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同城网

标题: 澳洲华女一夜之间5万积蓄没了,银行赔了9500:“要不要随你” [打印本页]

作者: 微生活    时间: 昨天 16:20
标题: 澳洲华女一夜之间5万积蓄没了,银行赔了9500:“要不要随你”

噩梦

如果有一天清晨醒来,发现银行卡里的5万澳币凭空消失,你会怎么办?

这不是假设,而是真实发生在一位在悉尼生活的华人身上的噩梦。




复活节前的早晨,Katrina被电话铃声惊醒。

电话那头,一个自称“政府官员”的男人语气急促:“你的账户出现了可疑交易,必须马上提供信息,否则资金立刻会被盗走!”

刚来澳洲不久的她,英语不流利,人生地不熟。慌乱之中,她把汇丰银行的账号、用户名和密码一字一句报了出去。

短短几个小时,她辛苦攒下的近5万澳币就被洗成英镑,瞬间转到了海外账户。等她惊觉不对,拨打银行热线时,客服冷冷地告诉她:“钱已经被骗子取走了。”

更让她心寒的是,银行没有站在客户一边,而是甩锅说:“你主动泄露了密码。”

在几轮交涉无果后,汇丰只给出一个所谓的方案:赔偿9500澳元“善意金”,条件是14天内必须接受,否则一分钱都没有。




面对这样的威胁,Katrina只能咬牙接受。她无奈地说:“我觉得自己不仅是骗子的受害者,更是一个崩溃的银行和司法体系的受害者。”

这绝不是个案。

数据显示,仅在2023财年,汇丰澳洲客户因冒充诈骗损失了高达1800万澳元;到了2024年前九个月,这个数字飙升到2400万澳元。平均下来,几乎每隔几天,就有人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钱被卷走。

更令人发指的是,这些钱大多通过新开的账户直接流向海外,而银行的风控系统非但没有及时拦截,哪怕在操作异常明显的情况下,也没有发出任何警报。

Katrina的遭遇,不过是冰山一角。

2022年,一位92岁的华人老人同样被骗子盯上。对方谎称要帮他“藏钱防黑客”,老人一听是“保护资金”,便深信不疑。

在骗子的指导下,他开设了一个汇丰Everyday Global账户。短短几天,7.5万澳元的养老钱彻底蒸发。

当家人急忙找银行讨说法时,却得到一句冷酷的回应:“这个账户不是他本人同意开的,我们不认为他是客户,所以没有责任。”

老人因此陷入自责和羞愧,甚至主动把全部财务交给家人。他的女儿无奈地说:“这件事让他觉得极度丢脸。”一场骗局,不仅掏空了养老钱,还击碎了一个老人的尊严。




这些案例揭示了同一个真相:受害者被骗,并不是因为“太蠢”,而是银行的安全体系存在巨大的漏洞,监管又严重滞后。

骗子可以轻而易举开设“骡子账户”,银行甚至不核实开户人是否真的是证件主人。原本可以用“收款人确认”技术避免的骗局,银行却迟迟不肯推广。

消费者维权机构直言,澳大利亚的银行惯用的手法是“低价和解”。很多人明明损失了数万甚至数十万,最后只能拿到几千块所谓的“善意金”。

更讽刺的是,受害者还要签保密协议,不许对外发声;有的甚至被逼着撤回对媒体的评论,才能换来那点可怜的补偿。




今年年初,澳洲政府通过了一部号称“全球首创”的反诈骗法律,本应为受害者带来一丝希望。

按照计划,未来人们能更容易向大企业索赔,把责任从个人转移到机构身上。

但现实却是,这部法律迟迟不见生效。专家担心,最快也要到2027年才能落地。

在这三四年里,像Katrina和那位老人这样的悲剧,还会一再重演。诈骗越来越猖獗,普通人的钱袋子却被一句“善意”轻轻带过。

Katrina5万澳元一夜蒸发,银行只冷冷回应:“是你自己泄露了密码”;92岁老人7.5万养老钱被骗走,银行却甩锅说:“他不是客户”。

当所有损失都被推回到个人身上,金融体系的公平与安全,还能剩下多少?这笔账,到底该由谁来买单?









欢迎光临 澳洲同城网 (https://www.tongchenga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