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同城网

标题: 震惊!澳洲总理都开始用这些词骂人了!大家快学起来呀 [打印本页]

作者: 微生活    时间: 7 小时前
标题: 震惊!澳洲总理都开始用这些词骂人了!大家快学起来呀

与时俱进了

你能想象吗?当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在公开场合说出“delulu with no solulu”的那一刻,不仅现场观众愣住了,连整个互联网都炸了。

现在,这个Z世代(1997-2009年出生)热梗居然真的被收录进了《剑桥词典》。

事情要追溯到今年3月,当时阿尔巴尼斯在攻击反对派时,突然抛出了这句网络流行语。

“Delulu”其实是delusional(妄想)的变体,意思是“选择性地相信一些不真实的事物”。而加上“no solulu”,就成了“只会做白日梦,没有解决方案”的意思。

简直就是一记“互联网暴击”啊!




《剑桥词典》表示,网络文化正在彻底改变英语,不少词因为名人或社交媒体而走红,并最终“名正言顺”进入词典。比如:

skibidi:金·卡戴珊带火的词,有时表示很酷,有时没什么实际含义,就纯当个玩笑。




broligarchy:把“bro”和“oligarchy”结合在一起,用来形容像贝佐斯、马斯克、扎克伯格这种超级有钱、有权、还想染指政治的“科技兄弟联盟”。

tradwife:由美国网红 Hannah Neeleman 带火,指那些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展示“传统妻子”生活的女性。这个词背后,也折射出当下关于性别角色的争议。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词也悄悄混进了词典。

比如inspo,灵感(inspiration)的缩写。刷社交媒体时看到别人发的健身照、旅行照,顺手一句“so much inspo”,意思就是“太有启发了,我也要整一个”。

还有 lewk,是 look 的变体。可不是随便看看,而是特指那种独特又抓眼球的穿搭风格。有人今天穿得特别炸,你完全可以说:“That’s a whole lewk!”

这些词都成了年轻人在网上最爱用的表达。一整个“翻译器”都快跟不上。

在Alpha世代(2010年到现在出生的一代)的世界里,说话更像在玩“暗语”。你听不懂,不是因为你老了,而是他们真的创造了一套自己的“新语言系统”。




比如,有人状况很糟,他们不会说“screwed(搞砸了)”,而是直接说 “cooked”,意思是“完蛋了”。就像游戏里角色被打爆血条,整个人彻底“完犊子”。

如果某件事超赞,他们不会说 amazing,而会用 “ate”——字面意思是“吃”,但在潮语里表示“大获成功”或“表现超乎预期”。别人表现特别牛,你就可以说他/她 “ate”,画面感十足。

看到一个人特别有魅力?一句 “rizz” 就能点燃气氛。这是 Charisma 的缩写,起初由 Twitch 主播 Kai Cenat 使用,后来在 TikTok 上爆火,甚至连 Tom Holland 都在采访里提过。现在已经成为 Gen Alpha 的常用语。







想揭穿谎言?别说lie,直接 “cap”,意思就是“假的!”如果实话实说,就用 “no cap”,表示“完全真实,不夸张”。

走在街上穿得很潮,不用夸fashionable,他们会说 “drip”,仿佛时尚都从身上滴出来。这个词在年轻人中很流行,用来称赞穿搭或整体形象很酷。

遇到怪事?一句 “ohio” 就够了,读起来就是ow hai ow。Ohio在潮语中已经不是州名,而是代指一切古怪、不合常理的事物,网络迷因文化的产物。

怀疑别人有猫腻?一句 “sus”,瞬间秒懂。《Among Us》的玩家肯定熟悉,它是Suspicious的缩写,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不太可信。

喜欢炫耀?叫 “flex”,最厉害的人?永远是 “GOAT”,Greatest Of All Time,巅峰存在。

话太多?叫 “yapping”,叭叭个不停。

态度尖酸刻薄?一句 “salty” 就够了,这个词原本是美式俚语,用来形容因某事不顺心而心态酸溜溜,现在广泛用来表达不开心、不悦的态度。







这些词在我们听来像一串谜语,但对Gen Alpha来说就是日常对话。就像我们当年动不动说“cool”“awesome”一样自然。唯一的区别是,他们的词更短、更快、更梗化。




剑桥词典负责人科林·麦金托什直言:我们只会收录有生命力的词。互联网正在改变英语,而这种变化正在被词典记录。语言就是这样变的。今天是“delulu”,明天可能就是你每天挂在嘴边的梗。

想一想,是不是有点像“网络用语出圈”走进主流的过程?从“内卷”、“躺平”到“emo”,中文网络热词也常常反向输出到海外。






欢迎光临 澳洲同城网 (https://www.tongchenga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