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为给大家更好的使用体验,同城网今日将系统升级,页面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状态,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升级时间:2016-7-24 11:00 -- 2016-7-24 15:00

澳洲同城网

查看: 246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8·31全澳大游行要来了!矛头直指移民,真相惊人!

[复制链接]

35万

主题

19

金豆

25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性别
保密
积分
256690
金豆
19
鲜花
0
主题
350574
帖子
350575
注册时间
2019-12-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INNA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城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抗议还是挑事

最近,社交媒体上突然刷屏一批传单,上面印着大大的口号——

“Australia First(澳洲优先)!”

“End mass migration for our children(为孩子结束大规模移民)!”

“It’s time to take our country back(是时候把我们的国家拿回来了)!”

传单号召民众在8月31日走上澳洲街头,在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珀斯、阿德莱德以及堪培拉举行“March for Australia”(澳洲优先)游行。




组织者在宣传中称,这是一场“和平”的活动,“不打算煽动仇恨或暴力”。

但批评者却直言,这是一种“法西斯的新高度”,甚至有网友担心,活动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撕裂。

这场游行的细节目前已经在网上传播开来。根据新建的网站,悉尼的集会将于8月31日上午11点在Speakers’ Corner举行。

宣传语直白地写道:“澳洲正在以大多数人未同意的方式改变。移民泛滥、领导软弱、政治怯懦……是时候停止这一切。”




不过,这次的宣传物料上并没有出现具体的主办人姓名,与以往由高调人物领衔的集会不同,这次背后是谁操盘,完全是个谜。

新州警察厅长Yasmin Catley对此表示,目前警方并未收到任何有关8月31日游行的许可申请(Form 1),“基于现有信息,我们不知道这群人是谁,也不清楚他们打算具体做什么。”




警方称,已经注意到活动计划,并在持续监控,一旦有人递交申请,将按流程进行评估。

尽管如此,网络上支持者的声音已经很高。

一些人呼吁“真蓝澳人”站出来,还有人说“先照顾好自己人和退伍军人,先解决国内问题再去想其他国家”。

甚至有自称来自移民家庭的人表示:“我一定会去。我家是为澳洲而来,不是为了让它被‘第三世界’接管。”

与此同时,反对的声音也同样激烈。

有人直斥活动是“赤裸裸的种族主义”,更有人注意到,宣传视频里居然用了2005年悉尼Cronulla骚乱的画面——那是澳洲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种族冲突事件。




当年,悉尼南部的Cronulla海滩爆发大规模暴力冲突,起因是当地冲浪者与中东裔年轻人之间的矛盾升级,短短几天内,数千人聚集在海滩,高喊带有种族色彩的口号,攻击特定族裔人士,多人受伤、数十人被捕。




这一事件至今仍被视为澳洲多元社会的警示案例。

这场“澳洲优先”游行恰好定在8月31日,比全国性的亲巴勒斯坦大游行(8月24日)晚一周。

有支持者称,之所以想参加,就是因为在最近墨尔本的亲巴勒斯坦集会上,看到有人焚烧澳洲国旗而感到愤怒。




目前,这场活动能否成行仍是未知数。

既没有申请许可,也不清楚背后组织是谁,但可以确定的是,一旦获批,警方很可能会在当天派出大量警力维持秩序;如果未获批而强行上街,结局恐怕不会太平。

而8月的墨尔本,上周六凌晨的CBD也发生了一幕让人震惊的场景,大约100名蒙面男子身着黑衣,全部蒙面,成列从街上走过,打头的是一面澳洲国旗、一面极端组织National Socialist Network的旗帜,还有人举着“White Man Fight Back”的标语。




警方在场维持秩序,但并未立即制止游行。

维州州长Jacinta Allan直接怒斥他们是“goons”(恶棍):“纳粹在这个国家没有立足之地,他们自己也知道,所以才会戴着面具、躲在黑暗里。”

随后这场游行被维州犹太委员会强烈谴责,并呼吁政府在下周议会复会时立刻行动,兑现8个月前承诺的反蒙面与反仇恨符号立法。

委员会提醒犹太社群保持团结:“他们只是极少数,被绝大多数自豪地拥抱多元文化的维州人所拒绝。我们不会被吓倒,也不会被分裂。”

National Socialist Network是2020年成立的澳洲新纳粹组织,善用集会和媒体制造曝光来吸引全国成员。




去年12月,维州政府已宣布计划加强警察权力,禁止在抗议中使用特定旗帜、符号以及遮盖面部。

Allan表示,正在推进赋权警方“当场揭开这些懦夫的面具”,并强调:“我们不怕这些恶棍,但也不会容忍他们。”

反诽谤委员会主席Dr Dvir Abramovich将这次游行形容为“战争游行”,称这些人是“训练中的本土军阀”,




“他们的黑色队列像刀锋一样切过城市,这是一部恐怖片的预告片。他们美化暴力、散布谎言、挑动分裂。我们只有一次机会在他们破门而入前把门锁死。”

他呼吁总理和议会立即取缔一切新纳粹与白人至上组织,“不是明年,不是在下一场葬礼之后,而是现在。”

社交媒体上对此也炸开了锅,很多网友直言:“澳洲是多元文化国家,他们根本不是在‘为澳洲人发声’,而是在制造分裂。”还有人讽刺他们是“一群懦夫俱乐部”,并嘲笑:“单独一个就是个爱哭的小孩,只有扎堆才装得像样。”

有人说,这样的队伍是对社会的警醒;也有人担心,如果不采取更严厉措施,这种极端活动还会卷土重来。

但没想到,8月底这么快就又有人要搞这样一场极端活动!

关于8.31的游行,澳洲著名的社区Reddit上,网友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我听说澳洲将在8月31日举行一场关于移民的抗议活动。从我看到的情况来看,这场活动被包装成是为了“拯救文化”,但在我看来,这并不是针对整个群体的理由。

这更像是一种推动政治议程的手段,目的是制造分裂和仇恨,而不是解决真正的问题。

如果在这之后,移民群体决定发起自己的抗议呢?要知道,很多全科医生(GP)和相当比例的医疗行业从业者都是移民,其他许多重要行业也一样。如果他们哪怕只是短暂停工,影响都会非常大。

政客一向利用普通人的选票,如今移民问题又被用来分裂社区。以我的经验,愿意努力工作的人在这里总能找到工作并建立生活——但不愿自我提升的人也在增加,他们不去承担责任,反而把问题归咎于移民。

你觉得呢?移民发起的反抗议活动能否凸显他们的贡献,还是只会加深社会分裂?”




我觉得举行反抗议活动并不好,因为这场计划中的抗议大概率就是一群看太多 Sky News 的种族主义者,他们根本不会想去了解、也不会承认这个国家的运转是依赖移民的。




真正的种族主义者早就用你这种说法来洗白自己,所以很多人现在误以为“种族主义只是意见不同”。但事实不是这样,那些喊着要“拯救澳洲”的人,其实是在煽动更多人变得极端。

我每天在网上都能看到很多赤裸裸的种族歧视言论,针对原住民、印度人、阿拉伯人、亚裔等,可这些人却还会到处说“澳洲没有种族主义”。

我愿意先假设你之所以看不到澳洲的种族歧视,是因为你没亲身经历过,而不是直接认定你是一个满心仇恨的种族主义者。




很多澳大利亚人并不担心技术移民,他们担心的是移民漏洞。




我看到过相关的宣传,可以肯定这场活动的组织者背景很可疑,而且他们自己都算不上是真正的澳洲人。

除了原住民之外,我几乎已经算是最“澳洲”的那种人了——我的曾曾曾祖父之类的,坐的是第一艘开进澳洲的船;我的曾曾祖父是第一艘开进霍巴特的船上的人,后来还有好几位祖辈是坐着之后的船来的。

澳洲从建国开始,就有着悠久的移民历史。1900年代到1930-40年代,主要是来自英国和西欧的移民;到了50年代到70年代,又有不少希腊人和亚洲人来到这里。

光是“拯救我们的文化”这种措辞,就已经足够说明,这场集会的组织者(们)有很大的问题。




没有人是在抗议移民本身,他们抗议的是超过我们承受能力的大规模移民。

我们的医疗从业人员中有40%是移民,这个比例只比全国移民占比稍高一点而已,不要为了推动某种议程就去贬低绝大多数医护人员的贡献。没人要求现有的移民人口离开。

有95.5%的人不希望移民数量增加,超过一半的人不希望维持目前这种水平的移民。

按现有人口计算,我们的住房已经短缺20万到30万套,而且每年都在越落越多。光是2023年的移民增速,就让住房缺口增加了5万多套。

每个月都有1万人沦为无家可归者。我们需要的是让基础设施跟上,让住房建设跟上,同时建立起不仅能服务现有人口、还能支持我们欢迎来的人们的配套体系。

你不应该去主张让自己的国家拥有更少的资源、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准。




移民到底要抗议什么?我还真没见过。

如果人们是想抗议住房危机,那就应该明确把这次游行标成住房危机的抗议,而不是用这种几乎不加掩饰的方式,去针对任何不是白人的人。

(我自己就是个白人移民,从来不用面对有色人种移民每天遭遇的那些种族主义攻击。)

房价失控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贪婪的房东、建筑材料成本上涨等,移民对房价的影响其实微乎其微。




写在结尾的话:

我们看到一些华人对于8月31号此次游行,表现出了担忧,

其实对于生活在澳洲的华人来说,这类关于移民的争论其实早已不是第一次出现。

我们这一代人,或者父辈、祖辈,大多也是“移民故事”的一部分。无论立场如何,住房、医疗、教育、基础设施这些现实问题确实需要解决,但把责任简单地推到某个群体身上,并不能让问题消失。

未来的澳洲是什么样子,不仅取决于政策和数字,更取决于我们如何共处、如何在差异中寻找平衡。

毕竟,这片土地之所以有活力,正是因为不同背景的人在这里扎根、生活、努力。

免责声明
澳洲同城网是一个免费的公共信息平台,网站内容由网友自由发布,发布者拥有所发布信息的版权同时承担相应责任; 若所发布信息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反馈给澳洲同城网,我们核实后将进行相应处理!
官方微信公众号
澳洲同城网官方公众号
微信上也能找工作,找房子?关注万能的同城网官方公众号 localsyd,找到你找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外汇平台
金牌家政
汽车网



















wuliu
你想了解我们吗?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Facebook 官方Twitter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服务号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