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为给大家更好的使用体验,同城网今日将系统升级,页面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状态,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升级时间:2016-7-24 11:00 -- 2016-7-24 15:00

澳洲同城网

查看: 10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版iPhone 17印度造 苹果启动B计划(组图)

[复制链接]

35万

主题

19

金豆

35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性别
保密
积分
351174
金豆
19
鲜花
0
主题
353703
帖子
353704
注册时间
2019-12-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INNA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城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文 | 崔鹏CP 北京时间9月10日早晨,苹果正式发布新款iPhone 17系列手机,它成为5年来苹果外观改变最大的产品线,但更大的变化在供应商层面。来自彭博的消息称,苹果计划在印度的五家工厂为美国市场制造iPhone 17全系机型,这是苹果首次在全球发布时,就将完整新产品线交由印度制造。 自从担任苹果CEO之后,深谙经营之道的库克一直在降低来自于供应链的风险。而特朗普上任后引发的地缘政治风险,也让苹果转移供应链的步伐越来越快。 根据7月底Canalys的报告,2025年二季度印度组装的智能手机占美国44%进口份额,大幅超过去年的13%。


苹果是印度制造增长的主导因素,它在过去几年持续将供应链转移至印度,并把印度制造的手机投向美国市场。 Canalys高级分析师Bjorhovde表示,第二季度在美国销售的iPhone中,已经有接近80%来自于印度制造。 苹果的多项产品线都在进入新的迭代周期,未来几年,库克都将在高质量、低成本和减少中国依赖度这三者之间不断寻求平衡。 「苹果的Plan B」特朗普上台后,库克为苹果定下“3+3”的严格规定:每个苹果产品线都要在中国境内和境外各拥有3家供应商。 出于规避地缘政治风险和分散供应商话语权的双重需求,苹果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的迁移只会加速,而不会停止。 在这个策略下,印度、越南和巴西已经开始承接部分产品线的制造工作。 本次iPhone17在印度的五家制造工厂包括塔塔集团霍苏尔工厂、卡纳塔克邦的前纬创工厂(塔塔集团收购)、富士康泰米尔纳德邦工厂、德文纳哈尔利工厂、和硕金奈工厂。 其中塔塔霍苏尔工厂为全新建设,特点是高自动化率和良品率,主要负责生产iPhone 17 Pro机型,彭博称未来两年这家本地企业控制的工厂将贡献印度制造iPhone一半的产量。


(塔塔集团在印度本土影响力巨大,图片来自官网) 而富士康在班加罗尔机场附近的德文纳哈尔利工厂,是其全球第二大工厂,富士康已向该工厂投入近28亿美元。 印度的优势我们曾经非常熟悉:人力成本低、劳动力人口丰富。它的劣势是基建差、产业链单薄和工人技能不足。 过去十几年,在中国果链企业成长过程中,苹果一路参与投入,帮助它们改进生产工艺、规范生产流程,最终培养起成熟的产业生态。 虽然印度制造的良品率仍低于中国,但通过持续的技术导入与人力培训,印度正在掌握从产品设计到规模化量产的全流程管理能力——这项能力在过去十多年几乎由中国独有。 显然,苹果想在印度再一次复制中国的成功模式。 从以中国制造为主,到提升印度制造占比,苹果的供应链转移战略还远未结束,iPhone 17的改变只是开始。 「印度难以取代中国制造」虽然苹果将部分组装环节转移去东南亚,但中国在高附加值环节(芯片封装、光学元件、OLED面板和精密机械等)依然占据领先位置,整体供应链优势非常显著。 考虑到苹果仍需要大量中国供应商(例如歌尔和比亚迪电子等)提供核心零部件,从长远看中国可能减少“组装车间”的角色,更多扮演“核心零部件与高端制造中心”的角色。 另一方面,国内企业也在走出去,变“被动转移”为“主动布局”。 无论是立讯精密、和硕还是蓝思科技,很多果链企业已经在东南亚建立自己的工厂园区,力求实现本地化供给。


(东南亚建厂成为新常态,图片来自官网) 印度难以在短时间内取代中国制造,还因为其劣势依然明显,包括零部件本地化、电力稳定性、物流交通效率等基础设施与供应链配套欠缺等。 如果不能快速弥补这些缺陷,印度将可能长期停留在生产组装层面,而难以获得真正的产业链核心生态。 根据此前路透社的报道,印度产iPhone的成本目前仍然比中国产高5-10%,工厂质量控制和工人数量度相对较低,良品率可能将低于中国产iPhone。 所以就目前而言,印度并不能立刻取代中国制造的地位,销往全球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大多依旧是中国制造。 在苹果扩张供应链区域的背景下,未来可能出现中国(高端零部件与部分组装)、印度(部分手机组装)、越南/泰国(耳机、平板和配件组装)的多中心模式。 类似模式在20世纪汽车产业中曾经出现过,日本、美国和德国凭借各自优势在产业链中彼此分工。 「供应链调整冲击研发创新」对于库克和苹果而言,供应链区域化和多元化也意味着管理难度的指数级上升,如果没有强大的执行力和治理架构,可能会陷入“效率下降、成本上升”的双重陷阱。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十几年苹果的新产品通常依赖极其复杂的制造工艺。比如 iPhone的Face ID、Apple Watch的微型化设计、Vision Pro的超高精度光学组件,都需要供应商能及时交付高质量成品。 毕竟苹果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能在每年固定周期,交付质量稳定的新一代产品”,这也是资本市场对苹果的基本信任。 如果代工厂的良品率低,就意味着:产线需要更长时间爬坡,大规模出货无法在新品发布窗口期内完成,甚至会出现量产能力拖累研发节奏的情况。 一旦出现这种问题,无疑将对苹果的产品战略造成间接影响,导致苹果的产品创新路线趋向保守。 结局就是苹果可能在过渡期更偏向“渐进式创新”(incremental innovation),即外观小改、性能提升,而不是激进的设计革命。 比如iPhone会尽量延长一个架构的生命周期,而不是每隔几年就推出颠覆性新工艺。 而对于那些真正的革命性新品,比如Vision Pro以及潜在的折叠屏iPhone,在很长时间内仍然会依赖高良品率和成熟度的中国制造。
免责声明
澳洲同城网是一个免费的公共信息平台,网站内容由网友自由发布,发布者拥有所发布信息的版权同时承担相应责任; 若所发布信息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反馈给澳洲同城网,我们核实后将进行相应处理!
官方微信公众号
澳洲同城网官方公众号
微信上也能找工作,找房子?关注万能的同城网官方公众号 localsyd,找到你找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外汇平台
金牌家政
汽车网



















wuliu
你想了解我们吗?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Facebook 官方Twitter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服务号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