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在Bunnings买了这东西,全家银行卡疯狂自动转账
<div style='font-size:1em;'><p>
近期,澳洲华人社群中银行卡盗刷事件集中爆发,不仅信用卡未能幸免,向来被认为“更安全”的借记卡也频频中招,</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9/01/img_cdn_138_83781756728005.jpg<br></p><p>
甚至连日常使用的WiFi设备都可能成为盗刷分子的“帮凶”,不少华人因此遭遇财产损失,安全防护意识亟待提升。 </p><p>
01 </p><p>
卡不离身仍被盗刷 </p><p>
“明明人在悉尼,却收到墨尔本Coles消费400澳元的通知!” 近期,多位澳洲华人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被盗刷经历。</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9/01/img_cdn_138_89271756728006.jpg<br></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9/01/img_cdn_138_58021756728006.jpg<br></p><p>
一位使用Commonwealth银行(Commbank)借记卡的华人表示, </p><p>
自己从未向他人透露银行卡信息,卡片也一直随身携带,却突然收到陌生消费提醒,直到联系银行才确认是盗刷。</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9/01/img_cdn_138_71151756728007.jpg<br></p><p>
类似案例在评论区引发共鸣,有华人称曾在同一时间段内多次遭遇盗刷,甚至有人同时丢失多张银行卡的控制权。 </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9/01/img_cdn_138_76961756728008.jpg<br></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9/01/img_cdn_138_66251756728009.jpg<br></p><p>
分析来看,随着网购普及,个人信息泄露成为盗刷主要诱因——不法分子获取信息后,通过网络支付渠道绕过实体卡片直接划扣资金。 </p><p>
面对此类风险,有经验的华人建议,日常网购可优先使用PayPal或虚拟卡,减少真实卡号暴露;</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9/01/img_cdn_138_69921756728009.jpg<br></p><p>
同时可关闭银行卡的“在线支付”功能,需消费时再临时开启授权,降低被盗刷概率。</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9/01/img_cdn_138_99971756728010.jpg<br></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9/01/img_cdn_138_32651756728011.jpg<br></p><p>
若不幸遭遇盗刷,及时联系银行冻结账户、提交交易异常证明,是挽回损失的关键步骤。 </p><p>
02 </p><p>
ATM暗藏“陷阱” </p><p>
除了网络盗刷,线下ATM机也暗藏风险。 </p><p>
澳洲知名财富播客主持人、Zella Money住房贷款公司创始人Victoria Devine, </p><p>
近日在莫宁顿半岛Dromana Hub购物中心外的ATM机上,意外发现了盗刷设备与隐藏摄像头,其经历让不少人后怕。</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9/01/img_cdn_138_17031756728013.jpg<br></p><p>
Devine在视频中透露,她在输入密码时,偶然发现按键上方指示灯旁藏着一个微型摄像头, </p><p>
这类设备会悄悄记录用户输入的PIN码,再配合其他装置窃取信用卡信息,最终实现盗刷。 </p><p>
此外,她还注意到ATM机卡槽异常突出,按键周围塑料框有不规则凸起,判断这是一台被安装了“深插式盗刷器”的设备,即便尝试拆除也未能成功。</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9/01/img_cdn_138_8511756728015.jpg<br></p><p>
针对ATM使用安全,Devine给出专业建议:尽量选择银行直属的ATM机,避免使用加油站、便利店等第三方运营的设备,这类设备安全标准较低,更容易被篡改; </p><p>
输入密码时务必用手或遮挡物挡住按键,防止摄像头偷拍;</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9/01/img_cdn_138_71961756728017.jpg<br></p><p>
若发现ATM机有任何异常,如卡槽松动、有额外粘贴装置,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联系银行,同时及时更改银行卡密码,避免信息进一步泄露。 </p><p>
03 </p><p>
WIFI信号增强器也暗藏风险 </p><p>
更令人意外的是,日常用于增强网络信号的WiFi设备,近期也被卷入盗刷争议。 </p><p>
一位悉尼华人透露,母亲在Bunnings购买并安装WiFi信号增强器后,全家银行卡集体遭盗刷, </p><p>
连接该WiFi的家庭成员手机,频繁接到无显示号码或境外来电, </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9/01/img_cdn_138_29161756728018.jpg<br></p><p>
随后ANZ、CBA银行账户出现未经授权的交易,其中CBA账单显示为“Uber消费”,另有租客账户被扣除500澳元,交易方标注为不明平台。</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9/01/img_cdn_138_42921756728021.jpg<br></p><p>
事件引发热议,有网友猜测是增强器被人动过手脚后退回货架,导致设备内置恶意程序,入侵家庭网络后窃取银行卡信息。 </p><p>
但也有专业人士反驳,即便WiFi设备被篡改,仅通过网络入侵难以直接获取银行卡完整信息,更无法绕过银行验证完成盗刷。 </p><p>
另有观点认为,这可能是一场“精准诈骗”:若手机开启WiFi通话功能,诈骗者可能伪装成银行或支付平台,通过虚假来电、短信诱导受害者泄露账户信息,或利用网络漏洞发送钓鱼链接,最终实现盗刷。 </p><p>
对此,网络安全专家建议,遇到类似情况需保持冷静:首先断开可疑WiFi,切换至手机5G网络登录网银,核实交易真实性;</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9/01/img_cdn_138_18061756728022.jpg<br></p><p>
及时联系银行冻结账户、修改密码,同时向警方报案; </p><p>
切勿轻易相信陌生来电中的“账户异常”提醒,所有与银行相关的操作,务必通过官方APP或线下网点进行,避免在慌乱中泄露关键信息。</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9/01/img_cdn_138_10751756728024.jpg<br></p><p>
当前澳洲银行卡盗刷手段不断升级,从线上信息窃取到线下设备篡改,再到利用日常家电设局,风险无处不在。 </p><p>
对华人而言,除了做好个人信息保护、谨慎使用支付工具,定期检查银行卡交易记录、提升对异常情况的敏感度,才能最大程度降低财产损失风险。 </p> </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