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5点半,春日的阳光已经洒满窗台,许多人突然比平时早醒了一小时。 这种“突如其来”的清晨感,尤其跟冬天早上常见的“赖床时光”相比,显得格外残酷。 这时我们面临两个选择:一种是像富兰克林一样信奉“早起使人健康、富有、聪明”,另一种则学习古希腊哲学家普鲁塔克,重返梦乡——毕竟他曾说:“休息是劳动最甜美的调味品。” 来自莫纳什大学特纳脑与心理健康研究所的Tracey Sletten指出,随着季节变化和光照调节,我们的人体生物钟也自然会发生改变。 ![]() (图片来源:《悉尼晨锋报》) 她解释说:“如果人们能够按照自然的光照变化作息,那将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 理论上,这意味着在春天随着日出早起,也意味着应该更早入睡以作补偿。 我们的身体早已在进化中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节律,因此顺应这样的自然变化,对于健康非常有益。比起用闹钟或灯光把自己“惊醒”,自然醒显然更温和。 问题是,春夏季天黑得晚了,很多人晚饭后依然留在灯光与电子设备下,在睡前人为延长了清醒时间,打破了“早睡早起”的自然节律。 如果因此睡眠时间被压缩,反而不利身体健康——在这种情况下,早上被天亮吵醒不妨拉上窗帘,再回去补个觉,比勉强早起要更好。 无论你选择早起还是赖床,更重要的是设定一个相对固定的作息时间,每天尽可能在30至60分钟范围内保持上床和起床时间的一致性。 ![]() (图片来源:《悉尼晨锋报》) Appleton研究院的Vanessa Hill表示:“即使在周末,固定的作息时间也对长期健康非常重要。” 最近一项由澳洲研究人员主导的研究发现,规律性可能比“睡多久”更影响健康。 这是因为昼夜节律系统需要我们外部环境中的光暗变化和作息时间来配合,才能调节身体的各项功能,比如睡眠、进食代谢、细胞修复、清醒……等等。 Sletten指出,“这非常关键,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有自己的节律,背后依赖的,就是我们生物钟的正常运作。” 自然季节的光照变化是逐步的,人体因此有时间慢慢适应。但“夏令时”就不一样了。 澳洲各地在10月5日统一调快一小时,对生物钟来说,这无疑是个冲击。 Hill指出:“这种突然的时间调整会打乱我们的作息和体内节律。尤其是在春季,很多人直接‘丢’了一小时的睡眠。” 她补充说,这种失调曾被观察到会导致短时期内交通事故增加,很可能是出于驾车人普遍“昏沉”。 更严重的是,生物钟还调控心血管系统和代谢功能,因此夏令时的突变也被发现短期内导致心脏病与中风风险上升。 斯坦福大学最近一项研究建议,若取消夏令时制度,可能大大降低肥胖与中风的发生率。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一直处于“自然光亮”的节奏中,远比人为调时更符合人体所需的节律。 Hill建议,借着“光照变多”和“夏令时”的双重因素,不妨来次睡眠健康自检: - 你有固定的“放松流程”吗? - 临睡前有没有有效缓解压力? - 醒来是否感觉身心清爽? 她认为:“睡得好,其实也是一种习惯和训练,就像健身一样,需要练习。如果你长期存在睡眠问题,不妨和家庭医生聊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