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为期10年的澳洲纵向研究揭示,澳洲男生,尤其是公立学校男生,上大学的概率远低于女生,且在未来进入高技能职业的过程中逐渐落后。
研究者称,这种男女教育差距已成为“男性教育层面的灾难”。
在新州,不同学校类型和性别的学生大学毕业率差异显著:私立学校(independent schools)女生毕业率最高,达58%;其次是天主教学校女生(54%)和私立学校男生(48%)。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立学校男生的大学毕业率仅为27%,天主教学校男生为35%,公立学校女生则为40%。
这些数据清晰展现出升学层面的巨大性别差异——在教育背景不平等的情况下,男生成了明显的落后群体。
研究还通过对过去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发现,私立学校学生相比公立学校学生(在较小程度上也包括天主教学校学生),在职业发展上拥有显著优势:他们进入医学等高技能职业的概率近乎翻倍。
在澳洲统计局定义的“技能等级1”职业类别(通常要求至少5年相关工作经验,或拥有学士及以上学位)中,各群体表现同样分化明显。
私立学校女生表现最佳,41%进入医学、科学等领域从事高技能工作;天主教学校女生紧随其后,占比38%;私立学校男生为33%。
而公立学校男生表现最差,仅18%进入该类高技能职业;天主教学校男生和公立学校女生比例持平,均为25%。
不过,新州的情况打破了“私立学校更占优”的普遍趋势——该州公立学校培养的医生等高技能从业者,比澳洲其他州的公立学校更多。
报告作者、澳洲人口研究中心研究员David McCloskey指出,这一优势归功于新州的公立精英中学制度(selective schools)。
他呼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一模式,以推动教育公平。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新州与其他州之间公立学校表现的差距。精英招生学校在构建更具社会公平性的教育体系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目前,新州设有47所精英学校或部分精英学校,维州仅有4所,昆州3所,西澳更是仅1所。
他认为,正是更完善的精英教育体系,让新州在大学升学和高技能就业方面,显著领先于其他州。
McCloskey还强调,研究凸显了两大核心问题:一是当前澳洲不平等的教育结构,正在侵蚀“机会公平”的国家价值观;二是其他州应进一步加大对公立精英中学的投入。
同时,他批评大学在推动教育普及方面成效有限:“大学方面常说在扩大高等教育入学渠道上下了很大功夫,但从这些数据来看,实际进展微乎其微。”
正在悉尼Pymble Ladies' College就读、主修神经生物学的Abigail Barfield表示,私立学校的教育经历加深了她对科学的热情。
(图片来源:《悉尼晨锋报》)
“我从小就对科学感兴趣,而学校进一步引导我探索,提供了非常多的学习资源和发展机会。”
她提到,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在她的学校“非常受欢迎”。
“我们的化学、生物、数学班级人数都很多,很多女生真正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转化成了未来的专业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公立学校在大学毕业比例和高技能岗位表现上处于劣势,但研究也指出,它们为学生提供了扎实的职业路径——尤其在建筑、房屋建造等技术型行业。
这意味着,即便高等教育通道存在不平等,部分公立学校学生仍能通过技术领域,实现自身的职业成就。
欢迎光临 澳洲同城网 (https://www.tongchengau.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