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同城网

标题: 大变天!985、211大学 居然被集体打趴下了(组图) [打印本页]

作者: 智谷趋势    时间: 7 天前
标题: 大变天!985、211大学 居然被集体打趴下了(组图)
作者 | 溪云 今年高考的录取分数线,很不寻常。985、211大学,居然被集体打趴下了! 先看广东省,“华南第一学府”,中山大学的物理类分数线(628)居然被深圳理工大学(629)反超了,而深圳理工大学连211都不是。 大湾区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并列其后,均为622分。要知道,大湾区大学今年6月才获批成立,第一年招本科生,分数线居然就和985平起平坐。


而深圳理工大学、大湾区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都属于新型研究型大学。 不仅是广东省,其他省份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分数线也很出人意料。 像浙江宁波的东方理工大学,今年第一次招本科生,投档线656分,只比浙江大学的最低投档线低两分。 还有福耀科技大学,在广西、湖南的最低投档线比厦大、北师大这些老牌985还要高。而在河南,一名考出了683分的学霸也报考了福耀科技大学。 那问题就来了,这些大学,掀翻高校排行榜的底气到底来自于哪里? 其实,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共同点是,经费特别足,师资特别强,老师待遇特别高,学生生活条件特别好。 先看经费,2025年,南方科技大学生均经费50.95万,排名全国双一流高校第八,复旦、人大都排在后面。上海科技大学则是30.51万。


来源:软科 最恐怖的是“对标斯坦福”的福耀科技大学,首年8亿预算,却只招50个学生,这是什么VVVVVVIP待遇。


充足的经费意味着顶级的配套设施。有网友发帖说“上辈子拯救世界,这辈子读西湖大学”,来看下西湖大学的宿舍,单人间,飘窗,空调,双层书柜,淋浴隔间,样样齐全,干净、敞亮又整洁。





而超高经费下,这些学校的师资也是强大到超乎你想象。 南方科技大学拥有国内外院士57名,上海科技大学拥有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0位两院院士,还有9位美国两院院士,1位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这是什么概念呢? 拿中山大学来说,百年老校,“华南第一学府”,但是也只有19位两院院士,只有南方科技大学的1/3。 除了师资待遇,最重要的是,新型研究型大学还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去年6月,深圳理工大学在第一场本科招生直播会上说:深圳理工孵化了将近2000家企业,首届毕业满足基本条件,可由学校直接安排就业。 意思是:毕业包分配啊! 除了深圳理工,大湾区大学坐落在松山湖,华为在东莞的大本营就在这里,一共聚集了两百多家华为上下游企业,双方目前已经签署了深度合作框架,以后给学生安排实习、就业机会,那还不是分分钟的事。 还有福耀科技大学背靠玻璃龙头福耀集团、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则靠着芯片巨头“韦尔半导体”,和华为、小米、比亚迪等生态伙伴深度合作。 可以说,每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背后都站着一个顶级的企业军团。 这彻底点燃了学生和家长热情。 去年南方科技大学有6万人报名,仅录取1360人,报录比2.25%,录取率比哈佛还低。深圳理工大学2024年预测录取考生最低排名是18000名,可实际录取时,考生排名拉升至1万名以内。其他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也是水涨船高,跑到了老牌985、211的前面。 目前,我国仅有8所新型研究型大学获批成立,但还有一批正在筹办中。


来源:前瞻经济学人 不难发现,这些新型研究型大学都分布在珠三角和长三角,深圳、广州、杭州、宁波、上海、苏州等经济强市,并且在专业设置上,聚焦的都是“新工科”,更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求。


来源:前瞻经济学人 像深圳理工大学设置的前沿学院,生物医药学院开设“智能医学工程”,是生物+AI+临床的交叉学科。 材料学院开设“储能材料与器件”,是材料+物理+电化学的交叉学科,大部分专业对接了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承担的国家级项目,注重人才培养的实用性。 而这也和城市的产业结构布局紧密关联,背后反映的是城市对于人才的高度渴求。 经济越发达,就越重视教育。 工业第一强市深圳,对于教育的投入年年高涨。2021年,深圳教育支出964亿,2024年,深圳教育支出达到了1020.6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超20%。 毕竟,当科技成为新一轮城市竞争的关键决胜点,教育的竞争力最终将反哺为经济和产业的竞争力。 难怪说选大学,也是在选城市。





欢迎光临 澳洲同城网 (https://www.tongchenga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