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知名零售商Bunnings去年遭遇了近2.7万起犯罪事件,其中涉及武器的袭击和恐吓案件暴增65%。
根据线上犯罪报告平台Auror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零售犯罪激增,其中涉及武器的案件上升66%,暴力事件上升30%。
(图片来源:《每日电讯报》)
Bunnings董事总经理Mike Schneider与其余21位来自澳洲主要零售企业的首席执行官联名呼吁政府出台更严厉法律,保护零售从业者的安全。
“零售犯罪正不断升级——辱骂、恐吓、暴力接连上演。这不仅是统计数字背后的问题,更是我们员工和社区成员日常面临的真实威胁。”
他指出,“我们需要政府、监管机构、警方、工会以及零售企业通力协作,共同保护一线员工与公众安全。”
Schneider表示,目前Bunnings已与其他连锁企业联名致信维州州长,要求政府“紧急应对”日益严重的零售犯罪问题。
信中主要提出三项诉求,一是推出“工作场所保护令”,禁止屡犯者进入门店;二是在各州设立专门打击零售犯罪的警方专案组;三是建立更高效的犯罪报告体系。零售商们还希望司法部长Michelle Rowland协助协调,在全澳各州与领地推行这些措施。
面对暴力升级 Bunnings呼吁启动“人脸识别”技术
Schneider表示,过去两年内Bunnings门店涉及攻击和辱骂的事件增长50%,且其中几乎60%都与已知惯犯有关,这清楚说明是时候采取新手段阻止犯罪,包括启用人脸识别技术。
“有一小部分人反复作案……我们需要在他们走进门店时就识别出来。”他指出,Bunnings目前涉及的近2.7万起案件中,约1.6万起与已知惯犯有关。
(图片来源:《每日电讯报》)
他呼吁监管机构允许企业合理使用人脸识别,以“主动而负责任地”应对安全威胁。“人们需要明白,我们使用这项技术的目标是保障门店安全,而不是为了入侵隐私。”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Bunnings此前曾因试点人脸识别引发争议。该公司2018至2021年间在新州和维州63家门店内试用该技术,最终被澳洲隐私专员裁定违反用户隐私。
隐私专员Carly Kind承认,该技术具有一定潜力,但指出其操作方式“在道德上颇具挑战”,可能对普通顾客构成不当监控。
对此,Schneider回应称,系统采集的数据会“在瞬间删除”,不会长期留存。系统只针对“已知问题人员”进行识别,一旦摄像头识别到目标,保安或警方会立即介入,迅速将其驱离门店。
“我们不希望店员亲自处理类似事件。”他还公布了部分员工被推搡、拳击和吐口水的监控录像,令人震惊。
零售犯罪高度集中 顶级犯罪者占六成案件
Auror平台的数据还显示,零售犯罪中10%的惯犯制造了60%的案件,说明这一问题具有高度重复性和组织性。
Auror信任与安全高级主管Nick McDonnell表示,关键问题已不是“是否”使用人脸识别,而是“如何”以建立高信任机制的方式落地实施。
(图片来源:《每日电讯报》)
“零售案件通常不是偶发性行为,而是由小部分惯犯甚至犯罪集团反复实施。如今很多案件都更暴力、更有组织,也更加猖狂。”
他透露,每10起案件中有1起涉及暴力,而每4起案件中就有1起涉及恐吓、辱骂和其他严重行为。
行业呼吁升级打击力度 年损失超90亿澳元
澳洲零售协会(Australian Retail Association)首席执行官Chris Rodwell在上周举办的“零售犯罪专题研讨会”上指出,零售犯罪已成为行业面临的最严重的“运作、财务和人员安全风险”之一,每年造成超过90亿澳元的直接和间接损失。
他也公开支持采用人脸识别等新兴技术,认为这不仅有助于减轻一线员工压力,也能提升与警方之间的信息沟通效率。
Rodwell表示,“我们不能再容忍一线员工作为‘免费保安’承受暴力和攻击。技术必须成为保护机制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