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为给大家更好的使用体验,同城网今日将系统升级,页面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状态,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升级时间:2016-7-24 11:00 -- 2016-7-24 15:00

澳洲同城网

查看: 12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车主维权的四个正确打开方式

[复制链接]

29万

主题

19

金豆

25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性别
保密
积分
256690
金豆
19
鲜花
0
主题
297379
帖子
297380
注册时间
2019-12-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7-10 04:49: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北美地区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城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AUTO-TIME

本期推送分为视频版 + 文字版

欢迎按需享用

在网上搜索 " 车主维权 " 四个字,相关的资讯多达 314000 篇。而车主们的维权方式也是五花八门,有人封堵店门、横幅抗议;有人围堵展台、砸车泄愤。花样之多,堪称人类行为艺术大赏。

就连媒体都不禁发出灵魂拷问," 车主维权成热点,是谁让谁不体面?"

不过,虽然涉事车主都很惨,值得同情,但是,对于上述行为,还是要说两个字——达咩!

当然,不是维权行为不可取,而是这些方式性价比实在太低,一不小心还会让自己深陷舆论旋涡。

2019 年,西安奔驰女车主坐引擎车盖维权一事,闹得沸沸扬扬,虽然起因是总价 66 万的新车还没开出店门就开始漏油,但在舆论的持续发酵下,大家关注的重点却从 4S 店推诿转向车主的私生活。这位维权女车主之后更是被 " 网暴 " 长达两年。

两年后,相似的剧情再次上演。在今年 4 月的上海车展上,一位女车主冲向特斯拉展台站上车顶高喊 " 刹车失灵 ",虽然这次维权事件让特斯拉经历了舆论的拷打,但这位车主因扰乱公共治安罪被行政拘留 5 天,还遭到各路营销号的恶意诋毁。更可气的是,直到今天,维权仍未有定论。

既然花式维权有风险,那么车主究竟如何捍卫自己的权益?接下来就给大家分享四种正确思路。

找准目标,精准打击

目前消费者的主要购车渠道是经销商,所以在维权之前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主要责任方究竟是经销商的个别行为还是车企?

比如,经销商虚假宣传、恶意篡改合同表述、付款方式等,都属于经销商的个人行为;而像发动机漏油、刹车失灵等问题,一般 " 锅 " 都出自汽车生产商,也就是车企的问题。

但无论哪种情况,经销商作为销售方,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和气为贵,先礼后兵

和气生财是每一个生意人的基本准则。

比起一上来就发火骂街,最好的方式是把涉及到每个环节的证据都收集起来,有理有据地和对方文明 battle,并提出自己的合理诉求。退一万步来说,真谈不拢了,我们还可以进行下一个维权程序——投诉。

这里需要划一下重点,投诉不是去打官司!

常见的投诉渠道有各个城市的消费者网、消费者协会、全国 12315 平台等。值得注意的是,往往以团队为单位的投诉维权处理率更高,效果更佳。

这里简单梳理了几个主要的投诉网站,大家可以自行保存。

除了上述提到的几大投诉平台,媒体也是车主维权的最佳选择之一,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车主维权的第三个思路。

寻求曝光,扩大声量

当自己合理合法的诉求得不到回应时,寻求媒体帮助不失为一个有效方式。在准备好相关的材料后,可以联络当地的新闻媒体,以及汽车媒体和综合门户网站。

同时自己也可以在社交媒体上为自己发声,寻求舆论支持。对车企来说,自身的口碑形象也是一笔重要的无形资产。当事件获得足够多的关注,也推动着相关责任方直面并解决问题。

以特斯拉为例,面对车主几个月的维权,特斯拉的态度始终强硬——不退换,帮助车主卖二手车换个好价钱。当站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后,特斯拉则连夜给出回应。不过,无论选择何种方式博关注,最重要的是保证实事求是、合理合法。否则的话,维权同样面临着法律风险。

司法鉴定,死磕到底

这一步和第三个维权方式不分先后,只是对于打官司维权这个操作,需要强调两个知识点。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般打官司会要求起诉人去到被起诉人所在地法院,但根据相关法规,消费者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既可以向销售者索赔,也可以向生产者索赔。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直接在当地对销售者及生产者进行同时起诉。

第二,法院只能从法律层面对案件进行判断,类似于汽车质量问题这样的案件还需要相关部门进行司法鉴定,所以在决定打官司之前,我们需要找到相应的司法鉴定机构去进行鉴定,这里列出了五家国有汽车质量鉴定机构,大家可以暂停截图保存。

以上四个维权思路虽然不能保证 100% 有效,但至少能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去捍卫我们的权益。

在这场可能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和财力的博弈中,让单打独斗的消费者去面对具备专业团队的车企,双方实力的悬殊确实让维权难言容易。如果碰上不负责的汽车厂商,过度维权的结果也很可能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汽车作为动辄几十万的大宗商品,复杂的原理与构造和普通家电产品比起来千差万别,消费者和车企之间在专业问题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这也造成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面临举证困难的窘境。

而电动车的入局更是带来了一些新问题,硬件尚可有统一鉴定标准,但自动驾驶这类的软件又要如何鉴定?


免责声明:如果本文章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合作!
免责声明
澳洲同城网是一个免费的公共信息平台,网站内容由网友自由发布,发布者拥有所发布信息的版权同时承担相应责任; 若所发布信息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反馈给澳洲同城网,我们核实后将进行相应处理!
官方微信公众号
澳洲同城网官方公众号
微信上也能找工作,找房子?关注万能的同城网官方公众号 localsyd,找到你找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外汇平台
金牌家政
汽车网



















wuliu
你想了解我们吗?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Facebook 官方Twitter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服务号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