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为给大家更好的使用体验,同城网今日将系统升级,页面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状态,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升级时间:2016-7-24 11:00 -- 2016-7-24 15:00

澳洲同城网

查看: 10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多伦多4名学霸全科满分毕业 有两名华裔孩子(图)

[复制链接]

34万

主题

19

金豆

25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性别
保密
积分
256690
金豆
19
鲜花
0
主题
349060
帖子
349061
注册时间
2019-12-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INNA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城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多伦多教育局(TDSB)表彰了四名12年级学生为“顶尖学者”,因为他们在六门主课中均取得了100%的平均分。 在周二举行的表彰仪式上,这些学生——三人来自多伦多市中心的Bloor中学,一人来自士嘉堡的Cedarbrae中学——分享了他们对这一成就的感受,以及取得成绩所付出的努力。 “我觉得如果你喜欢自己学的东西、对它感兴趣,那么一切会自然而然地发生,”Cedarbrae中学的学生Safiya Vohra-Bangi说,“如果你喜欢它,并且努力了,你就会擅长它。”


图源:CTV 尽管成绩十分亮眼,Vohra-Bangi表示这项成就对她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高中生活不应只围绕学习展开。 “我有很多朋友也很努力。而其他朋友则帮我平衡了学业、运动和娱乐。所以,我认为身边的人重视不同的事物,能让你成为一个更有趣的人,而不只是一个只知道学习的人。我觉得这更重要。” Vohra-Bangi并不是唯一一个淡化自己成就的人。 Bloor中学的毕业生Sheena Qin在周二的仪式上也表达了类似看法。 “我对自己的表现感到满意,”Qin说,“我不会想太多这件事。” 她表示高中期间最重要的是优先照顾自己的心理健康,确保自己不仅只做学业上的事情。 “那总是很重要,因为如果不重视心理健康,你会想,‘那你到底在干嘛?’你拿了好成绩,但你最后会感到快乐吗?” 对于Bloor中学的学生Andrew Peng来说——他自称是个书呆子——他取得满分的策略是把“截止日(due date)”变成“动手日(do date)”。 “我发现我在真正需要做某件事时最能集中注意力,”Peng说,“我觉得高中课程的负担并不太重。很多时候,我宁愿不写生物作业,而是去写点代码,因为那是我感兴趣的事。” “所以,我的策略就是在需要做作业的时候才做……有时候我会拖到最后一天,因为那样我能真正找到内在动力去完成任务。这就像一种被美化的拖延症——我拖延的是我感兴趣的事,而不是没用的东西。” 当被问到是否有建议给未来的高中生时,Peng表示他最主要的建议是不要追求完美。 “关键是尽力而为,因为如果你一味追求100分,这并不是总能实现的目标。如果你达不到,就会对自己不满意,甚至失去动力。但如果你只是尽力,那么无论结果如何,你都会为自己感到高兴。” 同样来自Bloor中学的学生Sowmya Ramanan表示,她的建议是专注于课外活动,以免将来回头看高中生活时留下遗憾。 “我的建议是,在学习和课外活动之间保持良好平衡……总体来说要享受生活,”Ramanan说,“当然要努力,给自己一些挑战,但也要记住,高中生活应该是你日后回忆时不会后悔的经历。” Ramanan说,课外活动帮助她结识了新朋友,也让她从学习中得到了宝贵的休息。 “我觉得对我帮助最大的一项课外活动,是在Michael Garron医院做志愿者,因为我在那里遇到了很多校外的人,做的事情也几乎和学习无关。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放松机会。” Vohra-Bangi、Qin和Peng三人都将在九月份前往多伦多大学继续学业,而Ramanan将入读滑铁卢大学。 信息来源: https://www.ctvnews.ca/toronto/article/these-four-toronto-students-all-earned-a-100-per-cent-average-here-is-how-they-did-it/ 相关报道: 2025届的毕业生们出生于第一代iPhone问世之际,他们也从未经历过一个没有YouTube、Facebook或Twitter的世界。 然而,尽管在这个手机不离手、短视频泛滥的时代,多伦多仍有4名学生——Sheena Qin、Andrew Peng、Sowmya Ramanan和Safiya Vohra-Bangi,以100%的平均成绩毕业,在22,400名12年级学生中脱颖而出。 他们在高等函数、微积分、化学、生物、物理以及至少一门其他课程中都取得满分。英语成绩也均超过97%。





从左到右:Safiya Vohra-Bangi、Sheena Qin、Andrew Peng、Sowmya Ramanan 图源:TDSB 其中,Qin、Peng和Ramanan是市中心Bloor Collegiate Institute高中的同学,三人都就读于一个强化数理课程TOPS项目。 “成绩不是我们成为朋友的直接原因,”Qin说,“但我们都喜欢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并且非常努力。”他们都将在今年9月学习计算机科学,其中Qin和Peng选择多伦多大学,而Ramanan将去滑铁卢大学。 Vohra-Bangi毕业于士嘉堡的Cedarbrae Collegiate Institute高中,她将前往多伦多大学学习工程学。


图源:Google 在触摸屏、话题标签与无尽的滑动浏览中长大,他们的生活见证了社交媒体的崛起,也赶上了ChatGPT等生成式AI的出现。《多伦多星报》采访了这四位“数码原住民”顶尖学霸,了解他们依赖哪些科技工具、如何保持专注的习惯、以及他们如何看待新出台的“安省教室手机禁令”。 Andrew Peng,18岁 问:你使用哪些数字工具学习? 答: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经常在Wikipedia上一刷就是好几个小时。这是获取冷门信息的快捷方式,否则很多知识其实挺难找的。 问:面对手机诱惑,你如何保持专注? 答:我本身不太容易分心。我小时候学钢琴,达到了加拿大皇家音乐学院的ARCT级别,这需要极度自律和专注。 问:平时娱乐怎么安排? 答:小时候,我常玩游戏玩到平板电脑没电,但现在基本不玩游戏了。我喜欢参加编程比赛、做研究,或者去跑步、骑车。 问:是否会刻意限制自己的科技使用? 答:不会。但我得承认,我的学习策略不一定最科学。有时候我会把“截止日期(due date)”当成“开始日期(do date)”,然后逼自己临时冲刺,来保持专注。 问:AI对你教育的影响? 答:ChatGPT对我帮助极大,相当于一个“开挂”的搜索引擎。不用再翻论坛或文献,它可以直接总结给我,而且还能帮我写正式邮件。 问:你如何定义“数字时代的学习”? 答:两个词:高效和惰性。 问:你怎么看“教室手机禁令”? 答:那是官方政策,但我90%的老师其实都没执行,我认为这是正确的决定。只要能管好使用方式,科技可以大大提升学习效率。不该为了那5%滥用的人,而禁止100%的人用手机。 问:你如何面对“失败”? 答:我的人生格言是“尽力而为”。我并不追求完美。所以即使失败了,我也不会悲伤或放弃,因为我知道自己已经做到了最好。 Sheena Qin,18岁 问:你如何应对注意力分散? 答:我会尽量在课上就把作业做完,还会去图书馆建立一个“专属的空间”。我还会试着把干扰转化为好事:我和朋友们用Discord(一个集语音、视频和文字于一体的平台)交流,但很多时候我们会讨论我们正在学习的东西,这样我们就能互相学习。 问:你平时玩游戏吗? 答:我挺喜欢玩游戏,比如《宝可梦》、《文明6》和《原神》。 问:AI对你的学习有影响吗? 答:有的,比如英语老师现在不让我们带回家写论文,而是要求在课堂上用笔写,这就是为了应对AI写作工具的影响。 问:你觉得学校忽视了哪些技术? 答:AI不会消失,所以我认为学校应该教我们如何正确使用它。另外,我觉得计算机课程可以更丰富一些,因为很多内容可以自学。 问:“数字时代的学习”是什么样的? 答:获取知识、表达观点更简单了,但“思考”的部分依然存在。 问:你怎么看“手机禁令”? 答:大多数老师其实并不太在意,只要你不是一直玩手机就行。有时我会用手机玩Kahoot!(一个基于游戏的学习平台),或者在我来不及记笔记的时候拍下课程内容。 问:你如何看待“失败”? 答:感觉当然不好,但我会想,也许只是运气不好,也许竞争者太多了。我尽量不去纠结。 Sowmya Ramanan,17岁 问:你用什么工具学习? 答:我经常在线做练习测试,还用Quizlet做闪卡复习,帮助记忆和巩固知识。 问:面对触手可及的干扰,你如何保持专注? 答:我给所有社交媒体软件都设置了使用时间限制,像Discord就设了一小时上限。不然我真的会一直刷下去。 问:娱乐活动有哪些? 答:我看很多YouTube视频,种类很杂。还弹钢琴、游泳,也学过一段时间羽毛球和魔方。 问:你最离不开的数字工具? 答:Discord。这是我和朋友交流的主要方式,既能聊天,又能一起讨论功课、共享笔记。如果没有它,我可能拿不到满分。 问:AI对你的学习帮助大吗? 答:帮助很大。能快速整理资料、回答具体问题,甚至提供来源验证。相比自己去查网页,效率高太多了。 问:你怎么看手机禁令? 答:我有一位老师很严格,其他就比较宽松。但那一门课我确实更容易专注。 问:你会用传统学习方法吗? 答:我会手写一些“知识清单”,帮助自己强化关键概念。 问:你如何面对失败? 答:我经历的一次失败是没找到工作。这非常令人失望。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失败都促使我更努力地工作,以确保自己变得更好。 Safiya Vohra-Bangi,17岁 问:你最常用的学习工具? 答:我会看YouTube教学视频补充课堂没讲清楚的内容,也会用AI工具讲解难点或帮我做模拟测验。在考试前,你还可以让它为你出一份练习测验。 问:你平时喜欢做什么? 答:我从6年级开始练书法,是因为开始写子弹笔记(Bullet Journal)。平时还打打休闲冰球、和朋友聚会、看Netflix。 问:会限制自己使用社交媒体吗? 答:在12年级最后一个学期,我的课表是计算机、微积分、化学和物理。我尝试删掉Instagram几个月,但还是会被别的东西吸引。 问:有没有哪个App你离不开? 答:我想没有它们我都能活……不过iMessage应该不算吧? 问:你觉得学校在科技教育上有哪些缺失? 答:应该把科技更多地融入课程中,比如所有人都应该学编程,这样才能理解算法。这会开阔你的思维。 问:你如何定义“数字时代学习”? 答:速度更快,知识获取更加便捷。 问:你如何面对失败? 答:学业不是唯一能经历失败的地方。朋友、运动、比赛、找工作等地方也会有挫折。如果你是“高成就者”,可能会对失败更敏感。但有时候,事情不成也不一定是你不够好,可能只是它本就不适合你。


这四位学霸的故事,给我们描绘出了“数字原住民”这一代的真实样子。他们没把科技当成学习的敌人,而是把它当成了提升效率、加深理解的好帮手。无论是用人工智能快速整理信息,还是借助线上平台和同学一起解题,他们都在告诉我们,怎样主动掌控,而不是被信息洪流淹没。 当然,满分成绩背后,还有他们通过钢琴、编程、书法等爱好锻炼出的专注力和自律。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失败的坦然,既让他们不断追求卓越,也让他们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韧性。 他们的经历向我们证明: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真正的智慧不是躲避干扰,而是学会驾驭工具,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宰! 来源链接: https://www.thestar.com/news/gta/these-toronto-students-have-100-averages-born-just-as-the-iphone-came-out-here-s/article_eee88c50-4381-49f9-9dc3-99ccc15cb914.html
免责声明
澳洲同城网是一个免费的公共信息平台,网站内容由网友自由发布,发布者拥有所发布信息的版权同时承担相应责任; 若所发布信息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反馈给澳洲同城网,我们核实后将进行相应处理!
官方微信公众号
澳洲同城网官方公众号
微信上也能找工作,找房子?关注万能的同城网官方公众号 localsyd,找到你找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外汇平台
金牌家政
汽车网



















wuliu
你想了解我们吗?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Facebook 官方Twitter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服务号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