅11岁。 </p><p>
当超市购物、接送孩子、下班停车等日常场景都可能面临危险,安全也超越教育、薪资等传统考量指标,成为中国人决定是否出国留学,以及移民到海外生活的重要考虑因素。 </p><p>
针对华人, </p><p>
澳洲暴力事件频发 </p><p>
8月6日,塔斯马尼亚州首府霍巴特,一位33岁的中国留学生像平常一样站在市中心的富兰克林广场(Franklin Square),等待妻子下班。 </p><p>
就在等待期间,他先是被几名青少年扔垃圾,接着,又有更多人从周围窜出,几分钟内便被迅速包围,拳脚齐下,有人踢,有人打,有人推,很快就倒在了血泊之中。 </p><p>
期间,现场的两名保安试图干预,其中一名女保安甚至用身体挡在受害者前方,但面对数量众多、情绪激烈的施暴者,依然无法制止。</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8/13/img_cdn_138_55171755077405.jpg<br></p><p>
图源网络 </p><p>
最终,这位留学生脑部出血,出现脑震荡,颅骨和脸部骨折,情况危急,被紧急送往医院ICU抢救。 </p><p>
经过30多个小时的抢救,他的情况已稳定,目前据官方说法是:已无生命危险。 </p><p>
而这起事件的施暴者,警方最终逮捕了4名年龄在14-15岁的青少年,并以袭击罪起诉他们。 </p><p>
而就在不久前的7月,也在同一城市(塔州的霍巴特),刚刚抵达的一对中国夫妇在步行回酒店的路上,同样毫无预警地遭到两名少女袭击。 </p><p>
抓头发、拳打脚踢,攻击持续了近一分钟,最终在路人的帮助下报警处理。好在没有对这对夫妻造成太严重的伤害。 </p><p>
这对夫妇说:“我们只是拍照,没说话,他们就冲上来打人……“ </p><p>
这一系列事件迅速引起了中方的关注,中国驻墨尔本总领馆发布安全提醒,近期塔州首府霍巴特发生了多起华人游客与留学生遭未成年人无差别攻击的案件,呼吁大家遇到类似情况时,尽量避开对抗,及时报警或联系领馆。</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8/13/img_cdn_138_9811755077406.jpg<br></p><p>为何受害者都是华人? </p><p>
为什么澳洲会频繁发生这种针对华人的暴力事件? </p><p>
实际上,澳洲对未成年犯罪惩罚极轻,根据澳洲刑法规定:14岁以下未成年人几乎完全免除刑事责任,16岁以下者也很少受到实质刑罚。 </p><p>
这种制度设计,就催生出了一种“犯罪无代价”的青少年亚文化,他们深知年龄是护身符,因此越发肆无忌惮。 </p><p>
从这几起案件中,对施暴者的处理结果也可以看出来: </p><p>
袭击33岁留学生的4名青少年,均已获准保释; </p><p>
两名少女因年龄较小,案件交由少年法庭处理,法庭会考虑未成年的改造可能性,不会轻易判入狱; </p><p>
围殴华人夫妇的7名青少年都在保释条件下获释,并将于6月出庭接受法律审判…… </p><p>
虽然处理结果引发当地社区的强烈不满,政府相关人员也公开表示这种暴力行为可耻,但却并没有阻止保释。 </p><p>
事实上,这种“谴责但不追责”的官方姿态,已经成澳洲处理类似事件的模板。 </p><p>
其次,华人群体在澳洲——尤其是留学生、老年移民及游客,因为语言障碍、文化隔阂,一定程度上也算是弱势群体。他们不熟悉当地的维权渠道、缺乏社区支持,即使被攻击,也很难获得帮助。 </p><p>
也正是如此,所以华人在他们心中非常温顺,打了也就打了,华人群体在当地,被他们常常视为不反抗目标。 </p><p>
再者,种族歧视一直是澳洲的毒瘤,虽然官方通报刻意回避了种族动机,但可以明显看出,这几起案件的受害人都是华人。 </p><p>
类似的事很早之前就发生了,2015年,一名15岁的亚裔女孩在悉尼的火车上遭遇了种族主义攻击,还被一名34岁的女子无端殴打。 </p><p>
这其实是有历史遗留因素的。早在19世纪淘金热时期,大量华人涌入澳洲,引发了部分当地白人的嫉妒和排斥,形成了臭名昭著的“黄祸论”。 </p><p>
1855年维多利亚州通过首个排华法案,限制华人入境;1901年,白澳政策在澳洲联邦成立后,正式确立为基本国策:只许白人移民流入,核心就是反亚洲移民,歧视亚洲人。 </p><p>
这种根深蒂固的种族偏见,虽然随着白澳政策的废除有所缓解,但并未完全消失。 </p><p>
是否还要出国? </p><p>
决策模式正在被重塑 </p><p>
这几起严重的街头暴力事件,把安全这件事,从抽象的担忧,变成了每个要出国的人都要先算的一笔账。 </p><p>
过去,移民和留学的决策模型基本是教育质量、职业机会、生活成本、移民通道;现在,安全已经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底线。 </p><p>
国外安全与否,不仅影响到众多家长选国、选城、选校、选房,甚至是他们愿不愿意把孩子送出去的决定性因素。 </p><p>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因噎废食,彻底放弃出国的想法,移民和留学从来不是一条毫无风险的坦途,但最近的一系列事件也确实给广大家庭提了个醒,出国生活之前,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防范,才能真正享受海外生活带来的成长与机会。 </p><p>
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p><p>
第一,做足安全功课。 </p><p>
无论是选城市还是选学校,务必关注当地的治安状况、犯罪率、少数族裔安全保障、华人社区规模和声誉。 </p><p>
切记不要只看表面风光或听信传言,而是结合官方数据、社区反馈、领事馆提醒,做出更理性的判断。一个治安良好、华人互助网络健全的环境,能大幅降低安全隐患。 </p><p>
第二,提升安全意识,养成良好习惯。 </p><p>
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安全意识都是最好的防护盾。出门结伴而行,避免夜晚单独出行;保管好个人物品,远离高风险区域;遇到冲突保持冷静,及时报警和求助。熟悉当地报警电话和使领馆联系方式,关键时刻能够争取宝贵的时间和帮助。 </p><p>
第三,建立支持网络。 </p><p>
无论是新移民还是留学生,尽快融入当地华人社团、学校的学生组织、社区活动,不仅能获得信息支持,还能形成互助防范。 </p><p>
第四,善用法律和领事资源,维护自身权益。 </p><p>
遇到不公或暴力事件时,敢于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了解当地法律规定,保存证据,及时报警,联系使领馆寻求支持。 </p><p>
安全是前提,不是阻碍梦想的障碍。海外生活的挑战真实存在,但同样也有无数成功故事在证明,理性防范与积极心态更重要。 </p> </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