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TVB 在观众的视线中都活跃了不少。
在综艺推新里,除了《寻人记》《声梦传奇》获得高分评价。
还有一档大尺度女性综艺,蝉主直接刷完,那就是:
《日日妈妈声》
但没想到,十集的内容,是让我又笑又哭地刷完,尺度还意外的大。
女性的苦与难,又被 tvb 拍绝了?
TVB 的节目大家总会说是 " 师奶 " 节目。
那这一次,就彻底来师奶一下,跟大家大谈 " 妈妈经 "。
社会有人恐婚恐育,但也有人愿意生儿育女。
怀孕的过程简直是来回天堂与地狱再折返人间,妈妈的苦声、心声与智慧其实都是对生活的积累。
例如试管婴儿,之前在《奇妙的蛋生》也科普过,人工受孕的过程是极为痛苦的。
袁咏仪想怀二胎,但无论什么方法都是失败,包括人工受孕。
当经历了打针的疼痛后,医生再告知抱歉没怀上的时候,很多妈妈会责怪自己,某程度上也只有妈妈自己去面对。
生与不生,妈妈都有各自所需要承受的苦与难。
港姐叶翠翠,在结婚之后,四年生了三个孩子。
在外人看来三个儿子的她又是全职太太,非常幸福,但实际背后的心理压力,也只有自己能承受。
薛家燕就试过,当婆婆知道是女儿时,是连探望都不去的:
" 没关系,可以再生,我不来看你了。"
所以薛家燕对儿媳妇生儿生女都没关系,都会爱孩子,最重要健康。
而 " 拾纸皮婆婆 " 许碧姬,或许听名字大家都有点陌生,但看照片就非常熟悉。
医院治疗床位难等,许婆婆一等就是六年,她也将自己的大半生奉献了给女儿。
所以许婆婆一边照顾女儿一边出去拍戏,既可以和明星合照,也可以和她说片场的趣事。
那些年,不为名不为利,她是为了女儿才坚持拍戏,直到大女儿去世。
张慧仪没结婚没十月怀胎,但她足够有底气说自己是一个妈妈。
多年前在做义工的时候,遇到患有心脏病的两岁男孩,当时男孩张开手臂向她喊了一声妈妈,一声妈妈让身处谷底的她,想把两岁男孩带回家照顾。
很多人都说男孩遇到张慧仪很幸运,是她救了男孩。
但张慧仪觉得,是男孩使她更坚强了。
或许有些母亲是为母则刚,但对于失去孩子的妈妈来说,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是难跨越的痛,会留下永久的烙印。
当 tvb 演员叶凯茵回想起因为突发性妊娠毒血症而流产的经历仍然难掩伤痛。
医生曾经问她要不要见宝宝最后一面,她拒绝了,甚至经过那家医院都想避开,看到流产的节目也会感到不开心。
妇产科医生杨硕亨在帮一个胎儿脑死亡的孕妇分娩时,他叮嘱助手要轻捂婴儿的嘴,以防有哭声,不是因为他变态。
而是他明白,那一刻如果让妈妈听到婴儿的声音,是会在心里留下一辈子阴影。
没办法出死亡证,就会被当成是医疗垃圾处理。
即便他们尚未成人,但身为妈妈本身就已经愧疚和心痛,最后即便是离开,也还是希望孩子能够好好安葬。
节目里普及到一个小 bb 安息关注组,它是民间自发的组织,专门给予对流产妈妈的支援。
为不满 24 周岁的孩子,进行好好安葬与告别。
流产不是妈妈的错,因为它有可能发生在任何一名孕妇身上。
失去宝宝,父母也会同样心痛。
这些难以启齿的伤痛,作为妈妈能够再次述说与面对,本身已经足够勇敢。
爸爸体验馆,其实是孕期的日常
生孩子就等同于妈妈在鬼门关走一遭,分娩过程会发生什么事都难以预计。
演员游莨维就曾经因为直播太太分娩引起风波。
节目组会进行一个爸爸体验馆的环节,通过一些机器道具,让爸爸们亲身体验。
游莨维不懂老婆的痛?那就亲身感受一下分娩阵痛的痛楚吧。
" 感觉肚脐要被拉开了!"
黎诺懿,大家都不陌生,他则是体验了一把孕妇做家务的苦况。
很多孕妇在八九个月的时候其实也会做家务。
折衣服、扫地平常很轻松,但对于孕妇来说,却是很容易受伤。
一个大男人体会了一下就腰酸背痛,那十月怀胎的妈妈呢?
例如早上要叫孩子起床上学、刷牙洗脸、换校服、绑辫子出门。
冲奶粉对爸爸来说,就好像要做实验一样。
实际上,妈妈怀孕的前中后期,远远比节目中辛苦得多。
特别是妈妈生完孩子要恢复身段的一系列流程,都是极为难受的。
不熟悉这些事情的爸爸,也终于体会到有多难有多不易。
但爸爸所喊之难却是妈妈的日常。
节目里有一个全职爸爸,他并非没有工作所以才当全职爸爸。
他在银行的工作时间很长,在小孩出生之后,每天早上他上班,孩子都是还没起床,等下班了,孩子就已经睡了。
所以周一到周五,基本没什么时间和孩子见面。
叫孩子起床,陪他们玩耍、兴趣班、买菜做饭、讲故事等等,都由他一手包办。
但或许是传统的思维,不理解的人就会觉得一个男人怎么会去当全职爸爸,他也终究难逃闲言闲语。
他曾经听过最难听的话是:" 你就好,有老婆养。"
楼下保安会调侃他:" 你又放假?"
以前工作结束回到家是休息,现在照顾儿子虽然是全职 24 小时 on call。
但背后的回报,他也说:" 是工作和金钱无法衡量的。"
全职妈妈会被说 " 黄脸婆 ",但全职爸爸又会被先入为主贴上 " 吃软饭 " 的标签。
闲言闲语中,只有做过全职带娃或者在职带娃的事情才会亲身体验:
其实育儿带娃这事比上班辛苦多了。
大尺度的 " 妈妈经 ",一点也不羞耻
综艺获得好评的关键点在于,除了节目的题材为女性发声。
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邀请到了爸爸的参与,并且大尺度、犀利地聊一些孕期话题。
看似幸福的家庭背后也会经历备孕难、怀胎难、产后恢复难的困境。
每集也会都聊一些主题:怀孕前中后期、生孩子的伤口、母乳喂养、婆媳关系等等。
为了怀孕成功,控制饮食、控制体重、计算体温、计算日子、讲究姿势、过程中情绪要不要集中…简直是数不完的话题。
虽然比较私密,尺度也大。
但说起来的时候,都很自然:" 我也做过 "" 原来你也做过!"。
妇产科专科医生也会回答,年龄是会有一定影响。
除了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会导致孩子有危险,其实大部分情况都是可以的。
还有一些相对搞笑的传说,专科医生也表示科学上是没什么根据的。
例如车婉婉在夜晚喂奶时,就会被老公说吵,于是她抱着儿子当了一年的 " 厅长 "。
现在已经不再是以前的你说什么,孩子就信什么,网络科技发达,分分钟,孩子懂得都比父母多。
" 我不想听我不想听我不想听 "
但为什么不能公开讨论呢?
女性生育话题本身就没什么不能说不能问,毕竟都是真实存在的事情和问题。
生育背后还有我们看不见的偏见,女性一定要生孩子,追求儿子等等的社会问题,依旧在我们身边徘徊。
节目中所探讨的大尺度话题也是为了了解妈妈在怀孕前中后三个阶段要承受心理与生理压力。
话题引起共鸣的同时,通过一些环节还让爸爸们体验妈妈十月怀胎的艰辛。
真实反映生育的痛苦,展示女性的困境。
在一些女性相对私密的问题上,节目聊得百无禁忌,最后又会有专业人士进行解释。
为观众普及知识之余整体也不乏笑料,哭笑并存。
这档节目的制作也没有过多的情感铺垫,它也不是为了娱乐大众博君一笑。
它只需要通过嘉宾的故事,引出观众过的共情,就已经足够真实。
欢迎光临 澳洲同城网 (https://www.tongchengau.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