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后,许多澳洲零售商举步维艰,最终因欠下数百万债务而关店歇业。
这些企业往往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压力,再加上竞争加剧、租金高昂以及消费者偏好变化等因素的叠加影响。
Ray White研究部主管Vanessa Rader表示,消费者转向快时尚和线上购物,这让部分实体店陷入困境。
“人们对快时尚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他们会购买仿款或低价款,此外,还有Temu和Shein带来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自新冠疫情以来破产或进入破产管理程序的企业:
JEANSWEST(真维斯)
2020年1月,真维斯进入自愿破产管理程序。该零售商后来被香港企业Harbour Guidance有限公司收购,但今年3月有消息称,该品牌将关闭澳洲多达90家门店。
(图片来源:RealCommercial)
破产管理人Pitcher Partners的Lindsey Bainbridge称,生活成本上升和严峻的经营环境是关闭实体店的原因。目前计划在线上清库存。
“业主已竭尽全力维持真维斯的运营,但市场环境意味着维持实体店的运营已不可行,且情况不太可能好转。”
据称真维斯母公司Harbour Guidance欠债权人超过4800万澳元。
MOSAIC BRANDS:Katies、Rivers、Rockmans等
这家大型零售集团旗下拥有Katies、Rivers、Rockmans、Crossroads、Millers、W.Lane、Noni B和Autograph等澳洲家喻户晓的标志性品牌,于2024年10月进入自愿破产管理程序。
(图片来源:RealCommercial)
MOSAIC BRANDS于今年4月停止所有交易,关闭了全国650多家门店。据2月给债权人的通知显示,MOSAIC BRANDS的总债务据称超过3.18亿澳元。
Rader指出,在疫情后几年,许多在大型购物中心租赁店面的服装零售商都面临艰难环境。“人们不常去实体店了,那段时间关闭了不少门店。”
DION LEE
这个曾被Gigi Hadid、Taylor Swift、Dua Lipa等名人穿着或代言的澳洲品牌,在疫情后遭遇危机,因据称未收到投资者的“可接受报价”,最终进入破产管理并清算。
Dion Lee创立于2009年,通过全球160个销售点进行销售。这家备受关注的零售连锁店于2024年年中关闭门店,据报道该集团欠债权人3500万澳元。
今年5月,该品牌被美国Revolve集团收购,包括品牌剩余资产和档案,成交价不足100万澳元。
ALICE MCCALL
由时装设计师Alice McCall于2004年创立的这个备受喜爱的高端品牌,在新冠疫情期间陷入危机。
2020年,McCall在一份声明中带着“沉重的心情”宣布公司破产。
2023年2月17日,Alice McCall在Instagram上发文称实体店将永久关闭,感谢所有在品牌20年历程中给予支持的人,此时危机似乎已无法解决。
该品牌在2月进入清算时欠下超过100万澳元债务,其中包括欠澳洲税务局的677,922.93澳元。
SEAFOLLY
这个备受喜爱的泳装品牌于2020年进入破产管理程序,并缩减了门店数量。2020年6月,Scott Langdon和Rahul Goyal被任命为自愿破产管理人。
(图片来源:RealCommercial)
SeaFolly进入破产管理一个月后,被投资集团L Catterton收购。
L Catterton于2023年将该品牌转售给一位亚洲战略买家,交易金额估计约为7000万澳元。
TIGERLILY
2020年3月,Tigerlily因新冠疫情带来的一些挑战而进入自愿破产管理程序。
该品牌在疫情后进行了短暂重组,包括与Crumpler品牌合作以获得运营和资源支持,但在2024年初再次进入破产管理程序。
该品牌在澳洲和美国拥有10家门店、40个批发合作伙伴,同时开展线上业务。本月有报道称,该品牌将在庆祝成立25周年之际重返澳洲。
BARDOT
澳洲时尚连锁店Bardot从2019年底开始经历动荡时期,当年11月,该店宣布进入自愿破产管理程序。2020年初,该零售商宣布关闭澳洲58家门店,并转而专注于电子商务。
目前,该企业旗下包括Bardot和Bardot Junior两个品牌,在部分Myer和David Jones百货设有实体店,还与The Iconic开展了合作。
HARROLDS
这家奢侈时尚零售商在经营39年后,于2024年10月进入清算程序,据称欠下1600万澳元债务。
据报道,总共有70名债权人。清算后据称被欠款的品牌包括Victoria Beckham、Tom Ford和Thom Browne等。
今年7月,该品牌恢复运营。此前,Harrolds的产权被一个新的业主团队收购。据报道,该品牌将重新定位为 高端男装品牌。
ALLY FASHION
2025年3月,该零售商被下令清算,累积债务据称达5800万澳元。
由于资不抵债,澳洲联邦法庭于2月底下令对该零售商进行清算,清算人迅速关闭了51家门店,并裁减了数百个工作岗位。
(图片来源:RealCommercial)
Rader表示,疫情后还出现了其他趋势,比如奢侈品店数量增加,而现有零售店数量减少。
“我们看到很多熟知已久的品牌在缩减规模,此外消费者也减少去市中心购物的次数。”
Rader称,生活成本上升以及消费者日益重视储蓄,也正推动实体零售店向新的方向发展。
“我们会看到门店越来越小,但来自其他参与者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比如海外品牌和更便宜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