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由澳洲网红David Pengelley拍摄的视频在社交平台X(原Twitter)上疯传,点击量超过30万。
(图片来源:News)
这段视频内容是在悉尼西部Riverstone街头拍摄,Pengelley感叹澳洲“传统”商户被印度餐馆所“取代”。
此言一出,立即引发网友两极反应,有人愤怒指责他涉嫌种族歧视,也有人表示赞同其“文化担忧”。
然而,一位人口统计学专家表示,Pengelley的言论实际上恰好证明了相反的观点,移民群体正为这个日渐衰退的区注入新活力。
在视频中,Pengelley坚称自己的观点并非出于种族歧视。“我有一个很好的印度移民朋友,我帮助他参加过竞选,他是90年代来澳的,融入得非常好。”
“他娶了一个澳洲女孩,已经彻底地融入了澳洲社会,这种移民我可以接受。”他说自己不是看肤色,而是希望来澳洲的人能“采纳澳洲文化”。
(图片来源:News)
接着,他带网友走了一圈Riverstone镇中心的一条街,展示印度移民对这个小镇的影响。
“在不到一公里的路上,一家接一家的餐馆和商店变成了完全不同的模样。因为移民数量增长太快,整个社区都被改变了。”
他一边拍摄街景,一边介绍沿途店铺,包括街角的一家印度餐馆,以及对面的印度甜品店。
虽然他承认街上仍保留着一些“传统”店铺——如亚洲面包店、比萨店和土耳其烤肉店等——但他反复强调,“一家接一家的印度商店已经开始取代以前熟悉的街景”。
他指出,连曾经是一家意大利餐馆的店铺如今也变成了印度餐厅。
“不是说这条街‘全是印度人’,毕竟还有烤鸡店、披萨店等,但我们只是想强调这种变化:如果短时间内从一个特定文化来的移民人数太多,对一个社区会带来什么样的冲击。”
面对Pengelley的这番言论,Redbridge民调机构负责人Kos Samaras予以强烈反驳,称Riverstone的现状恰恰是“成功的移民再开发故事”。
(图片来源:News)
Samaras表示,Riverstone从殖民时代起就是一个农业社区,经济曾因肉类加工业萧条而衰退。但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南亚、中国和太平洋岛国的新移民涌入,这里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短短200年间,Riverstone从一个殖民农庄演变成澳洲最具多元化的人口增长中心之一,Pengelley怀念的那个肉厂小镇时代,永远不会回来了。”
网友Aaron Smith指出,Pengelley视频中那些所谓“被取代”的澳洲地标并不如他所说那么“原汁原味”:“有的店原来是当铺,还有的是华人餐馆,甚至有的店空置多年挂着‘出售’的牌子。”
另一些网友更是进一步指出,其标准自相矛盾,“KFC、Subway、麦当劳、汉堡王也都是外国品牌,难道它们就不是‘外来文化’了?这只是你觉得它们在这里待久了,就可以被接受。”
视频事件发酵后,Pengelley出现在悉尼周日的“反移民游行”活动中,并现场发表演讲,称“第一舰队”带来的殖民者才是改变世界的开端。
“几十年来,糟糕的政府政策掏空了我们的文化、身份与自豪感,过去我们最大的分歧不过是你开福特还是霍顿,但现在,他们却让我们‘不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我们‘闭嘴’。”
“为澳洲而行”(March for Australia)集会上周日在各大城市举行。在墨尔本,支持者与反对者发生激烈冲突。
警方出动胡椒喷雾和橡胶子弹,逮捕6人;阿德莱德有3人被捕;悉尼也有一名女子因“扰乱治安”被捕。
Riverstone的人口约9000人,得名于早期欧洲定居者所建的“Riverston农场”。根据2021年人口普查,约66%的居民出生于澳洲,高于新州平均水平。
6.8%居民出生于印度,印度是除澳洲外居民出生国比例最高的。在“父亲出生国”方的统计中,9.7%为印度,排在第二。66.4%的家庭主要在家讲英语,另有32.5%使用除英语之外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