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吗?
看电影是一种奖励
交作业得认真手写
考试要凭本事拿分
可到了今天
这一切似乎正在被“智能科技”颠覆
用ChatGPT写作业
NO.01
最近,一位26岁的高中女教师Hannah Maria在网上发布了一段长达9分半的“辞职视频”,引发全球热议。
视频中,她含泪宣布将离开她心爱的教育岗位,并痛斥了一个“正在悄悄摧毁教育系统的凶手”——
人工智能工具和电子设备。
而我们每一位妈妈,也该在这个时刻停下脚步:
到底是孩子变懒了
还是我们真的低估了手机和AI对他们的影响?
“他们已经不再愿意动笔写字了。”
Hannah的声音里透着疲惫和悲伤,“只要我布置纸质作业,学生就抗议、崩溃。他们只想在iPad上点一点,复制粘贴就完事。”
这位在“人手一台iPad”学区任教的老师说,原本寄望于提升教学效率的电子设备,反而成了孩子逃避思考的“快车道”:
作业交给ChatGPT代写;
阅读靠AI朗读功能;
一页课文读不完,却能刷短视频刷到半夜。
“他们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摘要’、‘段落结构’或‘简历格式’,”她叹息道,“他们不再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只相信手机能解决一切。”
在她的描述中,现在教室里坐着的是一群“对世界漠不关心”的青少年:
“他们对工作没概念、对社会没理解、对未来没期待……他们只想玩游戏,看TikTok,等答案从天上掉下来。”
Hannah承认自己一度也是“科技派”——教过电脑课、开设数字艺术课,也曾鼓励学生用工具学习。但三年后她彻底醒悟:
“技术没有帮他们变聪明,反而让他们逃避努力。”
我们怎么使用AI
NO.02
实际上,ChatGPT这样的工具本身并没有错,它也能辅助写作、帮助翻译、查找资料。但真正的问题在于:
孩子太小,辨别能力还不够强;
老师和家长缺乏引导手段;
系统对“抄袭”缺乏应对机制;
说到底,孩子使用AI的目的是逃避,而不是学习。
如果我们把这些工具直接交给孩子,却不教会他们“思考、判断、吸收”,那就像让一个初学者开飞机,最后只能是坠毁。
越来越多的研究也开始指出,过度依赖科技,尤其是手机和AI,对注意力和学习能力造成明显影响:
瑞典心理学家提出,手机依赖与青少年抑郁、焦虑的关系密切;
澳洲多位校长指出,社交媒体、短视频正在“拖垮课堂秩序”;
2025年寒假
全球有37%的中学生用AI工具写作业
甚至大学课堂,也开始出现“AI生成论文”、“AI背诵辩论稿”的现象。
这一切都说明,我们的孩子不是在“使用工具”,而是在被工具牵着走。
一句话提醒所有妈妈:
别让科技偷走孩子的脑子
Hannah最终给出了自己的极端建议:“把所有电子设备从学生手中拿走,直到他们大学毕业。”
这话听起来或许有些激烈,但她的出发点值得我们深思:
阅读能力的退化,不是天生的,是被语音阅读替代的;
写作能力的退化,不是因为他们不行,而是他们不再练习;
注意力的退化,是源于长时间的碎片刺激和即时满足。
孩子不读书,不写字,不思考
未来将如何理解世界
表达自己、承担责任?
Hannah离开了教室,但她的声音敲醒了许多还在坚持的父母。
当我们把电子设备交给孩子的时候,也许只是在图一时轻松;当我们默许他们用AI“完成”作业,其实是让他们错过了成长的大脑训练。
要扭转趋势,也许我们得从家庭开始:
坚持让孩子写一点手写作业;
和孩子一起讨论一个“AI不能代劳”的话题;
陪他们读完一本书,而不是只刷三分钟短视频解说;
或者,哪怕只是关闭手机,让他们静静地坐十分钟,也好过什么都不做。
结语
在辣妈看来
教育的未来
AI不能代替父母的陪伴与引导
我们不怕孩子“慢”
但我们怕的是
他们再也不愿意“自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