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为给大家更好的使用体验,同城网今日将系统升级,页面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状态,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升级时间:2016-7-24 11:00 -- 2016-7-24 15:00

澳洲同城网

查看: 10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战舰绕日本一周,石破茂进入下台倒计时?(组图)

[复制链接]

35万

主题

19

金豆

35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性别
保密
积分
351174
金豆
19
鲜花
0
主题
353720
帖子
353721
注册时间
2019-12-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9-3 23:00: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INNA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城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9.3阅兵”前夕,中国海军编队完成了环绕日本列岛一周的航行任务,与此同时,日本首相石破茂也进入了下台倒计时。


(解放军仪仗队) 据央视新闻9月2日报道,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即将拉开帷幕,来自全球二十余个国家的元首和首脑齐聚北京,共同见证这一庄严时刻。无论是从规格还是国际影响力来看,这次活动都具有里程碑意义,也再次彰显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号召力与影响力。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政府此前通过外交渠道极力鼓动各国抵制“9.3阅兵”,但从最终出席的来宾名单来看,这一图谋已经彻底失败。对于日本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外交上的挫败,更是一记沉重的警钟。


(自卫队拍摄的中国海军舰艇) 就在“9.3阅兵”临近之际,日本媒体援引自卫队消息,当地时间8月31日,中国海军一艘导弹驱逐舰与一艘综合补给舰穿越冲绳本岛和宫古岛之间的宫古海峡进入东海。 据悉,中国海军编队7月24日穿越对马海峡,8月8日穿越宗谷海峡,随后与俄罗斯舰艇一道出现在北太平洋,在完成远海训练任务后,中国舰艇选择继续南下,绕日本列岛一圈后返航。


(中国海军驱逐舰) 军事分析人士指出,这不仅展示了中国海军远洋能力的成熟与稳定,更对日本国内喧嚣的反华呼声发出有力的回应。从中俄联合行动到中国海军绕日本一圈,这一系列动作不仅是军事上的常态化训练,更带有强烈的战略信号:在亚太地区,中国已不再容忍日本在安全议题上的挑衅与干扰。 而与中国外向自信的姿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国内政坛的混乱。9月2日,日本共同社报道称,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强烈的辞职呼声中公开表态,称“无意继续留任”。


(石破茂) 这意味着,石破茂的执政已进入倒计时阶段。在国内经济停滞、社会不满情绪加剧的背景下,日本政坛原本就暗潮汹涌,而在外交上频频碰壁,更让石破茂的处境雪上加霜。对于日本政府而言,在“9.3阅兵”问题上采取的阻挠姿态,不仅没有削弱中国的影响力,反而让日本在国际社会面前更加孤立。 据报道,近期东京通过驻外使馆向欧洲和亚洲多国施压,声称中国的纪念活动“过度聚焦历史”,带有“反日色彩”。然而,这一说法在国际社会并未掀起什么浪花。中国外交部随即做出明确回应,指出中方隆重纪念抗战胜利,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而任何一个真正热爱和平、坦荡面对历史的国家都不会对此感到不安。


(美日军演) 外交部发言人的话掷地有声:日本作为战败国,如果真心想翻过历史这一页,就必须正视侵略历史、彻底切割军国主义,而不是一再试图掩盖和回避。 这正触及问题的核心。抗战结束已经过去80年,中国与日本的国力对比早已今非昔比。曾经依靠美国撑腰的日本,如今在面对一个综合国力远超自己的中国时,所能采取的手段无非是一些外交上的小动作。 然而,这种小动作不仅阻挡不了中国纪念抗战胜利的步伐,更凸显了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虚伪与狭隘。对于中国而言,环绕日本的军舰巡航,就是一种克制而清晰的警告:我们没有意图挑衅,但我们绝不会容忍挑衅。


(解放军) 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日本国内军国主义思潮正在死灰复燃,企图通过修改宪法、扩大军费来突破战后体制。石破茂本应带头反思历史,却反而在外交和安全政策上迎合右翼势力。 如今他即将下台,这既是其国内执政失败的结果,也是日本长期错误对华政策的缩影。如果日本仍然执迷不悟,继续走军国主义回潮的道路,那么结局必然是自取灭亡。
免责声明
澳洲同城网是一个免费的公共信息平台,网站内容由网友自由发布,发布者拥有所发布信息的版权同时承担相应责任; 若所发布信息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反馈给澳洲同城网,我们核实后将进行相应处理!
官方微信公众号
澳洲同城网官方公众号
微信上也能找工作,找房子?关注万能的同城网官方公众号 localsyd,找到你找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外汇平台
金牌家政
汽车网



















wuliu
你想了解我们吗?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Facebook 官方Twitter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服务号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