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上班都在摸鱼?澳洲人注意!你的老板在监控你!
<div style='font-size:1em;'><p>
都是居家办公惹的祸
</p><p>
近日,澳洲一家大型合规培训公司,被曝在员工毫不知情的情况下, </p><p>
将工作笔电变成 “窃听器”,进行长时间的远程录音, </p><p>
涉及员工居家期间的私人对话,甚至包括与家人、客户的交流。 </p><p>
这起事件正引发多方调查,也再次触碰了 “居家办公” 时代员工隐私的敏感边界。 </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9/02/img_cdn_138_63901756800004.jpg<br></p><p>
涉事公司Safetrac的首席执行官Deborah Coram在法律文件中承认: </p><p>
公司确实启用了录音和屏幕监控功能,理由是 “为了管理业绩不佳的员工”。 </p><p>
但多名现任及前员工对媒体表示: </p><p>
他们从未同意笔电麦克风全天开启、持续长达10小时进行录音, </p><p>
并且部分内容甚至涉及员工在Teams会议中抱怨CEO的片段。 </p><p>
Safetrac是一家在行业内颇有影响力的企业客户合规培训公司, </p><p>
其服务对象包括许多澳洲本地和国际大型企业。 </p><p>
据悉,从2024年4月中旬开始, </p><p>
Safetrac在员工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其笔电上部署了来自美国的监控软件Teramind。 </p><p>
该软件不仅能捕捉屏幕画面,还能调动麦克风,记录周边所有声音。 </p><p>
公司最多可同时监控10名员工,但具体对象不公开,员工始终不知自己是否被录音。 </p><p>
直到5月底,两名高级员工才发现事情的严重性。 </p><p>
当时Coram告诉他们,她 “熬夜” 看了多段录音录像, </p><p>
还怀疑某些员工在会议中 “说了谎”。 </p><p>
她甚至提到了几段早在4月中旬的Teams会议内容。 </p><p>
震惊之余,员工之间开始流传关于 “被监控” 的传闻。 </p><p>
一些人将笔电锁进衣柜打电话,还有人让家里的孩子说话时小声耳语,以免声音被收录。</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9/02/img_cdn_138_9691756800005.jpg<br></p><p>
两名率先揭露监控行为的员工在6月被突然锁定账号,随后遭解雇。 </p><p>
目前,他们已向澳洲公平工作委员会提出非法解雇申诉, </p><p>
并向警方、工作健康与安全监管机构以及信息专员办公室正式投诉。 </p><p>
维州WorkCover机构更是在本月确认: </p><p>
因监控引发的焦虑与抑郁,已对一名Safetrac员工批准工伤赔付。 </p><p>
Safetrac方面则坚称其行为 “完全合法”。 </p><p>
在发给员工的解雇信中,公司表示 “已取得员工签署合约时的监控授权”, </p><p>
并引用了当时的政策条款: </p><p>
公司可能安装并使用可捕捉图像和声音的监控设备。 </p><p>
不过,多位员工和经理均否认他们曾明确被告知有音频录制。 </p><p>
就连最初在公司全员会议中提及 “将加强监控”, </p><p>
也只是笼统提及 “浏览器、键盘活动追踪”,从未说明涉及声音或画面录制。 </p><p>
更讽刺的是,就在员工发现被监控的几天后, </p><p>
Coram本人还主持了一场合规培训,内容正是 “新隐私侵权法案” 的相关内容。 </p><p>
该法案于6月10日生效,对严重隐私违规行为可处以高达5000万澳元或年营业额30%的处罚。</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9/02/img_cdn_138_59931756800006.jpg<br></p><p>
这起事件再次引发关于员工远程办公期间隐私权的广泛讨论。 </p><p>
悉尼科技大学劳动法教授Joellen Riley-Munton指出: </p><p>
当前法律尚未赶上技术变革,当我们的居所也成了办公场所,工作和私人空间的边界就开始模糊, </p><p>
企业有权知道你是否在工作,但不能因此侵犯家人或他人的隐私。 </p><p>
技术与隐私法律专家Dudley Kneller则表示: </p><p>
维州的监控法对 “录音” 有严格限制, </p><p>
除非所有谈话参与者均同意,否则属于禁止行为。 </p><p>
目前,Safetrac将面临多项监管机构的调查。 </p><p>
Fair Work委员会也已安排调解程序,处理员工提起的 “因投诉监控行为而被报复性解雇” 指控。 </p><p>
而Safetrac方面则强调,一切行为都是出于 “正当商业目的”。 </p> </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