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hony Albanese本次访华,呈现出当前澳美关系中缺失的所有元素:高度精心的安排、极具可预测性的流程,以及始终如一的礼貌态度。双方都在公开场合谈及会议的众多好处,从而掩盖彼此间显而易见的分歧。
(图片来源:AFR)
澳洲总理与中国国家主席的会面竟成了更稳妥的选择——事实上,也是唯一可行的选择。这一现象足以说明,特朗普在执政的六个月里,已将常规政治搅得天翻地覆。
迄今为止,这位美国总统的行事风格对美国最亲密盟友关系的破坏,至少不亚于对其敌国的冲击,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尽管有人要求Albanese紧急促成与美国总统的会面,但即便两人真能见面,结果也很难让澳洲感到安心。
毕竟,这位处于权力巅峰的美国总统,显然会提出Albanese政府不愿让步的要求。在与行事乖张的白宫打交道时,Albanese即便不算无能,其外交策略也显得笨拙,未能以更灵活的方式应对复杂局面。
上周末,他在演讲中引用战时总理John Curtin的例子(引用并不准确),称澳洲有能力规划“独立”的道路。这番话或许能取悦工党的听众,但他刻意回避了Curtin曾转向美国寻求保护的背景。
在此时与“美国优先”的鹰派人物关系高度紧张之际,这种表述无疑带有不必要的挑衅意味。不难想象美国国防部长Pete Hegseth和AUKUS审查报告作者Elbridge Colby可能会做出的反应。
(图片来源:AFR)
Albanese坚称澳洲无意满足美国增加军费的要求,但这一说法显得空洞——多年来,堪培拉的几乎所有国防专家都在呼吁增加军费,却始终无果。
即便对未来十年的承诺做些创造性的账目处理,或许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同样,总理对北京的友好访问在经济层面看似合情合理。Albanese政府将改善澳中贸易关系归功于己,却对其不愿接受中国在关键基础设施和敏感技术领域的投资避而不谈。
中国大使试探性提出的将已有十年历史的自贸协定合作拓展至人工智能领域的提议,注定会石沉大海。
随行的商业代表团仍会乐于宣传深化双边关系带来的商业机遇。政府也会高调宣扬澳洲在生产“绿色”钢铁和能源方面的潜力。
“商界希望看到这种接触,”Albanese今天表示,“与中国的关系意味着澳洲的就业机会,就这么简单。”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尽管此次访问或许有其合理性,但其时机却颇为尴尬。
北京一直标榜自己是负责任、友好的全球领导者,支持自由贸易——而这些品质正是当今白宫所缺乏的。对Albanese的刻意礼遇,也反衬出特朗普从未向他发出邀请的事实。
这让澳洲陷入两难:一边是中国精心操控的自身利益,包括其经济和领土扩张;另一边是特朗普鲁莽的自身利益,包括经济和政治上的强硬作风。
并非只有澳洲政府因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反复无常和得意忘形,以及特朗普对顺从和赞美的公然渴求而显得手足无措。
(图片来源:AFR)
日本首相石破茂和韩国总统李在明如今意识到,传统意义上与美国的“特殊关系”,或是在贸易问题上的妥协尝试,都已无济于事。
上周,他们成为首批收到特朗普冷漠信函的领导人之一,信中通知他们两国的出口将面临25%的关税。
其他国家的领导人也有同感,包括美国的邻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他们震惊地发现,这位总统毫无“双赢”概念。
特朗普的交易艺术——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只为产生一个赢家。而这种所谓的胜利最终会对美国产生反效果或沦为泡影,他似乎毫不在意。
白宫只会不断前进:下一个目标,开火。任何反抗或引发特朗普怒火的行为,只会招致更严厉的报复。
事实证明,巴西起诉其右翼前总统Jair Bolsonaro在选举失利后企图发动政变,这恰好迎合了特朗普因所谓“政治迫害”而产生的愤怒——两人在“受害者”身份上产生了共鸣。
再加上左翼总统Lula da Silva推动以金砖国家替代美国主导的领导地位和机构,这个南美最大经济体下月将面临高达50%的关税。
特朗普对澳洲或Albanese并无个人敌意——从他之前简短的评论来看,甚至相反。
然而,即便是澳洲著名的“特朗普说客”(如高尔夫球手Greg Norman),或是国会两党的支持,似乎也无法穿透白宫那堵冷漠(往好里说)或恼怒(往坏里说)的墙。
除了美国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基准关税可能波及澳洲之外,是否还会有更多风险和威胁?几乎可以肯定。
迄今为止,特朗普在大多数澳洲选民中的不受欢迎,让政府在为自身策略及微薄成果辩护时获得了一些余地。
毕竟,很容易论证的一点是:特朗普的行为让美国成为一个不可靠的伙伴,各国政府必须另寻他路来巩固经济和安全关系。这显然是中国向该地区及澳洲传递的核心信息,无论其表述是含蓄还是直白。
但Albanese政府仍紧抱美澳同盟不放。总理在演讲中也称其为“我国外交政策的支柱,也是最重要的国防和安全伙伴关系”。
外交部长Penny Wong在马来西亚的演讲中进一步强调:“中国在核力量和常规军力建设方面的速度令人担忧,而该地区期待看到相应的透明度。”
但澳洲与美国在优先事项上的双边清算似乎不可避免——尤其是在国防方面。在两国领导人未能会面的情况下,这可能由美国对AUKUS的审查引发。
尽管国防部长Richard Marles一如既往地平淡表示,新政府进行此类审查是正常的,但事实远非如此。
雪上加霜的是,Albanese政府未能向澳洲民众宣传AUKUS项目的优势。结果是,公众对此高度怀疑;若华盛顿的不满成为现实,公众对AUKUS和美国的敌意可能会加剧。
各方担忧包括:美国可能要求澳洲在已承诺的30亿澳元购置潜艇资金之外投入更多,以及要求澳洲明确承诺愿与美国共同参与任何与中国的冲突。即便不附加新条件,澳洲仍将面临持续压力:增加国防开支,加快西澳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为未来美国潜艇的访问和维护做准备。
当然,所有这些国防行动和建设的美澳共同目标都是中国。只是别指望在总理访华的官方议程中会提及这一尴尬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