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孩子们变得更有同理心、提高抗压能力,并有效预防校园欺凌,澳洲重要私立教育组织:Independent Schools Australia(ISA)正在呼吁:
在学校开设“善良课”
ISA 这个组织代表了全澳1230所私校、74.5万名学生和12.8万名教职员工,
他们已向联邦政府递交了关于校园欺凌问题的建议书,是目前900份提案之一。
这项快速审查由联邦教育部长Jason Clare发起,目的是评估各学校当前应对校园欺凌的做法,并找出更有效的方式。
ISA建议的重点包括:
别再纠结“这行为算不算欺凌”,直接问:这行为善良吗?
如果不是,那就需要干预。
把“社交和情绪教育”真正纳入课程,教孩子怎样做个温暖有担当的人,比如管理情绪、建立抗压能力、关心他人等。
让老师参加更多关于如何营造正面校园文化的培训课程,并有工资补贴。
在学校推行伙伴计划和同伴互助系统,让学生们自己也能主动去推动善良、尊重和包容。
教育孩子成为“挺身而出的人”(upstander),看到欺凌时勇敢制止,不当旁观者。
不仅ISA支持这个方向,代表7.5万名私校职员的独立教育工会也表示赞同,认为老师们的培训也该有工资支持。
该工会还建议,取消允许部分宗教学校按个人特征(如性取向)区别对待师生的特权条款,避免由此引发校园欺凌。
目前,大部分提案来自家长,大家普遍强调:应对欺凌,学校必须及时、清晰地沟通。
老师们则希望有更多资源和专业培训,而年轻人则说:我们需要被听见、被理解、被尊重。
教育部长Clare也回应说:“每一位学生和教职员工,都应该在学校里感到安全、没有欺凌和暴力。”
这项全国性审查的公众提案将于今天、周五截止。是否未来真的会有“善良课”,就看接下来政府怎么决定了。
新闻后,读者们炸锅,家长老师们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那些对我女儿不好的女孩,通常都是那些刻薄妈妈的孩子
,说说而已!善良始于家庭,应该由父母来教导……父母!!!我女儿是我认识的最善良的人。
学校的存在是为了教育孩子们学习普通科目,并协助(家长)进行时间管理、职业道德、社交技能和沟通技巧等。家长的存在是为了教育孩子有道德、有礼貌,并让他们吃饱穿暖。父母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始真正地为人父母,而不是把一切都交给教育系统?如果父母不想教给孩子宝贵的人生经验,那么他们就不应该再有孩子了,老师也应该加薪。
作为一名老师,我的观察是,孩子们来到学校时就已经带着(或不带着)“善良”的特质。父母们,从孩子们离开母亲的子宫开始,善良就已经开始。
不,还不如教他们一些韧性。告诉他们,在现实世界里,不是每个排名垫底的人都能获得安慰。
......
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