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套路!悉尼情侣打算买房,没想到被拉入一个奇怪群…
<div style='font-size:1em;'><p>
一个宁静的周日早晨,当Chloe*打开手机时,完全没想到接下来几天自己会卷入一场“房产群聊竞价战”。
</p><p>
时间是早上8点35分,手机跳出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WhatsApp通知。 </p><p>
她被添加进了一个有大约九名陌生人的群聊。打开一看,是一条看似通知类的消息: </p><p>
“大家早上好,我们已经收到几个报价,最高报价为845,000澳元。”</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9/09/img_cdn_138_69571757400604.jpg<br></p><p>
起初,Chloe以为这是一条广告或诈骗信息。她平时也常接到类似“猎头”或“商业”短信,便没放在心上。 </p><p>
第二天早晨,手机又响了一次,这次的内容更加明确,“开放参观照常进行,目前出价875,000澳元。” </p><p>
她开始感觉不对劲,便把群中的号码一个个抄下来,试图在通讯录和网上查找是否与自己认识的人有关。 </p><p>
最终,她认出了一个号码——这正是她此前联系过的一名房产中介,在Newcastle的一套房产中与她有过邮件沟通。 </p><p>
Chloe和她的伴侣居住在悉尼,由于预算有限,放弃了本地的买房计划,转向相对价格“亲民”的Newcastle。</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9/09/img_cdn_138_33861757400606.jpg<br></p><p>
她向这位中介发过邮件,提出了一份购房报价,随后中介回复说需要她的手机号码,以便“及时更新出价情况”。 </p><p>
确认中介身份后,Chloe开始怀疑,群聊中其他神秘号码,也是这套物业的潜在买家。 </p><p>
“我当时很紧张,担心有人会突然出价成功,我就失去机会了。” </p><p>
于是她私下发短信给这位中介,提出了887,775澳元的报价,但对方没有回复她,而是直接把报价发布在群聊里。 </p><p>
“她没有回复我,也没有确认任何事,就直接在群里公开我的出价,这真的很奇怪。” </p><p>
接下来的几天,Chloe手机陆续收到来自群聊的更新信息,内容都是不断刷新的各种报价。 </p><p>
Chloe将这段经历形容为“像在一个非正式的房产拍卖现场”,价格在信息轰炸中一次次攀升,让她和男友不得不退出竞争。 </p><p>
这套房最终售价比挂牌指导价高出约131,000澳元,远超这对情侣的预算。 </p><p>
“整个过程真的很让人焦虑,我们不可能每个周末都跑去Newcastle看房。我们只能依靠房屋报告和照片去判断,要么就是盲买。”</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9/09/img_cdn_138_35981757400608.jpg<br></p><p>
(图片来源:Domain) </p><p>
更令她忧虑的是——她根本无法确认群里其他“竞价者”是否真实存在。 </p><p>
“至少拍卖会你可以现场看到别人出价,这种群聊,我甚至不知道这些号码是否真的是买家。” </p><p>
Chloe至今不确定这个群聊是中介有意组建的“透明出价池”,还是操作失误的结果。 </p><p>
但她对自己的私人号码被公开给其他潜在买家感到十分不安。 </p><p>
“中介从来没有征求我是否同意把我的手机号分享给其他人。” </p><p>
“现在我手上有其他买家的号码,也知道他们在找和我类似的房产。” </p><p>
虽然至今她还未直接向中介提出隐私相关的质疑,但她在9月2日向新州公平交易厅(NSW Fair Trading)正式提交了投诉。 </p><p>
她解释说:“当时我们对那套房还很上心,就想着先看看结果,之后再质问。” </p><p>
Domain就Chloe的投诉联系了新州公平交易厅,相关发言人回应表示,“根据《房地产与证券代理人条例》中的中介行为规范条款,中介在未经许可或无合理理由的情况下,不得擅自披露客户或买家的私人信息。” </p><p>
此外,发言人指出,房地产中介有责任理解并遵守适用于行业的各类法律法规。 </p><p>
若中介被证实违反行为规范,可被调查并处以最高110,000澳元的罚款。 </p><p>
若中介公司年营业额超过300万澳元,还将受《1988联邦隐私法案》约束。 </p><p>
澳洲消费者若认为自己的隐私权被侵犯,均可向新州公平交易厅提出正式投诉。 </p> </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