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同城网

标题: 史无前例的“举国搬迁”,全球灾难科幻片要成现实了 [打印本页]

作者: Vista看天下    时间: 昨天 11:20
标题: 史无前例的“举国搬迁”,全球灾难科幻片要成现实了

想象你即将搬离故土,再也不能回来,你最想带走的是什么?

所有锅碗瓢盆?一家全家福照片?还是故乡的一捧黄土、老家屋顶的碎瓦?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但距离我们9000多公里外的一个小岛上,有一个国家的居民不得不立刻给出答案。

它是全球面积最小的国家之一,图瓦卢。这个太平洋小岛国由9个环形珊瑚岛组成,仅有26平方公里,约等于4个西湖。




2024年9月6日,图瓦卢富纳富提,这是该国人口最多的岛屿。(IC Photo图)

根据预测,由于海平面上升和全球变暖,2050年,这个平均海拔不到2米的太平洋小岛,“包括其关键基础设施在内的大部分地区将低于涨潮位”。

换句话说,这个国家要从地图上消失了。而这里的居民,将面临举国搬离家园的命运。

今年6月16日至7月18日,图瓦卢移民至澳大利亚的“气候签证”开放申请,首批280人已通过抽签选出。而背后,共有2474个家庭组、8750人参与了报名,意味着图瓦卢全国82%的人口都参与了抽签。




微博热搜

他们做好离开的准备了吗?

很难说。2016年,由于气候变化,太平洋岛国所罗门群岛的5座岛屿已经“彻底消失”。

但要面对“被海洋淹没”这个问题的国家,图瓦卢是第一个。同样地势低洼的基里巴斯、瑙鲁等岛国,都等待着它的示范。

在这座遥远的小岛上,不仅99%的杂货店是中国人开的,还有许多前去旅行、做研究的中国人。

在他们的讲述中,我们见证了这个国家在面对无法褪去的潮水时,捍卫自身存在的执着。

01

“海水近在咫尺”

他们等待蔬菜、等待雨

热风迎面涌来。从机场延伸出去的道路笔直向前,看不到尽头。

飞机降落之后,人们呼啦啦地涌入机场。有人打排球、踢足球,也有人玩本地特有的手工编制的球Ano。飞机刚刚滑行过的跑道上,孩子们在上面骑着自行车你追我赶。海岛的云压得很低,人群笑声不断。

这是资深旅行爱好者杨玲玲经历将近4个小时的航行后,在图瓦卢的首都富纳富提的机场见到的景象。




杨玲玲从高空拍到的图瓦卢。@杨玲玲

在飞机上,杨玲玲发现这个国家的形状很特别,“它非常窄,形状就像一个小蝌蚪”。远看,几乎就像一道海洋的裂缝。

机场建在小岛地势最高的地方。从这里远眺,能看到小岛的两侧海面正随风轻轻晃动。大海仿佛正在缓缓用力,要关上这道存在了上百年的裂缝。

“这个小岛可能要沉没了。”这是杨玲玲在2024年决定来图瓦卢“打卡”的原因。

为了游览整个国家,杨玲玲租了民宿的摩托车,在小岛从南到北骑行。路途不长,就13公里,“就像个小村镇”,杨玲玲说。

只是在骑车的时候,她很小心地将车开在道路的正中央。海平面和路基已几乎持平,她感到“海水近在咫尺,压迫感挥之不去”。




图源图瓦卢政府官网

被海水吞没的恐慌,是来到这片岛屿的外国人都会有的感受。可杨玲玲意外地发现,图瓦卢的居民们早已习惯了与气候危机的后果共处。

每周二、周六早上7:00,小岛南侧的大棚门口,总有等待购买新鲜蔬菜的人排着长队。杨玲玲在一家中餐厅吃饭时,老板热情向她“透露”,这里是全岛唯一能买到新鲜蔬菜的地方。




岛上唯一种植蔬菜的大棚。@杨玲玲

拥挤潮湿的大棚外,人们在纸上登记自己的名字和序号,听到叫自己的号时,才能进去买菜。桌上不同品类的新鲜蔬菜,被分成了一个个小堆,“里面有几个西红柿、一个甜瓜和一把青菜。”为了照顾到更多人的需求,一个人限购一堆。

这一小堆菜,就花了杨玲玲15美元(约108元人民币),但这也是无可奈何。即使是在当地最大的超市,日常也只有干巴巴的土豆、洋葱、胡萝卜或发黄的包菜。




为了买蔬菜,居民在大棚外排队登记。@杨玲玲

蔬菜之外,人们还在等雨。

有一天杨玲玲乘船去外岛游玩,返程接近码头时,乌云盖顶,暴雨倾盆而下。她急忙靠岸,在一户人家的房檐底下躲了很久的雨。

大雨困住了游客,当地人却为之欣喜。

图瓦卢一是个建在珊瑚礁上的国家,没有地下水和河流,日常所需的淡水只有雨水一种来源。因此,图瓦卢人每家每户的楼顶或院子中都放着几个巨大的塑料储水罐,“把收集的雨水过滤后,就是他们的生活用水。”

岛上靠天吃饭,节约用水是当地居民的日常。抵达图瓦卢的第三天,杨玲玲便已经习惯了用冷水冲凉。




电影《一出好戏》截图

而蔬菜和淡水这两种资源的稀缺,都与气候变化有关。

“以前,洼地的海拔比海平面要高,地表可以储存一层薄薄的淡水。图瓦卢人可以在土地上种植一些叫Pulaka的芋头或蔬菜。”图瓦卢环境部部长T.Mataio在接受采访时说。

“但现在,洼地已经低于海平面,渗出来的全是海水,Pulaka在海水中根本无法生长。”没有了农业,图瓦卢人“几乎100%的食物依靠进口。”

02

对气候危机没有概念的人们

怀疑“是自己做错了”

海平面,确实正在一点点上升。

根据太平洋区域环境规划署秘书处(SPREP)和图瓦卢政府在2024年编写的《图瓦卢国家适应计划:气候影响、脆弱性和风险评估》,自1993年以来,图瓦卢附近的海平面每年上升约4.5毫米,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3.2 ~4.2毫米。

预计到2030年,图瓦卢全境每5年将有约27.2%的陆地被淹没一次。




晴天的图瓦卢,景色优美。@杨玲玲

图瓦卢也曾尝试自救。

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于镭在图瓦卢当地调研时,看到部分海岸上有大块的石头或混凝土块,它们组成了一个防浪堤,挡住了海水的冲刷。

这是图瓦卢政府和联合国开发署2017年策划的“图瓦卢避难所计划”(Te Lafiga o Tuvalu)的一部分,相关举措还有生态系统保护、海滩滋养等。

这些举措有了一些效果,却需要大量的钱。为了筹集自救资金,从2010年起,图瓦卢的官员就在各类气候论坛上频频露面,致力于气候谈判,申请援助。这样的努力,至今已持续了15年。




COP27大会上的图瓦卢人 图源网络

2021年,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上的一段视频中,图瓦卢的外交部长在西蒙·科菲(Simon Kofe)正身着西装演讲。人们本以为他站在常规的演播厅,突然镜头缓缓拉远,海浪冲来,原来他的双腿早已被浸湿,他正站在齐膝深的海水中发表演讲。

“我们正在下沉”,科菲的语气恳切,甚至略带哭腔:“我们正以最实际的方式展示气候变化的影响,并向世界传达一个讯息,图瓦卢无法再等待。”

这段视频以最直观的形式呈现了气候危机,在网络上迅速爆火。但这没能改变COP26的讨论结果“达成一致”——既没有明确承诺,也没有真金白银。




图瓦卢外交部部长的演讲,图源“我们视频”报道

况且,对于当地居民来说,真正危险的不是逐渐上升的海平面,而是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

资料显示,气候变化导致太平洋的东南信风增强,催生热带风暴和气旋。最严重的一次水灾中,富纳富提多达40%的地区被淹没。在风暴中,许多居民的房顶都被掀翻了,他们站在自家客厅里,水都能淹到大腿。

在这种不确定性中,有人选择了逃离。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蓝虹在斐济旅游时,曾与来自图瓦卢的旅馆清洁工米娜有过短暂的交流。她没什么文化,在这里的收入很少,工作很累,但她却很庆幸自己可以从图瓦卢出来。

她说,图瓦卢虽然是她的家乡,但在那里,她一点安全感也没有,如果台风、海啸来了,连躲的地方都没有。她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好好干活,争取可以尽早把她爸爸妈妈也接出来。




外岛上的小男孩。@杨玲玲

除了米娜这样的年轻人,图瓦卢还有一些人不愿意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家园。

“我们就移民问题跟居民讨论过很多次,许多年迈的居民很肯定地答复说,即便是图瓦卢沉了也会跟着它一起沉到海底,不会搬到其他国家去生活。”图瓦卢环境部长Mataio说。

一部分原因是,很多人并不理解“气候危机”这样抽象的概念,他们不明白自己是气候危机的受害者,不明白全球化、工业化的后果经过怎样的链条,优先作用到了这片与世隔绝的小岛。

蓝虹在与当地人交谈过后发现,许多人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只是感觉到“怅然若失”。

她的一位图瓦卢环保朋友曾经提到:“世界各国在面对气候变化的时候,都在考虑经济和环境的平衡。但在图瓦卢,没有经济和环境的矛盾,因为环境就是生存,就是挣扎。”

当地人只想珍惜每天如常的生活。几十年来,食物越发贫瘠,旅游业日渐萧条,一场飓风就可能带走亲人,有人怀疑,“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才受到老天的惩罚。”




图瓦卢一角。@杨玲玲

03

举国移民澳大利亚,

图瓦卢将失去什么?

图瓦卢的消失或许已经注定。

可这不仅是一个岛屿在物理意义上消失这么简单,作为一个国家,它还需要思考如何保证自己在政治意义上“存在”。

根据现行国际法,构成国家的四要素为领土、人口、有效政府和外交能力。如今,这些要素对图瓦卢来说,都将成为奢望。




岛上最大的一家超市,是一个福建人开的。3家中餐馆也全是广东江门人开的。@杨玲玲

尤其是人口。“人在江山在”,在图瓦卢的自救计划中,移民一直属于迫不得已的选择。

由于生活环境的恶化,该国人口早就发生了流失。根据图瓦卢政府公布的数据,2024年第4季度的居民离境总人次为21146,大约每10位居民中有4位曾因为教育、医疗、家庭团聚等原因出境。

有人出去打工的家庭,往往聚少离多。一些图瓦卢人常年在外打工,十余年未见父母非常普遍。

根据于镭的观察,由于教育资源匮乏,在澳洲或新西兰工作的图瓦卢人只能从事最底层的劳动,比如到农场做季节性工人,摘桃子、采蘑菇、杀鸡等。

他们收入不多,但一张回家的机票就要花费1800澳元(约合人民币8413元)。每当有飞机降落,欢呼的人群中,总是有人投来期盼的目光,他们围在机场出口处,想看看有没有自己熟悉的人,想打听在外打工的亲人情况如何。




直到2023年,图瓦卢终于选择了与澳大利亚签署《法拉皮利联盟条约》,启动了移民计划。

而这场交易的筹码,可能是图瓦卢在太平洋的地缘位置与经济资源。

太平洋地区一直是各大国争夺影响力的地方。如2024年太平洋岛国论坛(PIF)秘书长巴伦·瓦卡所说:“我们(太平洋小岛)正站在全球地缘政治利益的十字路口上。”

此外,图瓦卢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十分可观。“国际海洋法公约、联合国对太平洋岛国有特殊的照顾。它们的海洋经济区,比大多数大陆国家都更大。”于镭说。

它拥有多达8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专属经济区,面积世界排名第39。但长时间以来,这个小国无力对此进行开发,只能通过向外国贩卖渔业许可证赚钱。

未来,这些海域中丰富的资源是否会被其他国家占有?于镭认为暂时不会。“已经签署的文件都是既成事实。以后这些国家被淹没了,其他国家要想再对协定进行修改,那将是一个漫长的周期。”

04

在数字世界里

他们将继续“同属于一个国家”

“无论实际领土是否丧失,图瓦卢的国家地位都将永恒不变。”

2023年9月,图瓦卢修订的宪法中这样写道。抽签获得永久居民身份,定居澳大利亚的图瓦卢居民,将保留图瓦卢国籍。




图源图瓦卢政府官网

自2022年起,图瓦卢政府宣布启动“数字迁徙”计划,希望利用当时最时髦的元宇宙技术,创建一个数字版本的图瓦卢。

移居到其他地方的图瓦卢居民,将拥有一本“数字护照”,记录着他们的出生、婚姻、死亡等人生轨迹,继续“属于同一个国家”。他们的地标、历史和文化,都会被复制下来,以数据的形式留存。

除了岛屿本身以外,政府还邀请公民提交他们最珍贵的记忆,比如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祖辈的故事、节日上跳的舞蹈……

即使这些记忆终将变为历史和传说,图瓦卢也想留下些什么。




杨玲玲带走的纪念邮票。@杨玲玲

离开图瓦卢的那天,杨玲玲带着邮票等纪念品登上了飞机。太平洋小岛天气多变,她乘坐的航班延误了3个小时,险些让她错过了回程的下一趟航班。

飞机终于起飞的时候,黄色的卡车闪烁着警灯在跑道上发出蜂鸣,驱散了围绕的人群。杨玲玲透过舷窗看向跑道,路边的人们正抬头仰望,几个孩子朝她挥手再见,他们的身影在她的视线中渐渐变小。




图瓦卢富纳富提机场,当地居民在这里聚会、玩耍、迎接飞机、等待亲人。@杨玲玲

她想,或许那8000多个申请了气候签证的图瓦卢居民,都有一天将坐上这班驶离故土的飞机。

从舷窗向身后望的时候,他们会想什么?

向他挥手的可能是他年迈的父母、亲人,而不久的将来,这片有着特殊意义的停机坪可能会永远沉于海底。

飞机离开后,又有人群照常涌上机场。而在未来的元宇宙中,或许将一直保留着这个富纳富提机场的傍晚。






欢迎光临 澳洲同城网 (https://www.tongchenga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