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潮玩巨头Pop Mart(泡泡玛特)凭借着收藏型毛绒玩具在全球掀起热潮。 Pop Mart表示,澳洲正成为该公司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仅今年上半年在澳洲的营收就超过6000万澳元。 报道称,Pop Mart在澳洲的迅猛扩张源于Labubu的爆红——这只长着尖耳、凸眼和淘气笑容的小怪物风靡全球——以及在本地积极扩张零售版图。 Pop Mart澳洲主管Yuki Wu透露,澳洲已跻身该公司在亚太地区(不含中国)收入排名前三的市场,占该区域总收入的约10%。 Pop Mart已在香港上市,市值约3600亿港元(700亿澳元),并在亚太地区的11个国家设有门店。 ![]() (图片来源:《澳洲金融评论报》) 截至6月30日,亚太地区(不含中国)半年收入达到28亿元人民币(约合6.09亿澳元)。Wu的说法意味着,上半年Pop Mart在澳洲的营收约为6000万至7300万澳元。 常驻中国的Wu表示:“增长非常惊人。我认为我们在澳洲的年收入几乎是每年翻一倍。” 该公司同期全球收入翻倍至近30亿澳元,净利润更是飙升近400%,达到约9.75亿澳元。 Pop Mart成功的核心在于“盲盒”策略——消费者花20至30澳元购买包装,不知道里面是哪款玩偶——并围绕Labubu等人气角色打造品牌热度,推动公司股价在过去一年上涨超过350%。 ![]() 图文无关(图片来源:网络) Pop Mart的角色过去主要吸引的是年轻女性——这一高消费群体曾被艺术玩具市场忽视——但澳洲却是个例外,当地的目标消费群体比其他国家更为广泛。 Wu表示:“在中国,我们的客户年龄集中在15岁至40岁之间。但在澳洲,小学生也会为Pop Mart着迷。” “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价格区间。在这里,价格很容易被接受。在中国,我们的产品与其他品牌相比属于更高端的定位,价格差距明显。” “但在澳洲,我们进入市场时,价格与其他品牌相差不大。这对我们来说是优势,因为孩子们比较品牌时关注的是喜好,而不是价格。” 该公司正以惊人的速度在澳扩张,正在悉尼World Square开设首家Labubu主题门店,12月将在悉尼Pitt St Mall核心地段开设旗舰店,今年还将在布里斯班Chermside购物中心再开一家门店。 然而,快速增长也带来了挑战。Wu坦言:“说实话,我们的增长太快了。排队时间太长,这需要解决。” ![]() 图文无关(图片来源:网络) 为应对门店外常年排长龙的情况,Pop Mart将为World Square的开业引入内部预约系统,这是在澳洲首次使用。 Wu解释称,该系统允许顾客提前登记30分钟的进店时间,体现了公司提升顾客体验的努力。 她回忆道,Pop Mart进入澳洲初期,购物中心运营方的态度截然不同:“刚开始时没人知道Pop Mart是什么,即便我们告诉他们我们是上市公司、展示我们的产品,他们也不感兴趣。直到后来,他们亲眼看到Pop Mart能带来巨大的客流。” 不过,分析师对这股热潮持谨慎态度。Arnott Capital在8月警告称,Labubu可能像上世纪90年代的Hello Kitty一样,只是一时风靡,市场正接近饱和。 与此同时,Minotaur Capital开始做空Pop Mart,理由是基金研究显示Labubu的二手转售价已从今年早些时候的150澳元跌至约80澳元。 Labubu所属的“The Monsters”系列在今年上半年贡献了近35%的收入,也引发外界对公司依赖单一角色的担忧。 Wu则表示,公司并不担心,正在打造更多具备与Labubu相似长期潜力的角色,并将业务类比为Disney和Marvel等娱乐巨头。 “我们其实是一家设计公司,不只是卖产品,我们希望不断创新,”她说,“Labubu的走红对我们来说是意外,在它爆红之前我们就已经在增长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