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墨尔本的 “老钱” 富人区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一文告诉你!
<div style='font-size:1em;'><p>
一文告诉你!
</p><p>
住在墨尔本的 “老钱” 富人区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p><p>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澳媒的专栏, </p><p>
来听听一位来自墨尔本知名“老钱” 富人区居民的生活故事。 </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9/06/img_cdn_138_72711757144404.jpg<br></p><p>
你说你想搬去哪儿? </p><p>
这是我老婆说她想搬去Canterbury时,我脱口而出的第一反应。 </p><p>
我出生在伦敦西北部一个工人阶级社区,后来又定居在墨尔本内西区(比它变得“时髦”要早很多年), </p><p>
所以那时我对东区几乎一无所知,完全是“异国他乡”。 </p><p>
五年前我们搬进了一栋双层维多利亚式老房子,打开《Melway》地图在1A页就能找到。 </p><p>
我当时以为那是我们一辈子的家。 </p><p>
但孩子出生后,我们还是被那种 “养孩子必须要有大后院” 的育儿神话所动摇。 </p><p>
其实,内城区的 “乐趣” 我也勉强可以接受: </p><p>
无非就是有人在你家门口吐芬芳、停车位稀缺、陌生人检查你窗户上的防盗栏杆… </p><p>
但当我看到两个男人就在厨房窗外 “打针” 的那一刻,我也不得不承认,是时候搬家了。 </p><p>
即便是在25年前,买房这事也照样压力山大。 </p><p>
我们心仪的很多房子都远超预算,最后我们决定碰碰运气,去参加两场相隔一小时的拍卖。 </p><p>
第一套房开价就比广告价格区间高出一大截,直接超出我们的极限预算。 </p><p>
我们沮丧地在Maling Rd上的一家咖啡馆喝了杯咖啡,然后去第二场拍卖,纯粹是当成打酱油的心态。 </p><p>
结果,抱着 “玩票” 心态随口报了个价格,竟然真的拍到了!</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9/06/img_cdn_138_90501757144405.jpg<br></p><p>
我当场冷汗直流,满脑子都是: </p><p>
这房子是不是有什么大问题我们没发现? </p><p>
这房子曾被当出租屋多年,地毯是那种缠结的绿色毛绒绒风格, </p><p>
挂着纸质灯罩,电线和水管还是上世纪40年代的, </p><p>
大概正是这些 “缺点” 帮了我们一把... </p><p>
其实我老婆早就带我来Maling Road “做功课” 了,说这里也有像内城那样的咖啡和小店。 </p><p>
那次周六下午我确实被街道上的氛围所吸引。 </p><p>
但真搬来之后才发现: </p><p>
下午五点一过这条街就成了空城,唯一还营业的是一家非常不错的炸鱼薯条店。 </p><p>
刚搬来那阵子,我总觉得自己像是 “办了签证” 才来到这里的, </p><p>
对周边的街道和设施完全陌生,极度不自在。 </p><p>
记得有次我穿着旧工装捡起一张老太太掉的10元钞票,递还给她时, </p><p>
她接钱的神情好像我是传染源一样...(当然,也可能是我自己心虚) </p><p>
那时候Canterbury几乎没有什么多元文化气息,我们还曾遇到过一些种族偏见。 </p><p>
有居民居然因为不满亚裔邻居,往别人信箱和门铃上泼油漆、写恐吓信。 </p><p>
但讽刺的是,他去世后那套房子卖给了一个华人家庭。 </p><p>
不过我们很快就发现,这里和我们以前住的地方不同。 </p><p>
惊喜不再是犯罪、毒品或交通不便, </p><p>
而是隐藏的公园、社区中心、完善的公共交通、优质的学校和干净整洁的街道。 </p><p>
你不会看到彩虹漆房子、乱七八糟的扩建或三米高的围墙。 </p><p>
朋友们来访时常说这里像 “明信片上的郊区” ,当然这主要得益于严格的历史保护规定。 </p><p>
这片区甚至常常是影视剧取景地。</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9/06/img_cdn_138_1391757144406.jpg<br></p><p>
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澳洲经典剧集《The Sullivans》, </p><p>
就选用了Milton Street上的一栋房子作为拍摄地, </p><p>
虽然后来被拆了盖了联排,但Matlock Street上的那家老牛奶店还在。 </p><p>
Maling Rd本身就是一个目的地。 </p><p>
很多养老院的老人会专门组团来喝德文郡茶,幻想自己仿佛身处英国乡村。 </p><p>
我女儿上小学时还曾来这条街 “校外教学”。 </p><p>
这里有肉铺、面包店、蜡烛店(至少能买到蜡烛), </p><p>
Bennetts肉铺自1854年起已传承七代,还有菜店、小型IGA超市等等。 </p><p>
对我来说,最吸引人的要数那些精品玩具店——给孙子孙女买礼物刚刚好。 </p><p>
变化最大的,恐怕就是这里曾属于 “干区” 近百年。 </p><p>
如今Maling Road上竟然开了酒吧,简直不可思议。 </p><p>
一些咖啡馆也开始供应晚餐,晚上终于不再是空荡荡的一条街。</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9/06/img_cdn_138_5701757144408.jpg<br></p><p>
很多人其实不知道Canterbury在哪。 </p><p>
我有时干脆说我们住Camberwell(两个区老是被混淆), </p><p>
还有人以为顺着Canterbury Rd一路往东走30公里就到Canterbury, </p><p>
其实我们离市中心只有10公里左右。 </p><p>
住在Canterbury,生活便利得很。 </p><p>
学校选择多到让人羡慕: </p><p>
Camberwell Grammar、Camberwell Girls Grammar、Camberwell High、Canterbury Girls’ Secondary College、Strathcona Girls Grammar,还有紧邻边界的Siena College,以及再往北一点的Kew名校带(MLC、Xavier、Carey、Trinity等)。 </p><p>
运动场和俱乐部也很丰富,我们家的孩子都在Camberwell Hockey Club学过曲棍球。</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9/06/img_cdn_138_64761757144409.jpg<br></p><p>
交通更是方便,电车、公交、火车样样有,Canterbury、East Camberwell、Riversdale三个火车站近在咫尺。 </p><p>
医疗服务也应有尽有,从全科医生、牙医到各类辅助及替代疗法。 </p><p>
而且拐个弯就是Camberwell,各种餐馆酒吧和有名的周日跳蚤市场。 </p><p>
别看Canterbury不大,名人倒是不少。 </p><p>
Minogue姐妹小时候就住在Alexandra Avenue,上的Camberwell High。 </p><p>
Kylie后来还送给父母一套房,就在Monomeath Avenue, </p><p>
那条街也曾住过维州前州长Sir Rupert Hamer、前联邦议员Andrew Peacock,以及不少企业界大佬。 </p><p>
要说缺点,大概就是房价太高,特别是北边的 “黄金地段”。 </p><p>
我们的孩子也都爱这个社区,但可惜他们很可能负担不起这里的房子。 </p><p>
但变化也在发生: </p><p>
如今的邻居一边是华人,一边是老牌地主家庭,两家人都很亲切。 </p><p>
我们常去的西餐厅Wildflower早就换成了中餐厅Yu & Restaurant。 </p><p>
我那位常被叫 “Chinese” 的越南裔老婆,现在早已不再觉得格格不入。 </p><p>
我们全家都爱Canterbury。 </p><p>
我早已熟悉这里的每一条街、每一个设施,甚至已经 “东区化” 了。 </p><p>
只要看到有人不剪草坪、花园不修、房子没打理,我就觉得心里难受! </p><p>
当年那个随手一掷的 “玩笑式出价” ,没想到竟让我们找到了真正的归属。 </p><p>
我将永远感激这里,感激它见证了我们一家的成长, </p><p>
也感激能把这片绿荫环绕、如诗如画的郊区称为 “我家”。 </p><p>
更多墨尔本郊区生活系列—— </p><p>
最难念的墨尔本地名,没有之一!住在Prahran前你得先学发音 </p><p>
生活在墨尔本Doncaster!普通人的真实感受 </p><p>
住在Box Hill!来自墨尔本普通人的真实体会 </p><p>
住在Glen Waverley!来自墨尔本普通人的真实体会! </p> </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