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住房危机持续恶化,一项最新报告揭示,1/10的受访者表示,只要遭遇一次意外打击,就可能面临无家可归的局面。 ![]() (图片来源:RealEstate) 面对“看不见的”庞大流浪人群、飞涨的房租和长期脱节的住房政策,更多澳人正滑向住房不安全的边缘。 虽然露宿街头是我们最直观能见的“无家可归”景象,但数据显示,那只是冰山一角,仅占无家可归群体的6%。 其余94%的隐性无家者,正生活在车里、辗转朋友沙发,或被迫依靠极不稳定的临时收容处。据Anglicare Australia发布的2025年《租房可负担性快照》,住房危机已到“前所未有”的严重程度。 在年初进行的调查中,从全国51,000套租房登记房源中,只有3套房源符合JobSeeker领取者的可负担标准,仅0.3%的房源是养老金领取者能负担得起的。 ![]() (图片来源:RealEstate) Anglicare指出,对于越来越多依靠政府救助、低收入打工者以及未能购房的家庭来说,“找不到住处”已成普遍现象,而非个别困境。 在住房危机加剧的背景下,一项名为“A Home for All Foundation”的新基金会由行业领军企业联合发起,旨在筹集善款、推动政策改革,帮助更多澳洲人重获安稳住所。 LJ Hooker Group首席执行官Christine Mikhael被任命为基金会咨询委员会主席。 她强调:“房地产行业本身就与住房息息相关,我们每天帮助客户买卖和出租房屋,也有责任帮助更多澳洲人真正拥有‘家’。” “这个基金会,让我们可以实际支持那些真正最需要帮助的人。”该基金会获得澳洲知名线上房产平台REA Group支持,承诺所筹资金100%用于无家可归及住房不安全项目,不会用于行政开支。 在过去20年中,无家可归的人数已增长超过30%。其中令人震惊的是,女性和儿童成为增长最快的无家可归群体。 一项数据显示,45%女性与女孩将家庭暴力作为导致无家可归的直接原因,尤其在2021年至2024年这3年间,因这一因素陷入“隐性流浪”的人数更是翻了一倍以上。 Mikhael指出,这背后不仅是社会结构的断裂,还有住房制度本身的问题。“连工薪家庭都无法负担现在的房租或贷款,社会住房严重不足,很多家庭因此被迫分散。” “目前社会住房平均等待期是10年,很多申请者根本等不起。” 除短期援助机制外,Mikhael呼吁政府、社会应采取系统性长远战略眼光,以20至30年为视角重新规划住房政策。 “这个问题很复杂,但我们不妨先从简单的‘供需’入手,看看全国到底有多少空置卧室?” 她提出,可以通过税收改革,鼓励房主出租空置房间,比如提供减税优惠,以激活被闲置的住宅资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