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同城网

标题: 脱衣舞厅老板:新西兰已“破产” 留下来才是蠢(图) [打印本页]

作者: stuff    时间: 昨天 07:30
标题: 脱衣舞厅老板:新西兰已“破产” 留下来才是蠢(图)
Verity Johnson是奥克兰一个企业主,也是一位专栏作家。具体说来,她是经营成人娱乐行业的,在奥克兰拥有一家脱衣舞俱乐部。


但她又兼具一些社会眼光。她认为,在当今这个时代,脱衣舞其实算是一种“讽刺性表演”。Verity Johnson描绘她的工作,通过脱衣舞这种“复古的”形式,剖析社会对性的态度,“揭开保守主义的毛袜子”。


她自己的身份既是表演者,也是经营方,同时还给媒体写了不少专栏。今天,她的一篇专栏发表在Stuff上,引发广泛讨论。 //奥克兰国际机场出发大厅对面的酒吧墙上,曾经有一首巨大的、蓝色的、10英尺高的诗。 那是一首充满新西兰风情的故事诗,讲述了25岁时背上背包、前往伦敦、在一个小型公寓里与7个其他新西兰人同住,接下来十年醉心于啤酒的青春仪式。 不过别担心,诗的结尾向忧心忡忡的父母们示意:他们会回来的,他们总是会回来。 几年前,这首诗被取下了。





这也好,因为那首诗如今看来已经不合时宜了。 我保证,今天离开新西兰的201人中,没有一个人想着回来。 他们回头望去,看到家人挥手告别,心里想着:“谢天谢地,我终于逃出来了。” 每天平均有201名新西兰人离开。 截至今年7月,这数字已达73,400人(尽管据报道,我们也有净移民流入,主要是来自中国、印度、南非、斐济和菲律宾的年轻、临时工人)。 新西兰人离开时,58%选择了澳大利亚。 他们大多做着与这里相同的工作,只是为了更高的薪水和每年节省1万纽币杂货开支。 但你知道什么是悲哀的吗? 他们不是为了追求冒险而离开,而是因为留下来感觉蠢。 人才流失对我们来说不是什么新鲜事。 新鲜的是,这件事已经从可以轻松耸肩一笑(“啊,年轻人的冒险!”)的事情,变成了让人摇头叹息的事态(“怎么会变成这样?”)。 基本上,过去人们离开,是因为被那些更大、更耀眼的外国城市所吸引——那里有啤酒,也有异国风味的腌制小吃。 而如今,人们离开的原因更像是被逼走的。 正如我最近一个刚离开的朋友所说: “新西兰已经破产,留下来才是蠢。” 我无法完全表达这句话里所有的问题。显然,首先,她是对的。新西兰确实感觉像是“破产”了。 我们的疫情后经济复苏在经合组织(OECD)国家中名列倒数,消费者信心三年来未能恢复。 51%的国民认为国家走错了方向,73%认为经济状况糟糕,37%预计情况还会恶化。 行业领袖表示,这是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糟糕的零售环境——而且那次危机反弹得还更快。 唉,我还能继续说下去,但这太让人沮丧了。 更重要的是,没人相信现政府能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已经不再听信那些关于“追求增长”的空话。我们只是用脚投票,选择离开。 (老实说,Luxon给人的感觉是他已经在计划自己的海外出路了。你能从他登机时那梦幻、遥远的眼神中看出来——那是一个计划国际巡回演讲生涯的男人的眼神。如果他当完总理后还住在新西兰,你可以把我涂成国家党的蓝色,叫我蓝精灵女王。) 但那些无法离开的人怎么办? 如果你负担不起离开的费用?或者你不想走? 或者你讨厌为了(甚至不是财富)仅仅一个体面的生活机会就必须离开自己的家? 如果你年老了?如果你纳税了一辈子后想在这里退休? 如果,你就是喜欢这里?!这里是家。 新西兰一直以来对人民承诺:听着,伙计,我们会给你一个公平的机会。你不会得到意大利的性感、英国的历史或迪拜的财富,但你能得到一个舒适生活的机会。 但现在,你得不到这个机会了。 现在感觉上,你必须离开才能实现这一点。 这根本不公平。就像双收入家庭如今首次不得不去食物银行求助一样不公平。 或者现实是你除非有富裕的父母,否则在这里买不起房。 离开这个国家的理由是多么糟糕:不是为了追求冒险,而是因为你无法得到正常生活的公平机会。 网友留言:


“我是一名自2010年起定居新西兰的美国人。2017年入籍后,除非被迫,否则我绝不会回美国。诚然新西兰存在问题,但这里我享有医疗保障,雇主不能随意解雇我,在Countdown超市购物时不会遭遇枪击,不会因一次伤病就面临破产流离失所,更不必担心我和妻子会成为仇恨犯罪的受害者。新西兰有太多令人惊叹之处,而我实在厌倦了那些消极态度和新闻网站惯用的“生活更美好”式文章。我已扎根新西兰,将竭尽全力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而非逃往所谓的‘更绿的牧场’——那些地方本质上和这里一样棘手,只不过口音不同罢了。”


“我是从澳大利亚搬来的。我们搬迁主要是为了靠近家人(我娶了新西兰妻子),也因为澳大利亚的政治体系已陷入灾难性崩溃。不过我在这里的收入也远高于在澳大利亚时。 “或许我是个例外,但我并不认为新西兰是经济荒漠。明年2月满五年居留期后,我将申请入籍。”


“刚从澳大利亚回来,发现那里的情况并不比这里好。事实上,食品杂货越来越贵,电力/燃气费用持平,医疗保健体系相似但反应迟缓。对有技能的年轻人来说,能找到工作机会是好事,但住房难觅。 “那里的犯罪率比这里高,而且税负沉重。临近退休年龄时,当地对老年人的保障远不及新西兰完善。 “我们在那里生活了三年,阿尔巴尼斯执政期间的变化堪称翻天覆地——我们认识的澳大利亚人都说,这个国度不再是幸运之地了。” ref:https://www.stuff.co.nz/nz-news/360821851/new-zealand-broken-and-youre-dumb-stay





欢迎光临 澳洲同城网 (https://www.tongchenga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