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要适度
几十年来,我们都被灌输“多运动有益健康”的观念,尤其是对心脏更是百利无一害。
但真的是这样吗?
一项刚刚发表于国际顶级医学期刊《Circulation》的新研究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来自美国得州大学和Cooper中心的研究人员,持续追踪了2.6万多名平均年龄50多岁的成年人,按他们的运动量分成三组:
每周只运动30分钟的人是“低运动量组”;
每周锻炼2.5至5小时的为“适度组”;
而每周平均锻炼10小时以上的则被归为“高运动量组”。
20年后研究结果显示,适度运动的人群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最低。
而意外的是,“运动最少”和“运动最多”这两组,在冠状动脉钙化水平上竟然差不多。
要知道,冠状动脉钙化越严重,发生心脏病的风险就越高。
甚至,运动量最大的人群中,有34.5%的人存在严重的冠状钙化问题,这个比例还高于运动最少的组(28.5%)。
换句话说,大量运动并不能“冲淡”你血管里的斑块,而且这些斑块的危害和久坐不动者并无二致。
这项研究彻底打破了“运动多了血管就没事”的幻想,也让医学界开始重新思考:
我们鼓励大家锻炼身体,是不是也要注意一个“度”?
澳洲国立大学的Kieran Fallon教授表示,适度运动仍然是心脏健康最推荐的方式,保持规律锻炼、不过量才是关键。
当然,没人建议大家“别运动”。
研究也明确指出,每周锻炼3至5小时,对心脏健康、慢性病预防、甚至癌症复发率的降低都有非常正面的作用。
那为什么“过度运动”反而对心脏有害?目前还没有定论。
有科学家推测可能跟长期高强度运动引起的慢性炎症、血管壁的持续压力、糖分补充过多,或肾上腺素分泌异常等有关,但都尚未得到完全证实。
参与研究的心脏专家Jason Kovacic教授也表示,自己曾是职业赛艇运动员,现在每周运动约5小时。
他强调,对于那些经常高强度锻炼、但检查中并未出现血管钙化的人,不必因此改变生活方式。
但如果检查发现有严重钙化,就要开始认真考虑是否需要适度减少锻炼量了。
欢迎光临 澳洲同城网 (https://www.tongchengau.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