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澳偏远沙漠地区的Punmu镇,有些夜晚,Martu族长者Raylene Robinson宁愿在星空下入睡,也不敢回到那栋由政府提供的“正式住宅”。
(图片来源:ABC)
墙壁长满霉斑,地板严重变形,厨房水龙头已经失控,水不停地流。
“有时我真想直接去丛林里住一段时间,这些房子已经坏掉了……令人害怕。”
Punmu坐落在西澳西部沙漠的一处季节性盐湖边上,是一个仅有180多名常住人口的原住民社区。
这里的居民正被迫生活在过度拥挤、破败不堪、甚至用简陋材料搭建的棚屋中。
官僚机构的僵局与政府责任的推诿,导致半个世纪以来这里从未新建过一栋住房。
Punmu距珀斯东北部超过1300公里,社区居民终于等不下去了。他们筹集了一笔资金,购买了两套来自中国、由集装箱改造而成的预制房,用于紧急安置最弱势的居民。
(图片来源:ABC)
对Raylene Robinson来说,自己的祖传土地却要靠海外建材维持生计,这种讽刺是赤裸的。
“沙漠是我们的家,Punmu是我们的根,政府应该亲自来看看我们是怎么生活的。”
这两套预制房屋预计将在今年晚些时候,经由满是灰尘和坑洼的沙土路被运至Punmu。它们是用船运集装箱改造而成,虽然简陋,却是社区在土地使用权争议下,最切实的现实解法。
西澳政府表示,由于Punmu位于Karlamilyi国家公园范围内,居民没有正式土地所有权,因此在法律上他们无权新建住宅。
早在2021年,时任西澳环境厅长Stephen Dawson曾签署意向声明,拟将Punmu以及另一原住民社区Parnngurr从国家公园范围内“划出”,但至今没有任何实际进展。
(图片来源:ABC)
与此同时,风沙、暴晒与热带气旋的侵蚀,持续摧残着这里年代久远的旧房。
社区协调员Edith Costello,是一位59岁的前建筑工,来自昆州,目前几乎每天都在进行“无休止的紧急维修”。
“厕所堵塞、修化粪池墙体破洞、防止蛇爬进来……这只是创可贴式的处理,根本没办法真正解决。”
目前全社区共有21套房,其中超过三分之一已被评定为“完全不能住人、需要拆除”。
这两套预制屋的采购由Punmu社区商店、小型游客住宿和加油站出资完成,仅采购费就需2万澳元,再加上运费和安装共计4万澳元。
(图片来源:ABC)
“我们根本无力负担政府标准的住房,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Costello坦言,“这种房子我知道撑不了多久,但如果能撑10年,就算是值回票价了。”
Martu居民是澳洲最后一批接触西方殖民社会的原住民群体之一,如今也是全澳最受边缘化的群体之一。
由于肾病高发,这一族群的平均寿命仅为45岁左右。
在Raylene Robinson与三代家人同住的家中,卫生间墙壁腐烂、天花板灯泡失灵,水龙头则滴水不断——内部阀门早已生锈失效。
“这些房子根本不是专为我们建的,不是没好好爱护,是它们本身就老旧了。”
Costello说,她每天都在黑暗中入睡,满脑子想的是自己社区中的许多人正在恶劣的环境中挣扎。
不仅是Punmu,周边的Martu社区Jigalong、Parnngurr和Kunawarritji也同样面临相似住房困境,迫使人们被动迁徙至700公里外的矿业城镇Newman。
伴随着这个“原住民流亡潮”而来的是极端的城市人口拥挤。Newman每年开采出澳洲最值钱的铁矿石——约7800万吨——由矿业巨头BHP出口到中国加工,最终可能变成集装箱或预制房,回流澳洲。
目前已有约200名Martu居民被迫聚集在Newman东部,与BHP高管所居住的四驱越野车环绕的新屋区形成鲜明对比。
Newman东部,人称“澳版东帝汶”,窗户用木板封住、街道上涂鸦密布,彷如战后废墟。
据悉,BHP拥有该区内113套破旧空屋,仅承诺在今年底前改造其中13套可供居住。
尽管BHP在新财政年度向“Newman Futures”社区项目投入近1100万澳元,并与Martu原住民团体共同设计出东Newman重建计划,但目前为止,仅有青少年活动和免费送餐等服务启动,还没有任何一栋新房真正落地。
Martu长者、Punmu居民Milton Chapman表示,政府在Newman所投入的资源,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那不是解决方案,我们需要的是房子。”
他指出,真正的问题在于根源未触及:偏远社区缺房子,才让人们不得不往城镇搬。
根据2018年由Pilbara Development Commission委托Social Ventures Australia撰写的成本效益分析,仅2023年Martu成年人和青少年的入狱支出就让西澳政府花费了1300万澳元。
报告指出,西部沙漠地区的犯罪率与普遍人口相同,但迁往Newman的Martu人犯罪率是当地人口的95倍。
Chapman对此的解释很直接:“那不是我们的文化土地,在那里酒精唾手可得,牢狱也是常态。而在偏远社区,老一辈可以引导年轻人,保护他们远离犯罪循环。”
“我们希望孩子们长在这里,在这里学习文化……这里对他们才是真正安全的地方。”
州、联邦两级政府在偏远原住民社区事务中的责任长期不明。2015年,时任澳洲总理Tony Abbott曾称:“住在偏远地区是一种‘生活方式选择’,不该由纳税人埋单。”
同年,联邦政府宣布停止为偏远社区提供住房、电力和水资源支持,将责任下放给各州。
如今,西澳政府通过“Remote Communities Fund”拨出近2000万澳元,用于改善Punmu、Parnngurr和Kunawarritji三个Martu社区中共22套住房。
这些社区有62套房,但一到文化活动季,常常有多达800人汇聚。
在Jigalong政府也计划兴建新住宅,并已签署住房管理协议。
与此同时,联邦政府承诺在2025至2030年间,投入5000万澳元改善全国各地偏远原住民社区住房。
然而,对Costello来说,这些资金针对Punmu而言仍是杯水车薪。
“我们社区已经等了太久太久,没有人采取实际行动。现实是,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平均寿命只有39岁的人。住房,是最基本的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