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为给大家更好的使用体验,同城网今日将系统升级,页面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状态,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升级时间:2016-7-24 11:00 -- 2016-7-24 15:00

澳洲同城网

查看: 10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住过这种卧室的人 已经身家过亿了吧?(组图)

[复制链接]

34万

主题

19

金豆

25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性别
保密
积分
256690
金豆
19
鲜花
0
主题
349171
帖子
349172
注册时间
2019-12-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INNA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城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80年代的家,正在被年轻人悄悄搬回2025年的卧室。
老花国民床单、带玻璃门的老书柜、红棕色电视柜、花格落地灯……这些看似“土得掉渣”、早已退役几十年的物件,如今再一次流行起来,被一代年轻人小心擦拭、重新安放。 在快节奏的生活里,不少人正用这些老物件,重新布置自己的生活节奏。


年轻人爱上“旧”房子 这两年,在社交平台上悄悄火起来的装修风格,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工业风”“极简风”,而是另一种复古怀旧风格:80年代风的卧室。


木头家具、搪瓷杯、印着花朵的床单、老式旋钮风扇、红木色衣柜、黄白灯光,甚至是老照片滤镜一般的房间配色…… 许多人把新房装修成这种风格,更有在外租房的打工人,在布置自己的小空间时,也往这个风格靠拢。
打开闲鱼,“复古床头灯”“老电视柜”“80年代实木书桌”等关键词的搜索量,悄然上涨。


有网友发帖感慨:“一个月前,我还在看宜家的北欧风,现在已经在家门口的二手市场,抱回了两张老藤椅。” 这些“老物件”之所以被喜爱,原因之一,是它们价格不高。一百块钱,能淘到一个结实的老木头柜子,几十块钱,能带回一盏老灯。 它们不讲设计感,不追流行,边边角角还有些磨损,但摆进房间里的一瞬,仿佛整个空间都温柔了下来。
和动辄几千块的网红风软装相比,这些“退役老物件”没有滤镜,也能撑起一间房的氛围。 更妙的是,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个故事。 它们从某个家庭的起居室、某个职工宿舍流转而来,时间在它们身上留下痕迹,有一种独特的质感。


在短视频平台上,关于“改造出租屋”的热门视频里,也有越来越多人选择“不拆不装”,只是用老式木质家具,和简单的织物把空间铺满。
这种熟悉的、怀旧的80年代独有风格,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 一张老花床单、一张碎花桌布、一张白色纱帘,便足够唤起一种熟悉而陌生的情绪,像小时候去奶奶家过暑假,也像小时候窝在家里度过闲散的时光。
就算缺少年代感记忆的00后,也有不少人莫名喜欢这种朴实的装修风格。


毕竟,这几年流行的家装风,越来越标准化——奶油风、ins风、冷淡风,看起来很高级,但住进去,却未必舒服。


白墙、白柜、浅木地板,放在哪里,都像样板间。 很多人住进精装公寓时的第一反应,是“很漂亮”,但住久了之后,却觉得“没有一点生活的感觉”。


这些被年轻人捡起来的“旧东西”,反而让生活重新落地。 不会因为刮了一下桌角就心疼,因为磨损是生活常态,也不会每天打扫得一尘不染,但每次回家都觉得心安。
80年代风,虽然现在显得小众,却很少有人后悔装修成这种风格,因为它既有一点浪漫,也有一点节俭,既有一点审美,也有一点生活。 它的流行,或许正说明了一个事实—— 在城市的高楼水泥之间,我们还是忍不住想把家,布置成一个有温度、有回忆、有生活痕迹的地方。


老物件,“翻红”背后 对于70后、80后,乃至90后来说,这些老物件,可能再熟悉不过了—— 铁壳的老风扇吱呀作响,却能一口气吹十几年也不坏;
大花老布床单颜色浓重,但盖在身上既凉快又柔软;
还有那台一开机就滋啦作响的黑白电视机,总是在年少时的暑假,准时播放我们最爱的节目。


在当年,它们是寻常的生活用品,没想到,几十年后,它们又渐渐成为年轻人喜爱的物件。 如今的年轻人爱上这些看起来“过时”的东西,理由有很多。 首先,是“好用”。 老物件的质量,是真的能打。比如很多人家里还在用的老式电风扇,铜芯电机、厚重铁壳,二三十年过去了,依旧风力十足、运转如初。


相比之下,如今市面上那些主打“智能遥控”的塑料风扇,用不了几年就开始发出异响,不是叶片松动,就是按钮失灵。 再比如那种老花床单,它们图案确实“老土”,红花绿叶、牡丹鸳鸯,大多是当年流行的“喜庆风”。


可真用起来就会发现,比起现在商场动辄上千元的纯棉四件套,这些床单越洗越软、不起球、不缩水,还透气舒适。 不少人回老家一翻箱底,找到老一辈留下来的旧床品,一用惊为天人:“这质量,怎么现在买不到了?” 很多年轻人也是在试用之后,才意识到,真正的“性价比”,不只是价格便宜,更是经得起时间打磨。
其次,是“有感觉”。 这种感觉,不是“高端”“洋气”的现代设计带来的,而是一种踏实感。 比如一台磁带机,播放着罗大佑或邓丽君的老歌,声音有点杂音,但就是能一下子让人安静下来。 光阴的故事,视觉志,2分钟
有网友在网上分享:“我买了一台老式录音机,没别的用,就放着它播一整天的怀旧老歌,背景里有滋啦声,但每天回家一听,就觉得不累了。”
再比如,一只印着“囍”字的搪瓷杯子,比现在玻璃杯厚实、有分量,握在手里就有“回家了”的安全感。


这些老物件的背后,其实藏着一整套生活哲学:缓慢、耐用、有质感。 它们不像现在的商品那样强调更新迭代、精致生活,而是传递出一种让人安心的情绪价值。


然而,这些老物件的图案、样式,其实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粗糙”。 老床单上的图案,当年也有知名设计师负责,其中不乏寓意吉祥的传统元素:松鹤延年、锦上添花、喜鹊登梅。 这些图案传达着那个年代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即便风格已经复古,但其美学和温情,依然打动人心。


再看老式机械钟表、电话机、热水壶,它们不是为了“颜值”而生,而是为了实用、为了承载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这种东西,在快消时代显得格外罕见。因为它们并非是“更新”出来的,而是被一代代人精心挑选后,留下来的。 当代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变大,消费反而趋于理性了,与其在网红风家居中反复尝试,不如退一步,去寻找那些老辈人已经验证过的、实用又舒服的物件。 这些东西没有辜负上一代人,如今,也在安慰着这一代人。
没有大张旗鼓,但悄悄回潮。 年轻人重新打开了那些尘封的抽屉,不只为了省钱、省心,也重新理解了什么叫“用得久、看不腻、丢不掉”。 当我们开始怀念那些“曾经嫌弃的老东西”,或许也是在慢慢学着,跟生活好好相处了。


新一代消费观:从花哨到实用 过去几年,人们的购物车里,总是装满了所谓的“生活神器”。 能自动榨汁的水杯、自清洁拖把、USB插口的卷发棒、带语音播报的多功能锅……听起来高科技、看起来有创意,可真用起来,往往不是卡顿就是故障,没多久就变成“角落吃灰”。
一度被吹捧为“解放双手”的智能家居,结果制造了更多的麻烦。 智能咖啡机需要手动装豆、定时冲洗;号称可以“全自动剥蒜”的小电器,不如徒手一捏来得快。
一边是动辄上千上万元的“智商税”,一边是爸妈家里用了二十年的机械钟表、电风扇,照样能运转如初。 越对比,越发现:真正好用的东西,不一定看起来时髦,但一定用得长久。 于是,越来越多人的消费观,开始悄悄转变—— 主动放弃追逐潮流爆款,开始主动寻找那些耐用、好打理、不过时的东西。他们不再轻信平台推送的“必买榜单”,而是愿意花时间研究老牌产品,甚至去二手市场挑一挑“老物件”。


比如家里要添个柜子,不一定非要网上流行的板式家具,而是会考虑一个厚实的二手老木柜——价格差不多,但前者几年后可能就散架,后者却能用一辈子; 再比如买水壶,也不再纠结“是否多功能操控”,而是更关注它到底烧得快不快,安全不安全。
年轻人开始从父母那一代的“用旧物”习惯里,重新找到稳定感。 在他们小时候,一件家电往往能用上十几年甚至二十年。沙发破了会找人补,锅烧黑了会刷干净接着用。那时候“替换”仍是个奢侈的概念,只有“修”和“留”。
我们曾笑爸妈“太节省”,现在却在一点点照着他们的方式生活,不再一味追求更新换代,而是愿意和一个物件相处久一点。 不求别人看着羡慕,只想自己用着舒服顺手、不烦心。 这或许才是成年后,最真实、也最沉稳的一种改变。


怀念的,是以前的生活方式 很多人说不上来为什么,明明没经历过80年代,却一看到那些老物件,心就安稳了下来。 也许我们怀念的,从来不是一台电视、一个电风扇、一张床单,而是那个没有Wi-Fi、没有“消息未读”、没有KPI的晚上。 那时候风扇吱呀地转着,一本书就能打发整个夏夜;电视只有一两个频道,但全家人围着沙发,谁也不觉得无聊。
屋子里不大,但心是松弛的。 有些老物件一摆出来,房间的氛围好像都变了。是那种不靠空调、不靠香薰,而是靠旧木头、棉布和阳光晒过的味道,组成的真实温度。
一台黑白电视,能装下一个家庭整个晚上的欢笑; 一只搪瓷杯,能装下外婆温过无数次的热水; 那张老花床单,洗过无数次,却越洗越软,比现在那些“抗菌防螨”的高科技面料更亲肤舒适。


我们以为自己在怀旧,其实是在怀念被允许慢下来的那种生活。 那时的夏天没有空调,但有蝉鸣和电风扇交替的节奏。 那时的卧室没有投影和音响,但有父母轻声的交谈、邻居敲门送来的冰镇西瓜。 那时没有快递、没有种草,但每样东西都用很久、也很喜欢。
邻里之间不用社交软件也能问声好,饭菜简单,但有人等你回家一起吃。 而现在,智能家电帮我们记得时间,但没人催你上桌吃饭了;手机24小时在线,但真正说话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所以人们才会回头,从拥挤的“信息密度”里逃出来,回到一个“老物件搭成的小世界”里,找回某种久违的确定感。
很多人长大后才明白,原来那些最珍贵的东西,一出生就有了,只是后来,被我们亲手弄丢了而已。 我们终其一生寻找安全感,最后发现,它很可能就是一盏灯亮到夜里,一张老沙发窝出一个温暖的形状,一床老花被单,有阳光晒过的味道。
当年我们嫌它旧、嫌它土,如今却在租来的房子里、忙碌的生活中,悄悄布置出相似的角落,给自己留一个与生活相拥的地方—— 那儿不拥挤、不喧哗;既不需要时尚,也不需要漂亮。 只是安静、温暖,旧得刚刚好……
免责声明
澳洲同城网是一个免费的公共信息平台,网站内容由网友自由发布,发布者拥有所发布信息的版权同时承担相应责任; 若所发布信息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反馈给澳洲同城网,我们核实后将进行相应处理!
官方微信公众号
澳洲同城网官方公众号
微信上也能找工作,找房子?关注万能的同城网官方公众号 localsyd,找到你找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外汇平台
金牌家政
汽车网



















wuliu
你想了解我们吗?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Facebook 官方Twitter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服务号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