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生买“副申请”移澳梦碎!卖家为真女友反悔,首付款追讨陷僵局
<div style='font-size:1em;'><p>
轻信澳洲留学生A(化名),中国女子Cara(化名)决定购买所谓的“副申请位置”,最终却因对方反悔,不仅移民梦碎,还陷入难以追回首付款的困境。
</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9/12/img_cdn_138_46151757668203.jpg<br></p><p>
社交平台公然买卖“副申”(图片来源:网络) </p><p>
在澳洲签证体系中,家庭成员可作为“副申请人”,随主申请人一同获得永居签证。由此衍生出一种灰色交易——买卖“副申请名额”。 </p><p>
然而,这类行为既违法,又存在极高风险:一旦一方反悔或举报,买卖双方都可能面临移民局调查,甚至影响签证前途。 </p><p>
“我只是想做件好事” </p><p>
去年10月,Cara通过某社交平台看到一则“找满分副申,可真可假”的帖子,由此认识了学生A。很快,双方在中国见面,经协商后达成买卖协议。 </p><p>
今年3月,Cara登陆墨尔本后,将2.8万澳元首付款转入A账户。而A则负责联系中介,办理各项手续等。 </p><p>
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Cara因此对其愈加信任,二人逐渐成为朋友。 </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9/12/img_cdn_138_32241757668205.jpg<br></p><p>
转账记录(图片来源:供图) </p><p>
在相处中,A频频诉苦,称自己家境普通、学费难以维持,才不得已“卖副申请”。他还感叹感情不顺,觉得难遇合适对象。Cara心生同情,特意将自己的朋友介绍给他,促成了两人恋爱关系。 </p><p>
“我只是想做件好事。”她说,“希望他能多点配得感,能开心。” </p><p>
“现实版农夫与蛇!” </p><p>
然而,到了今年8月,A却突然提出解约。 </p><p>
起初,他以缺钱、学习压力大为由,表示无力继续。Cara主动提出可以预付部分尾款,甚至愿意帮他承担数月生活费。可面对如此优厚的条件,A的态度仍异常坚决,这让她怀疑其中另有隐情。</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9/12/img_cdn_138_16791757668207.jpg<br></p><p>
解约方案(图片来源:供图) </p><p>
在追问下,A坦言,真正原因是女友的签证问题:女友因故无法办理工作签证,毕业后必须离境,两人可能被迫分手,而自己明明手握“永居名额”,却无法帮上忙。 </p><p>
“这不是现实版农夫与蛇吗!”Cara听后愤怒不已。 </p><p>
为此,她要求A偿还首付款2.8万澳元,并按合同赔付违约金,总计约4.8万澳元。不过,不仅多次交涉无果,A最终还失联。 </p><p>
“要的不止是钱,还有更多东西” </p><p>
了解到事情经过后,几经辗转,今日澳洲App记者联系到学生A。 </p><p>
他在电话中情绪激动,称对方“要的不止是钱,还有更多东西”,甚至指控Cara“勒索5-7万澳元,并威胁要举报”。 </p><p>
可当被追问二人关系时,他却含糊表示:“可以说是男女朋友,也可以说不是,非常复杂。”最终,声称二人是“开放关系”。 </p><p>
他还称,起初是打算一起移民的,但在相识的数月内,Cara“与3、4名男士有不同关系”,因而感情破裂,并强调Cara此举是因为“不甘心”,同时说明合同“是伪造的”。 </p><p>
对此,Cara则出示了一份长达近2小时的录音文件,在录制时,已征得王某同意。 </p><p>
录音内容显示,Cara曾经规劝对方尽量不要造假,鼓励真实恋爱。 </p><p>
录音也曾记录,双方结束合作后,A愿意偿还2.8万澳元首付款并支付部分利息,以终止协议,但拒绝支付2万澳元违约金,双方因此僵持不下。 </p><p>
最终,A通过律师表态,愿意支付3万澳元。 </p><p>
这一连串的经历,让Cara悔不当初,“我从一开始就错了,违法的事情就不该做。” </p> </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