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国制造实现“澳洲梦”
前有中国制造的“拼装房”,现在又有了中国制造的“迷你屋”。
在澳洲不断恶化的住房危机之下,“中国制造”成了很多澳洲人的新选择。
据报道,一家来自悉尼的预制房公司Future Modular Homes受住房危机启发,推出了一系列“买得起”的迷你屋。
这些迷你屋全部在中国工厂提前搭建完毕,然后运到澳洲。
价格相当亲民。
最便宜的一款叫“Coastal Cruiser”,带轮子的设计,售价69,000澳元起。
这家公司的创始人Brock Ryan说,很多市面上的迷你屋价格动辄15万澳元以上,就算是极简小房型也得10万刀起步。
“我们只是想帮大家住进更便宜的家。”
“Coastal Cruiser”的面积大约为27.58平方米,一般两到三个月就能送到你指定的土地上。
虽然面积很小,但基本的客厅、厨房、卫生间、卧室一应俱全。
如果预算更紧张,Future Modular Homes还有一个更小更便宜的款式:“Mini A Series”,仅13.1平方米,售价38,000澳元起。
Brock原本是水管工兼建筑工人,去年12月才正式创立了这家公司。
他坦言,这背后的动因很现实——住房危机。
他说自己有好几个朋友买不起房,只能长期住在车里。
为此,他过去一年都待在中国,专心找供应商、监控生产流程。
在中国建造能大大降低成本,帮预算有限的买家实现“有个家”的愿望。
其实市场上也有不少类似的公司,像是新州的Tiny Homes 4U,售价同样亲民。
该公司的一款“The One Bedder”迷你屋,面积24平方米,专为一人常住打造,售价从41,000澳元起。
他们最受欢迎的产品是“Granny Flat Panorama”,有36平方米大,空间更充裕,还能放在拖车上,起售价44,000澳元。
和Future Modular Homes一样,Tiny Homes 4U的产品也大多在中国制造并预装。
联合创始人Marc Anderson说,他们的客户来自各行各业:有人是为孩子扩空间,有人是给父母或祖父母居住,还有人是在盖大房子之前,先住迷你屋过渡。
“很多在小屋展会上看到的房子,动辄15万、20万澳元,和一般房价没差多少。”
他强调,他们的目标是让人们在可负担的前提下,有个安身之所。
不过,别以为房子买得便宜就完事了——真正住进去之前,还有很多隐藏花费。
Great Escape Finance高级贷款顾问Jamie Mitchell提醒:“电怎么来是第一个问题。”
如果你想把房子摆在某个山头或海边,那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么接水”。
你可能需要自己买水箱、找人接管道,或者如果是租的地,还得付房东电费、水费。
房子运费有时也不包,这笔开销不小,地基平整也要花钱。
另外一个常被忽略的大问题:马桶。
Mitchell说,小屋本来就不大,而“最小的房间”——厕所,常常是最麻烦的一环。
排污、灰水处理……很多人入住后才发现不对劲。
所以说,别看到价格便宜就冲动下单,住迷你屋,真的要先把功课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