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为给大家更好的使用体验,同城网今日将系统升级,页面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状态,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升级时间:2016-7-24 11:00 -- 2016-7-24 15:00

澳洲同城网

查看: 247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中国流浪了3年的阿富汗国宝,再次陷入危机(组图)

[复制链接]

35万

主题

19

金豆

25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性别
保密
积分
256690
金豆
19
鲜花
0
主题
350792
帖子
350793
注册时间
2019-12-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25 08:3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INNA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城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命运多舛的阿富汗文物 为了躲避战乱 流浪地球14年


很难说 清,文物生于阿富汗,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 阿富汗位于世界的“十字路口”。数千年来,希腊、印度、波斯等多种文明在此交汇,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此碰撞。 这里出土的文物,每一件都糅合了极多元和璀璨的文化。 然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也让阿富汗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 大国入侵和内部权力斗争带来的战乱不断,导致博物馆一再受到掠夺,大量藏品被损毁。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被毁坏的佛像 过去的十几年间,为了保护阿富汗所剩不多的珍宝,它们被送往海外,在各国博物馆辗转避难,更是被中国多家博物馆接力守护了3年,去年才回到家乡。 而最近,塔利班的卷土重来,让这些刚结束漂泊的国宝,再次陷入险境。 01 国宝的危机 8月16日,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在Facebook上发布了一则公告,对馆内文物的安全表达了担忧,并恳请包括塔利班、安保机构、走私者等相关人员,不要破坏或盗卖文物。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 消息一出,全世界都为阿富汗的国宝忧心不已,尤其是曾在全球巡展的“巴克特里亚宝藏”。 这批珍宝出土于阿富汗北部的大夏国(西方学术界称“巴克特里亚”)旧址,包含两万余件黄金制品,涵盖大量古代金币、精美的纯金王冠和饰物,被认为是仅次于古埃及图坦卡蒙法老墓的考古发现。 作为丝绸之路上东西文明碰撞的产物,它们再现了阿富汗文化多元而独特的魅力。 可以说,亚欧大陆上所有辉煌一时的古老文明,都在这些文物身上有迹可循。 比如阿佛洛狄忒(古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的雕像,整体造型呈现出明显的希腊风格,但仔细观察其眉心白毫和眼部特征,以及圆润的面容和丰满的体态,又能看出印度文明的特色。


再比如这个黄金头饰,中间有一位“驯兽大师”,两侧各有一只龙形神兽。 这种中心人物搭配两侧动物的组合,属于典型的古地中海风格,但龙形体现了中国元素,神兽的头和角又有草原文明的特征。


不仅如此,这批宝藏的精美程度同样令人惊艳。 饰品的造型大多奢侈繁复,每一处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 例如这串项链,黄金之中镶嵌着绿松石和红宝石,耀眼夺目。


最引人注目的是这顶金冠,由上百枚金片组成。 每一个小金片都被打造得像纸一样轻薄,形状不一,如花朵、如树叶。 轻微的震动,就能让金片不停颤动,被中国观众亲切地称为“金步摇”。


这些记录了阿富汗过去辉煌文明的稀世珍宝,在塔利班掌权后,无疑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2001年,塔利班炸毁了世界文化遗产巴米扬大佛,举世震惊。联合国连发36封信,也没能阻止这场浩劫。


巴米扬大佛被炸毁后,空空的石窟 也是这一年,塔利班闯入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带着锤子和斧头,砸碎了展厅和库房中几千件文物,其中包括许多他们认为不符合伊斯兰教义的佛像。 因此,当今局势下,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都很恐慌。 “每个人的心头都像是压了一块大石头,大家都对目前喀布尔的情况感到很无力。” 17日,馆长拉西米确认了文物暂时处于安全状态,“但未来情况如何,现在还不好说。” 此后,他没有再接受采访,只是在社交媒体上,意味深长地将自己的头像由彩色换成了黑白。 02 流浪地球 一直以来,阿富汗文物的命运都很坎 坷。巴克特里亚宝藏能够完好保存 至今,是一个全世界合力打造的奇迹。 2006年,为了躲避战火,这些国宝不得不离开家乡,以“巡展”的名义流浪各国。 专家们挑选出231件藏品,将它们送往世界各地展览,足迹走过法国、意大利、荷兰、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 通过这样的方式,阿富汗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可以避免在战乱中遗失和受损,也为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带来了展出收入,减轻其经济压力。 更重要的是,这些宝藏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阿富汗。


阿富汗文物在悉尼展览的海报 2017年3月,这批珍宝来到中国。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为期3个月的《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特展。 原计划,展览结束后,它们应被送往美国芝加哥继续展出,却意外传来了美方取消展览的消息。 而阿富汗当时的局势仍不明朗,文物如果在此时回国,很难受到保护。 得知情况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发布了一则“推荐展览”的信息,面向全国各文博机构,为阿富汗国宝寻找下一处展出场地,尽可能地让它们在中国待到阿富汗稳定之日。


身处丝绸之路的敦煌,被称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十字路口”,与同为“十字路口”的阿富汗在文化上最容易产生共鸣,率先接下了第一棒。 随后,这批文物又辗转于成都、郑州、深圳、长沙、南京和香港等地的博物馆,在中国巡展3年,吸引了140多万人观看。 2020年,他们结束了长达14年的流浪生涯,安全回到家乡。 如今,当阿富汗又一次经历动荡,很多看过展览的观众第一时间想起了这些与中国结缘的文物,希望它们不再颠沛流离。 03 五把钥匙 巴克特里亚宝藏虽然被迫流浪,却也因流浪为全世界所熟知,受到了各国的保护。 在此之前,守护它们的只有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5个工作人员,凭一己之力,让宝藏免于战火侵扰。 自1979年苏联入侵开始,阿富汗的文物几乎永无宁日,有的被抢走后拿到黑市上变卖,有的干脆成为了点营火的燃料。


毁坏的阿富汗文物 1989年,为了保护馆内文物,当时的馆长将巴克特里亚宝藏秘密转移至总统府地下的中央银行金库,封存于保险箱。 打开箱子需要5把钥匙,由馆长和几名同事分别保管。 他们约定,要对文物的藏身之地守口如瓶,如果有谁不幸离世,就将钥匙传给自己的长子。 塔利班果然试图抢走这些黄金宝藏,带着锁匠来逼问文物的下落,但5把钥匙的主人即便经历拷打和监禁,也没有说出国宝的秘密。 此后十多年,博物馆遭受了巨大的重创,曾多次被火箭弹袭击。一幅公元4世纪的画作被毁,大量古代陶器和青铜器被掩埋。 曾经,这里收藏了10万余件珍贵文物,而在1990 年代后期,其中的70%已经被洗劫一空。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被袭击 而巴克特里亚宝藏在地下安全度过了14年,到最后,人们普遍认为,国宝大概早已被盗。 直到2003年,尘封的宝箱被开启,文物重见天日,才有了它们后来带给世界的惊鸿一瞥。


在巴克特里亚宝藏的故事里,文明以一种隐秘而曲折的形式被守护、存续和传播。 如同脆弱的火种,即便光芒微弱,却生生不息。 在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门前,几经战火摧残的石碑上镌刻着这样一句标语:“A nation stays alive when its culture stays alive.” “文化不灭,国家永生。”
免责声明
澳洲同城网是一个免费的公共信息平台,网站内容由网友自由发布,发布者拥有所发布信息的版权同时承担相应责任; 若所发布信息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反馈给澳洲同城网,我们核实后将进行相应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外汇平台
金牌家政
汽车网



















wuliu
你想了解我们吗?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Facebook 官方Twitter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服务号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