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同城网

标题: 全世界都喜欢澳洲这个神剧,澳洲大学研究:非常疗愈! [打印本页]

作者: 微生活    时间: 4 天前
标题: 全世界都喜欢澳洲这个神剧,澳洲大学研究:非常疗愈!

火也是有道理的

风靡全球的澳洲动画片《Bluey》,不仅深受小朋友喜爱,

如今更被专业研究发现:

观看这部动画片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深远的积极影响。




最新的一项研究指出:

《Bluey》中Heeler一家经历的各种生活小插曲,

实际上传递了关于 “韧性”(resilience)的重要心理教育,

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观看过程中学会如何面对挫折与挑战。

这项研究由澳大利亚中央昆士兰大学的研究人员Kelly Bohl主导,

被认为是首次对《Bluey》进行心理学角度的系统分析。




她深入研究了150集内容,并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 “韧性框架” 进行评估。

Bohl表示:

我一开始看《Bluey》时,是以一个没有小孩但对正面观影内容感兴趣的成年人的视角,

结果发现剧中角色经常展现情绪韧性、应对困难以及从挫折中恢复的能力。




她举例指出:

比如在《Sleepytime》这集里,

妹妹Bingo在梦境中穿越太空、学习独自入睡的过程中,展现了她逐渐建立的独立性。

而这一切的基础,是她始终感受到父母的爱与陪伴,

即使是在梦里,也有 “情感锚点” 支持着她。

Bohl说:

这集没有直接提到 “韧性”,但Bingo展现出的自主性,是建立在家人无条件的支持之上。

孩子需要这种情感安全感,才敢于迈出独立的一步。

她强调,剧中传达的另一个重要信息是:

坚韧并不意味着完美或无所畏惧,

而是即便感到害怕或受挫,依然愿意继续尝试。

这项研究也指出,《Bluey》并不仅仅对儿童有益,对成年人同样具有启发意义。

Bohl表示:

她发现剧中有64%的关于韧性的情节,都是由父母角色引导或启发出来的。

她指出:

父母是孩子建立韧性的关键推动者,

而我们也看到全球有不少父母会陪着孩子一起看《Bluey》,

甚至开始模仿剧中Heeler一家人的育儿方式。

她还透露:

自己在面对研究压力和生活挑战时,也常常从剧中寻找灵感。

她说:

我特别喜欢Chilli妈妈在《The Show》这一集里的台词:

先哭一会,然后振作起来,

拍拍身上的灰尘,继续前进。

演出还得继续!

这句话在我自己遇到困难时也特别受用。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研究出炉之际,《Bluey》正因商业合作而被卷入一场争议。

ABC电视台最近将剧集中一集《Hammerbarn》从iview平台下架,

原因是其中涉及Bunnings等合作方的商业元素,而这与节目的授权方发生了利益冲突。

不过,这并未影响《Bluey》在全球的火爆程度。

作为一部在昆士兰制作的本土儿童动画,

它不仅成为澳洲的文化现象,更是登上了全美收视冠军宝座,

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






欢迎光临 澳洲同城网 (https://www.tongchenga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