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不怕? 澳洲最大的商业银行CBA因大规模裁员却同时在印度招募相似岗位员工, 如今正面临来自监管机构和工会的双重压力。 ![]() 澳洲公平工作委员会日前介入调查CBA在6月宣布的283个技术和零售银行业务团队裁员案例, 要求银行提高与 “岗位外包” 相关的透明度。 金融业工会FSU在申请审查时指出: CBA一边在澳洲裁员,一边却在印度发布了多个几乎一模一样的招聘广告。 在一次自愿调解过程中,公平工作委员会要求CBA解释, 这些被裁岗位与印度团队中 “内聘” 或招聘中的职位到底有何不同。 CBA随后承认: 有两个在澳洲被裁的岗位,实际上已经由印度的员工承担。 委员会因此要求CBA向受影响员工提供一份说明性备忘录,解释裁员背后的具体情况。 此外,根据工会说法: CBA也已撤下了30个印度岗位的在线招聘广告,这些职位的岗位名称与澳洲被裁员工的一致。 FSU则进一步要求CBA停止任何进一步的海外外包, 并承诺未来在组织架构调整中全面提升透明度和问责制。 ![]() 这并非CBA首次被FSU施压。 早在8月,工会就曾迫使CBA撤销一项决定。 原本计划用AI聊天机器人替代45个客服岗位,最终被叫停。 FSU全国秘书长Julia Angrisano表示: 无论是哪一家 “四大银行”,我们听到的一致声音就是——外包过程缺乏透明。 过去,我们还能分清哪些工作是在澳洲本地完成,哪些是由海外处理。 如今,这条界线已经变得模糊。 数据显示: 截至今年6月,CBA在印度的员工人数已达6788人, 较去年增长21%,三年内增幅则高达33%。 同期,CBA在澳洲的本地岗位数量则下滑了1%。 CBA在8月的全年财报中透露: 其过去一年新聘的2000名IT工程师中,有700人就来自印度班加罗尔的技术中心。 据ANZ数据: 印度当地银行业员工的起薪约为墨尔本或悉尼同行的三分之一。 这也是为什么几家大银行都倾向于“离岸招聘”来压缩成本。 不过,分析师也提醒,这种模式存在反噬风险。 UBS银行分析师John Storey本周指出: CBA如果因工会压力而被迫将岗位 “搬回澳洲” , 可能会面临 “不可预见的成本上升风险” 。 ![]() Storey称: CBA近年来通过将更多岗位转移至印度等地,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本地员工薪资上涨、前线员工开支和科技人才短缺等压力。 但未来这种成本控制策略是否还能持续,正受到质疑。 实际上,其它几家大银行也在走类似路线。 NAB目前在印度德里附近的Gurugram拥有超过1000名员工, 并于上月宣布将127个岗位转移至印度和越南的技术中心。 Westpac则早在去年就已开始将部分岗位外包至印度和菲律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