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最宜居城市到小哥谭,墨尔本是如何变成今天这样的?
<div style='font-size:1em;'><p>
曾经的辉煌不再
</p><p>
在墨尔本的发展历史中,David Marriner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 </p><p>
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墨尔本破败、肮脏,被时任州长Jeff Kennett称为“生锈的破船”。 </p><p>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Marriner投入资金,拯救了墨尔本几乎要消亡的剧院文化。 </p><p>
他重建并翻修了Princess Theatre、Forum Theatre和Comedy Theatre,还让关闭25年的Regent Theatre重获新生。</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9/15/img_cdn_138_72531757921404.jpg<br></p><p>图为David Marriner </p><p>
除此之外,他还在当年的City Square上建起了Westin Hotel,让那片曾被毒贩和流浪客占据的地方,焕然一新。 </p><p>
然而,在墨尔本市区生活27年后,Marriner和妻子Elaine却感慨,如今的墨尔本已经不是他们记忆中的样子。 </p><p>
“Elizabeth Street与Flinders Street的交口本该是时髦的商业区,现在却脏乱不堪,让人完全没有安全感。” </p><p>
街头涂鸦、治安恶化、咄咄逼人的流浪汉正在吓退市民和游客。 </p><p>
缺少人群的CBD,反而给了不法分子更大的空间。 </p><p>
甚至有商家不得不摆上大花盆来防止汽车冲撞盗窃。 </p><p>
一位资深警官直言,如今开车进入墨尔本,就像驶进了哥谭市。“我曾经为这座城市自豪,如今却会告诉海外的朋友——别来这里。”</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9/15/img_cdn_138_81421757921406.jpg<br></p><p>
过去仅仅十天内,维州就发生了高速追捕、入室抢劫、劫车(车内甚至还有孩子)、前AFL教练被捅伤、零售工人遇袭,以及猖獗的商店盗窃。 </p><p>
更触目惊心的是,年仅12岁的Chol Achiek 和15岁的Dau Akueng在Cobblebank遭到帮派持砍刀袭击,不幸身亡。</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9/15/img_cdn_138_17271757921407.jpg<br></p><p>
十年前,我们可能会上街游行,要求行动。今天,我们只会摇头叹息。 </p><p>
为什么维州会变成这样?为什么暴力和恐惧蔓延?为什么商店里要挂上“请别霸凌”的提示牌? </p><p>
因为每一步,我们都在退让,每一步,我们都选择最容易的办法。 </p><p>
一位知名大律师告诉我,现在的体系已经不适用,我们需要在公共安全和部分公民自由之间做取舍。</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9/15/img_cdn_138_55141757921409.jpg<br></p><p>
2017年,墨尔本还被评为“全球最宜居城市”。 </p><p>
那时犯罪率在下降,城市繁荣,充满希望。 </p><p>
到了2020年,疫情让墨尔本成为“全球最封闭的城市”。 </p><p>
我们听话照做,却在过程中对整整一代人造成了难以估量的伤害。 </p><p>
孩子们被迫在家上学,而很多父母根本无力辅导,他们因此落下功课。 </p><p>
“点赞”变得比“课程”更重要,社交媒体取代了社交礼仪。 </p><p>
我们原本是个充满进取心的社会:不论出身,只要努力,就会有人给你机会。 </p><p>
如今,一小撮暴力青少年却觉得唯一的成就方式就是把犯罪发到网上,加入帮派。 </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9/15/img_cdn_138_69891757921411.jpg<br></p><p>
疫情前,入室抢劫还是大新闻,劫车极其罕见,也没有烟草店被投掷燃烧弹。 </p><p>
但在2019年至2025年间,维州年度犯罪案件增加了10万多起,涉凶杀类案件从161起上升到221起。</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9/15/img_cdn_138_10351757921412.jpg<br></p><p>
还有成千上万的案件根本没人报案,因为受害者对司法体系已经失去了信心。 </p><p>
受害少年的父亲Elbino Akueng在葬礼上痛心疾首:“在过去一个月,我们已经埋葬了四个孩子。类似的事件一再发生,可警方却没有给出答案。” </p><p>
问题是,警方也没有办法。 </p><p>
2013年,六名非洲裔男子声称自己被墨尔本警员以种族为由反复拦截和搜查,最终警方向他们支付了高额赔偿。 </p><p>
而自2020年以来,维州被刺身亡的25名少年和年轻人中,大约有一半是非洲裔。 </p><p>
我们需要更多的搜查,而不是更少!</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9/15/img_cdn_138_63111757921414.jpg<br></p><p>
批评者说,随机搜查针对的是边缘群体,但事实是,边缘群体正是受害最深的群体。 </p><p>
我们这种“善意的纵容”正在害死他们。 </p><p>
新州、西澳、塔州和昆州都允许警方随机使用金属探测器搜查武器。 </p><p>
唯独维州不允许。 </p><p>
学术界有人质疑这种手段的长期效果,称“强硬打击犯罪的措施可能只能带来短期下降”。 </p><p>
可短期下降不是好事吗? </p><p>
有人说这类手段会分散人们对“有意义的改变”的注意力。 </p><p>
但我们不能两者兼得吗?而所谓的“有意义的改变”又在哪里?</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9/15/img_cdn_138_8391757921416.jpg<br></p><p>
我们正走到十字路口。是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还是改变方向?是接受生活一年比一年更糟,还是说“不”呢? </p><p>
答案是存在的,只要我们愿意去问对的问题。 </p><p>
就从商店行窃开始吧。 </p><p>
所有大型零售商都报告称,墨尔本是澳洲的“偷窃之都”,零售员工遭遇的无端攻击数以百计。 </p><p>
然而,当Bunnings在维州和新州的63家门店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时,却被隐私委员会勒令停止。 </p><p>
换句话说,一个私人零售商想通过技术来阻止盗窃和保护员工安全,却被禁止。 </p><p>
因为行窃太猖獗,Bunnings甚至考虑关闭一些门店。</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9/15/img_cdn_138_59021757921418.jpg<br></p><p>
传统的监控系统只是事后记录,而主动识别系统是为了预防。 </p><p>
当我们拒绝采取行动,罪犯就会更大胆、更暴力。偷东西被抓?那就打晕店员再走。 </p><p>
人脸识别算是“极权”吗?在英国可不是。 </p><p>
英国政府正在投入1亿英镑在零售系统中部署人脸识别技术,以打击暴力盗窃。 </p><p>
这些零售系统将接入警方的嫌疑人数据库。一旦连环窃贼被摄像头捕捉到进入商店、商场或零售中心,警报就会响起,保安立刻上前。 </p><p>
“嫌疑人会被告知不受欢迎,且正处于监控之下。在大约90%的案例中,罪犯会在作案前就离开。” </p><p>
这种系统还能在帮派成员集结前将其驱离购物中心。 </p><p>
年轻人总是要挑战边界。 </p><p>
如果我们想要改变,好人必须勇敢站出来,而不是缩在阴影里,等待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p> </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