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多家国内媒体在报道中表示,武汉在过去短短 9 天里完成了对 650 万人次的新冠肺炎病毒检测一事,引来了大量西方媒体的关注和惊叹。 可这些报道是否可信呢?外国人对中国武汉的这一大规模检测的看法,到底如何呢?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阅读了包括《纽约时报》、CNN、彭博社以及《华尔街日报》等美国媒体以及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的报道原文,并同时翻阅了境外社交平台 " 推特 " 上外国网民对于此事的观点。 我们首先可以确认的是,武汉此次在短短几天里就完成了如此大量的检测,确实是引发了所有这些西方媒体的惊叹的。 如下图所示,CNN、《纽约时报》、《新闻周刊》以及彭博社,都在他们的报道标题中,直接明了地突出了武汉此次在 " 仅仅 9-12 天 " 里就检测了 "650 万 -700 万人 " 的信息。 ![]() ![]() CNN 就提到武汉在周五一天就进行了 147 万检测,而美国全国截至目前最高的单日检测量仅为 41.6183 万。 ![]() 《华尔街日报》则在其报道中写道 " 上周五一天,武汉就进行了 147 万人次的检测,这已经超过了美国单日最高检测量的三倍 "。 ![]() 《纽约时报》也在其报道中先后提到 " 当其他政府都在为如何进行更大范围人口的检测发愁时,中国已经(在武汉)推行了一个覆盖全市的检测运动,竭尽所能地防止疫情复燃 "、"(中国的)实验室之前一天平均可以进行 4.6 万个检测,如今仅在上周五就进行了多达 147 万次检测。相比而言,纽约州自今年 3 月 4 日以来测试的人数为 170 万。" ![]() ![]() 不过,《纽约时报》和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虽然在报道中都引用中国媒体的说法以及武汉居民的说法,展现了武汉此次检测的规模和效率,但也在报道中包含了一些不认可这种大规模检测的声音。 其中《纽约时报》采访的部分武汉居民就表示,他们担心这种大规模检测反而会导致新的传染出现,哪怕官方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该报采访的一名来自香港的专家也认为给这么多人做检测没必要,会给医护人员造成过大的压力。澳大利亚广播公司采访的专家也表示,虽然这种大规模检测有其积极的意义,但一方面也会加大医护人员和检测人员的压力,一方面也容易导致结果不准确。 另外,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和《纽约时报》还在报道中提到,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也曾在接受中国央视采访时表示 " 主要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进行核酸检测,不必要人人都做 "。 ![]() ![]() 《纽约时报》还在报道中提到了为什么武汉这种大规模检测无法在美国等其他疫情严重的国家复制的原因,称武汉采取的快速 " 混检 " 方式,即将多个不同样本(5-10 个)混合在一起进行一次检测的方式,只适用于感染情况不严重的地方,因为一旦检测中出现阳性,那么就得将被混合的样本拆开一个个进行进一步的检测。所以,若在疫情严重的地方采用这种检测方式,就意味着每一个合并检测的组恐怕都要拆开再进行单独检测,这样反而事倍功半了。 ![]() 《华尔街日报》也在报道中指出了同样的情况。在肯定了武汉的这种检测方式本身没问题、一些国家包括美国一些地方在疫情早期也曾采用后,该报指出这种检测方式更适合疫情不严重、感染率低的地方。 ![]() 最后,在美国的社交网络上,武汉在过去几天里完成的数百万人的检测规模,也吸引来了大量的关注,其中多数美国网民、媒体人和学者,都在用武汉的这个检测效率刺激美国的特朗普当局,表示中国的做法才是对疫情负责的态度。 ![]() ![]() ![]() 但在一些反华或敌视中国的账号下面,评论里就是纯粹的恶臭扑面了。比如下图中这个敌视中国的澳大利亚民间账号就宣称武汉的检测规模只是一种 " 宣传 ",根本做不到一天能检测那么多人。他的评论也充斥着 " 共产党说的什么我都不信 " 这样的留言。 ![]() ![]() ![]() 免责声明:如果本文章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合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