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京都大学的一名中国籍留学生王某因涉嫌考试作弊,被日本警方当场逮捕。
5月18日,京都大学研究生院在读生王立坤(27岁)谎称自己忘记携带准考证(受验票),
企图用他人的学生证填写临时准考证试图混进考场,因其提供的个人信息与证件不符而露出破绽。
经检查发现,王立坤口罩里竟然藏着个微型麦克风,约3到4厘米长。
日本警方调查后发现,王某坤被逮后,他所在的教室原本有50个人应试,结果有14人(约占30%)“临时失联”,直接没来。
日本警方怀疑,可能是王立坤被捕的消息走漏,导致其他同伙临时取消了考试。
日本警方调查后又发现,从2023年5月开始,竟然有多达803名中国籍留学生,报名时填写的住址和王某一模一样,或者只差个房间号。
日本警方解释,由于托业考试会依照考生居住地分配考场,王立坤所在的组织刻意安排多人登记相同地址,从而让同伙分配在同一考场。
根据警方调查,还有77个人直接通过王某获取了答案。
方式大致就是王某混进考场,靠身上的设备实时把答案传出去,同场的考生通过手表、眼镜、耳机等接收信息。
事件曝光后,日本TOEIC官方不得不出手,这803名考生过去所有考试成绩一律作废,未来五年禁考!甚至可能被遣返回国!
而不仅仅在日本,这类作弊风波甚至在澳洲最高学府之一——悉尼大学悄悄蔓延。
近日,据悉大的年度违规报告显示,短短一年时间,该校记录了超过3000起违反学术诚信政策的事件,
其中包括提交伪造入学材料、使用虚假病假条申请延期、以及日益严重的代写与AI滥用结合的新型作弊问题。
超1000名学生因作弊被判定整门课程不及格。
此外,还有13名已经毕业的校友在被发现有欺诈行为后,被剥夺了学位。
(图片来源:《悉尼晨锋报》)
纪律报告中详述的学术不端案例中,91%涉及国际学生。
而这些数字背后,往往藏着更复杂的问题——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孤立无援、课程压力……
专门协助学生处理申诉事务的Herman Chan表示,此前有些学生找他寻求帮助,希望将被抓到作弊的影响降到最低。
“我遇到一个案例,一名学生承认她在整个学位期间没有自己完成任何作业。她在第一次做作业时就遇到了困难,便找了一个代写,之后就一直使用代写,从头到尾都是。”
来自Deakin大学评估与数字学习研究中心的Phillip Dawson教授称,在人工智能兴起之前,研究表明约有十分之一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曾经参与过合同作弊。
Chan表示,“这些作弊问题的根源不仅仅在于不当行为,还在于入学标准低、学术支持不足,以及缺乏适当的早期干预。”
因此,悉尼大学即将于下学期全面实施双轨评估模式,学生必须在没有外部辅助的情况下完成面对面评估,而其他任务将允许“使用所有可用且相关的工具”。
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其实在澳洲,提供或推广“代写”服务早已违法。
自2020年起,提供或宣传商业学术作弊服务在澳洲已被正式列入刑事犯罪。
澳洲高等教育质量和标准署(TEQSA)表示,今年3月又封锁了60个针对澳洲人的商业学术作弊网站,使被禁止的作弊网站总数达到475个。
每个身处异国他乡的人值都应该警醒,对中国留学生来说,努力融入和用实力证明自己,才是更有分量的“性价比”。
别让一张完美的成绩单,成为自己的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