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数据已给出结论:澳洲X世代(1965年至1979年出生的人)比其他任何一代人都经历了更多磨难。
(图片来源:《每日电讯报》)
你去问千禧一代,他们会抱怨房价;或者去问婴儿潮一代,他们会说起当年机会匮乏的日子。也别忘了新的Z世代,他们被科技淹没,可能永远不会离开家。
这又让我们回到了他们的父母——X世代身上。
人口统计学家Mark McCrindle对各代人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X世代尤其要在“经济困境中艰难前行”。
他说道:“有几次经济冲击击中了X世代。1991年经济衰退来袭时,他们正处于二十五六岁到三十岁出头的年纪,刚刚踏入职场。”
“随后是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接着是2001年的9·11事件,再后来是2008年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这些对X世代的影响太大了。”
千禧一代(1980年至1994年出生)和Z世代(1995年至2009年出生)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更低。
他们用四个月的平均工资就能买一辆新的丰田卡罗拉,而X世代则需要两倍多的时间。过去30年里,澳洲航空公司飞往伦敦的机票价格一直维持在2400澳元左右,这意味着现在赚取这笔钱所需的时间只有过去的一半。
(图片来源:《每日电讯报》)
科技产品也更便宜了。婴儿潮一代(1946年至1964年出生)要工作88小时才能买一台600澳元的彩色电视机。如今,Z世代不到一天的工资就能支付300澳元的账单。
但尽管X世代在经济上更为艰难,他们拥有的房产却比其他任何一代人都多。McCrindle说道:“他们找到工作,努力存钱,削减开支,放弃在汽车和度假等非必要消费上的支出,只为了买一套房子。”
如今,几乎所有Z世代都上了大学,而婴儿潮一代中这一比例仅为20%,这种财务上的审慎让X世代成了“三明治一代”。
他们正处于这样一种境地:既要帮助家里的大孩子,又要照顾寿命更长的年迈父母。然而,所有这些都没有触及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房价。
64岁的婴儿潮一代、新州房地产协会首席执行官Tim McKibbin说,他“很同情”那些现在想进入房地产市场的人。“我买第一套房的时候,根本不需要‘父母银行’的支持,因为我们那时不需要。”
对于婴儿潮一代和X世代来说,一套普通住房的价格仅为平均工资的五倍多一点。而对于千禧一代和Z世代,同一套房的价格从1995年的19.7万澳元涨到了如今的近150万澳元,高达平均工资的14倍。
澳洲国立大学的人口统计学家Liz Allen表示,这意味着整整一代千禧一代已经“失去希望”,因为无法拥有一个安稳的住所,他们不再计划组建家庭。
“现在的情况是最糟糕的。如果我们看四个主要因素——住房、社区安全、性别平等和气候变化——除了性别平等可能还好一些,其他方面都是有史以来最糟糕的。”
(图片来源:《每日电讯报》)
这种代际分歧在悉尼东部的Coogee Beach显现出来。热爱冲浪的Hawkins一家在这里长大,从儿童冲浪培训到定期巡逻海滩,如今他们担心这一传统会在下一代中消失。
30岁的千禧一代Callum Hawkins是世界探险公司的徒步向导,他说自己和伴侣正在努力存钱买房。“但如果我们想买房,就必须搬离现在的社区。”
Hawkins没有得到他婴儿潮一代的父亲Doug太多的同情。Doug还记得自己当年的房贷是“一大笔钱”,他认为儿子这一代很幸运,拥有大量机会。
“我们那时候没有这么多餐馆、剧院、文化活动,也没有那么多外国乐队来访。我看着现在的孩子们拥有的一切,会想,哇,做什么都有机会。”
“我17岁时直接去了银行当职员。我们当时的机会或选择少得多——那是一种不同的生活,没这么丰富多彩。”
然而,Callum的母亲Heather是X世代的一名护士,她更同情年轻一代,科技让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做自己”的时间更少了。
“时刻保持联系让生活变得更忙碌、更艰难,社交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迫使人们不断地将自己与他人比较。”
“我小时候,会步行去学校,放学回家后和邻居家的孩子一起玩到太阳落山,然后妈妈会叫我们回家吃晚饭。”
“那时候有更多的自由,也少了很多担忧。”
Z世代的法律与战略传播专业学生Sarah Teitler也有同感,她参加过儿童冲浪培训,过去15年一直是冲浪救生员。
“我觉得Z世代很难,因为我们成长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没有人能理解。我们还在摸索科技,社会也随着我们一起变化,所以没有人能教我们该怎么做。”
Teitler担心人工智能的发展会让自己落后,她也为婴儿潮一代感到难过,“他们成长的社会现在正在发生变化,而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能力教未来的孩子关于科技和社会的知识,因为等他们长大时,一切都会变得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