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显示,人工智能(AI)驱动的银行诈骗案件呈上升趋势,且几乎所有澳人都难以识破此类骗局。 房产交易平台PEXA披露,在过去一年已购房或计划未来一年购房的澳人中,97%未能从房产交易相关邮件中识别出危险的诈骗信号。 ![]() (图片来源:RealEstate) 这些信号与“结算诈骗”中常见的手法如出一辙——骗子通常会入侵电子邮箱账户,冒充房产中介或律师,骗取购房资金。 与此同时,澳洲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ACCC)也发布消息称,房地产诈骗造成的损失已从2021年的1,300万澳元飙升至2024年的4,320万澳元。 近期的受害者包括一对悉尼夫妇,他们在一场结算诈骗中损失了97万澳元;另一位位于西澳的买家损失高达73.2万澳元。 这种类型的诈骗通常是黑客冒充买方的律师或中介,发送虚假的银行账户信息,要求将定金等前期付款汇入对方账户。 购房者若信以为真,往往会将数十万澳元转入诈骗者账户。 ![]() (图片来源:RealEstate) PEXA透露,近期某一案例中,一位退休单身买家收到了一封看似来自其过户律师的邮件,对方要求她提前两周支付80万澳元结算款,并提供了新的银行账户信息。 幸运的是,这起诈骗在资金转账前被识破。在这项研究中,受访者被要求识别一封模拟诈骗邮件中的“红色警示”,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澳洲买家都难以识破这类骗局,尽管多数人自认为能识别诈骗。 PEXA表示,澳洲人对这类骗局如此容易被骗,部分原因是诈骗手段越来越高级。 如今,AI技术能够克隆参与交易相关人员的声音,同时生成高度逼真、个性定制的电子邮件和短信,欺骗性更强。 PEXA首席信息安全官Graham Fairley称,“结算诈骗已成为澳洲最具财务破坏性的网络犯罪之一。” “房地产交易金额巨大、时间紧迫,并且高度依赖电子邮件沟通——这些特点正是网络罪犯最爱利用的漏洞。” 这类诈骗通常表现为突然更改的银行账号、带有“紧急付款”要求的邮件,并常以丧失交易资格等恐吓内容催促尽快转账。 Fairley指出,在购房交易过程中,买家通常处于压力之中,容易忽视细微变化。而与信用卡诈骗不同,房产结算中的被骗款项更加难以追回。 ![]() (图片来源:RealEstate) 他补充道,这种诈骗通常通过“商业电邮入侵”(Business Email Compromise)手段实施。 “诈骗者会冒充你在交易中信任的关键人物,如房产中介、律师或过户师,从而诱导你将大额资金打入错。 知名建筑师Peter Maddison现以PEXA防诈宣传大使的身份提醒买卖双方务必提高警惕。他建议买家应使用安全沟通渠道,核实任何突如其来的付款要求,并始终确认汇款账户信息的真实来源。 澳洲银行协会(Australian Banking Association)首席执行官Simon Birmingham也指出,AI技术愈发普及,诈骗分子的手法也更加复杂、多变。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AI生成的视频和音频足以让犯罪分子冒充名人、亲友,甚至你的银行的时代。” “从假冒名人推荐投资,到用AI克隆声音打电话索要资金,AI诈骗正变得越来越有针对性、高级化,情绪操控性也更强。” “虽然AI也是银行和执法机构对抗诈骗的强大工具,但如今也成了骗子最常使用的‘武器’。AI诈骗听起来真实、看起来真实、感觉也很真实——正因此才极具危险性。” “银行会继续使用AI技术对抗诈骗、封锁风险账户,保护客户资金安全,但客户的警觉始终是最有效的第一道防线。” 买卖双方需注意的诈骗“红色警示”: - 银行账户信息的最后一刻更改 - 要求紧急付款 - 发件人邮箱地址与平时不符 - 来路不明或无法验证的付款请求 - 汇款系统中的“收款人确认警告”提示 建议: - 一律使用安全通信平台 - 不要轻信未经核实的邮件指令 - 不忽视银行系统中的“收款人确认”警告 抵御AI诈骗的小贴士: - 核实身份:即便声音熟悉,若是陌生号码拨打,也要挂断后用已知号码回拨确认 - 遇到情绪激动或紧急请求,先冷静再回应,哪怕对方声音听起来像亲友 - 保持对“名人代言”的投资广告的怀疑态度 - 绝不依据短视频广告就投资——务必查证平台与项目背景 - 不要通过邮件或短信提供银行账号、密码、PIN等敏感信息,银行从不会以此方式索取个人数据 随着AI技术发展,这类骗局可能会更频繁、更隐蔽。房屋买卖环节涉及巨额资金,每一个细节都值得买家保持高度警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