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男人。
他连续21年在8亿人观看的舞台上压轴,风光无量,无人匹敌。 他出演作品中的经典台词,能让14亿人如数家珍,至今无出其右。 他用自成一派的表演风格,牢牢地占据了70后80后90后三代人的回忆; ![]() 他最风光时,作品一播,必是央视一套黄金时段,且稳拿收视冠军。 ![]() 他最鼎盛时,在颁奖礼上当着几千人的面,扇了一线名导的巴掌,只因后者一个无心的口误。 ![]() 他最落魄时,却如过街之鼠,被同行避之不及,被官媒盖章为脱离主流。 ![]() 他从农村孤儿起手,做到了全国人尽皆知的小品王,红红火火二十年,却因一桩政治悬案跌落谷底,从此销声匿迹...有人畏他,说他是黑白通吃的地头蛇; ![]() 有人爱他,说春晚舞台没了他就失了欢乐;有人恨他,说他如今的萧条落魄是罪有应得;也有人怜他,说他是政治风云中站错队的飞蛾... ![]() 到底是传闻嚷嚷下隐藏一段神话,还是另有隐情只待人前去深挖?要找到答案,就要从六十年前的辽北大地说起...... 一、起手卑微愁断肠 1957年,辽宁铁岭。 铁岭,这个日后在脱口秀中被调侃为“宇宙尽头”的小镇。 在当时民生凋敝,一穷二白。赵本山就出生在这里。 ![]() (铁岭市开原市莲花镇莲花村石嘴沟) 因为家门外有座大山,所以父亲为他起名赵本山。 5岁那年,他的母亲因病去世,父亲逃到北大荒讨生活。 ![]() ![]() 年幼的他靠吃百家饭长大,饥一顿、饱一顿。 还好,他还有二叔赵德明。 二叔是个盲人,靠拉二胡为生,自给自足已是困难,添张人口更是吃紧。只得拉的更加卖力,手指都磨出了老茧。 ![]() 难挨时二叔就带侄子上山吃野菜充饥,到河边捉青蛙烤着吃。 成年后他回忆道:“我当时最大的理想,就是能有口吃的” ![]() 闲下来时,二叔就教他拉二胡、吹唢呐、丢手绢、唱小曲。 东北民间的传统艺能,他都学了个遍。 ![]() ![]() ![]() 得亏是他,天生就是块搞文艺的料子。 17岁那年,他被招入莲花乡曲艺团。 ![]() (曲艺团时期的赵本山) 而16岁之前的生活,多年后被他用10个字总结: “娘死爹远走,活得不如狗” 二、初探曲艺露锋芒 进入曲艺团后的他,终于不用再为一口吃的犯愁。 17岁的赵本山,终于找到了付诸一生的事业。 这一演就是八年。 ![]() (曲艺团时期的赵本山) 25岁的赵本山,不再满足于转手绢、唱小曲,天赋异禀的他开始琢磨起更多的行当。 正好,1982年,辽宁省举办第一届农村小戏调演。 他找来朋友梁秀亮、崔凯,合作编排了一出《摔三弦》 ![]() 他扮演盲人张志,一举成名。 从小耳濡目染,谁能比他更合适呢? 凭这出小品,赵本山有了演艺生涯中第一个名号:“东北第一瞎” ![]() (赵本山在电视剧中扮演盲人) 曾经童年时期浇灌的心血,终于在他25岁这年开了花。 他成了各大剧团的抢手红人。 用他二叔的话讲:“你说这玩意也怪,这条道他还真走出来了” ![]() ![]() 他开始以瞎子为主要角色,创作出了《瞎子观灯》《张瞎子算卦》《如此竞争》等系列作品。 而他最拿手的一出戏,当属和潘长江合作的《瞎子观灯》 ![]() 他们开始到辽宁各地巡演,所到之处,欢声阵阵,笑语盎然。 但赵本山不知道,他这边演的红红火火,赚的盆满钵满,另一边,有人深受其扰,恨不能杀之而后快。 谁呢? 沈阳盲帮。 三、欲把假瞎变真盲 1987年,赵本山带着拿手好戏《瞎子关灯》来到沈阳省城大剧院表演,这是辽宁省的最高舞台。 ![]() (现 辽宁大剧院) 戏还没开演,沈阳盲帮就聚集起来,要给赵本山一个教训: “他不是东北第一瞎吗?我们就挖出他的眼睛,把他变成真瞎!” 最终,他们聚集在辽宁省文化厅,叫嚣闹事,要求文化厅立刻终止演出,交出赵本山,由他们处置。 ![]() 文化厅平息不了他们的怒火,只得联系赵本山的直属领导,铁岭艺术团团长徐平伟,要求终止演出。 上有政治要求,下有群众怒火,徐平伟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 (辽宁省文化厅) 但徐平伟眼界开阔,年轻锐意,他找到了文化局,寻求帮助。 恰好,文化局领导看过赵本山的表演,认为这出戏确实不错,决定支持徐平伟。 于是文化局出面,找到民政局。民政局接到任务后,派出残联组织前去调解。 终于,在残联人员的斡旋下,盲帮兄弟们才终于作罢。 事情平息,赵本山不用再担惊受怕,小品也能如期上演。 ![]() (赵本山 潘长江 《瞎子观灯》) 但事情并未止步于此。 赵本山开始反思,对小品进行二次创作,并把在沈阳演出所得的收入,全部捐给沈阳残联。 后来,赵本山在抚顺演出时,听说当地有个小姑娘得了先天性白内障,无钱医治。 他找到院长,表示愿意出资帮助小姑娘手术,最终在他的帮助下,小姑娘得以重见光明。 ![]() (来源:中国残疾人网) 终于,他用诚恳和行动,换来了盲人的理解和尊重。 但若一直演瞎子,演的再好也不过是东北第一瞎,要成为全国认同的“小品王”他还需要一个契机。 姜昆,就是那个契机。 四、引路恩师本姓姜 1987年,一条消息传遍了铁岭小城:“姜昆带着剧团来铁岭演出啦。” 彼时,姜昆已是中国名气数一数二的相声演员,他带的剧团,亦包揽了李文华、李金斗、冯巩这般的业界翘楚。 ![]() (姜昆 李文华) 所到之处,观众无不笑的前仰后合、眉飞捧腹。 偏偏在这个小小的铁岭体育馆,他们第一次吃了鳖。 ![]() (现 铁岭体育场) 演员们在台上演着拿手好戏,台下观众却反应平平,演员们急了,连忙抖出几个压箱底的包袱。哪承想,观众还是反应平平。 ![]() (刘伟 冯巩) 堂堂国家级剧团,竟在五线小镇哑了火。 姜昆咽不下这口气,散了场堵着门挨个观众问。 一个头铁的小伙直言不讳:你们这演的算啥啊?照俺们铁岭的赵本山差远了。 ![]() (赵本山成名作《摔三弦》) 几天后,还是铁岭体育馆,赵本山演《瞎子观灯》 姜昆带着剧团演员,混在观众席里,他倒要看看。 一个小小的铁岭,难道真卧虎藏龙不成? ![]() 结果赵本山演的瞎子白莲灯,惟妙惟肖、举止俏皮,逗的观众乐开了花。 就连心有不平的二十几个剧团演员,也跟着笑到肚痛。 姜昆爱才惜才,结束后找到赵本山: “你放心,我一定把你推到春晚舞台上” “做不到?” “做不到我跟你姓!” ![]() 五、四进四出终登场 姜昆没有食言,他真的把这个30岁的铁岭小艺人,带到了春晚的大舞台上。 只不过,到底能不能上这个台,还得看赵本山自己。 ![]() (中 赵本山 右 姜昆) 1988年春晚,赵本山的节目,被安排到哈尔滨分会场播出。 录像也录好了,节目单也发了,赵本山激动的告诉大家:“我要上春晚啦!” 结果,那年春晚播到结束,也没出现赵本山的节目。 他在全铁铃人面前出了个大丑。 ![]() (1988年春晚) 1989年,他再敲春晚大门,第一次,节目被毙。 第二次,领导嫌弃东北话太多,要求赵本山删掉。 第三次,他学聪明了,租了辆车,拉了10瓶茅台去走后门。 结果就连后门,他都找不到门路。 最后他在宾馆等通知,郁闷的一天喝一瓶,十天后酒喝光了,消息也等来了:“节目不适合,回家吧” ![]() (赵本山当时所住的梅地亚宾馆) 二十年后的《艺术人生》上,赵本山淡然的讲述了这段经历,主持人听后打趣他: “这酒要是真送出去了,说不定早就上了”赵本山听了摇了摇头: “我还是拉不下这个脸,我认为感情处到那儿了,你才能说这个话” 那年春晚,《超生游击队》火了,东北话成了争相模仿的对象。 ![]() (《超生游击队》) 1990年,赵本山去年被毙掉的小品,改名为《相亲》登上春晚。 一炮而红。 ![]() 《相亲》的走红,不仅是赵本山小品王之路上的一块里程碑,更是春晚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此后,再也没有人会因为“东北话多”就毙掉一个作品,相反,东北元素成了春晚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一道风味,也让更多来自东北的表演者看到了更广阔、更明亮的康庄大道。 比如,范伟。 可惜他转型为相声演员后,也名气平平。 ![]() 直到1992年的一通电话,才让这对后来如宿命般纠缠二十年的黄金搭档,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绿叶方能衬红花,没有范伟的大忽悠只是一盘沙。 ![]() 可赵本山对范伟又如何呢? 两人演出七场,赵本山拿42万,分给范伟7000块。 连高秀敏都替范伟鸣不平:“你太黑了,你给范伟两万也好啊。” ![]() (左 高秀敏) 赵本山是缺钱吗? 不是。 他脚蹬AJ、手配百达翡丽、身穿纪梵希、横跨LV、更斥资两个亿,买下私人飞机。 ![]() 他把刘老根大舞台开到北京,座上宾无不是政界名流,成龙来了也只能坐三排开外。 ![]() 用他自己的话说:“那两年属实有点飘”那他为何对范伟苛刻至此呢? 又如何在短短十年中,从小品演员成为业界大拿,一个开业仪式,都能请来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姜文、宋祖英、成龙、崔永元、白岩松等一众名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