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我的美甲店,也喜欢新西兰。但我要离开了。” 这句话,出自一位在新西兰生活了9年的华人妈妈AvelingLi。 她即将关掉自己经营2年的美甲店,和伴侣、女儿一起搬去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对此,新西兰媒体Stuff报道:“成千上万的人离开新西兰,这个问题有多严重?” ![]() 01 在新西兰9年,决定离开 Aveling从小在北京长大,9年前来到新西兰。 当时她是一名单亲妈妈,觉得北京生活不太容易,而新西兰“更包容”。 Aveling先是在奥克兰住了2年,后来搬到基督城,拿到了永久居民身份。 她在基督城Merivale郊区经营美甲沙龙已有2年,她表示,生意正在好转。 ![]() Aveling和女儿Kaixin 但是,她还是决定重新出发。 对于离开新西兰,离开这个行业,Aveling感到“非常难过”。“我喜欢这份工作。”她说。 她和伴侣是在奥克兰认识的,伴侣出生于印度,是新西兰公民。 他们在基督城有一家电影制作公司,主要为一些中国品牌制作广告。 疫情之前,公司的业务很多,但疫情之后就“再也回不到以前的状态了”。 所以他们决定,重新出发,目的地是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 02 “不是因为经济压力” Aveling表示,选择离开并不是因为经济压力或新西兰的生活成本。 她认为,在新西兰,创意或媒体行业的思维“有点本地化”,而澳洲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 到了布里斯班后,他们想在社交媒体领域尝试一些更有创意的事情。 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Aveling想要住在气候更温暖的地方。 在澳洲,女儿也有机会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 Aveling还希望搬到澳洲能够给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唱歌带来新的机会。 她热爱唱歌,曾梦想组建乐队并在酒吧表演。 ![]() 她说:“我唱的很多是中文歌,而布里斯班有更多的华人,我的听众变多了。” 她还期待搬去布里斯班后,能够有更多机会穿时尚的衣服。 Aveling说,在基督城,“你不会在时尚上花钱。但如果我要住在布里斯班,我就会为时尚花很多钱。” 相比基督城,布里斯班有更多“穿得漂亮”的理由。 03 新西兰华人“二次移民” Aveling的经历并不是孤例,过去18个月,新西兰公民净迁出人数持续上升。 2023年至2024年,新西兰净迁出人数达13万人,华人也不在少数。 离开的不只是年轻人去海外闯荡和体验的“OE”,越来越多的是像Aveling一样的有孩子、有技能的家庭。 这些人的移居成本更高,一旦离开,就不太可能回来。 网络上越来越多华人讨论“从新西兰润澳”。 ![]() 还没润的在网上发帖,犹豫不决,焦虑不安,到处询问过来人的经验。 已经过去的华人也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很多人都表示,这家搬得一点也不后悔。 “虽然我从奥克兰到墨尔本相当于是pay cut,但是生活幸福度高很多,工作也轻松不少,墨尔本房价超级可负担。”一位网友说。 ![]() 还有人表示,从奥克兰到悉尼,一开始不适应,但后面就发现澳洲机会更多。 “澳洲工作好生意也机会多,学校教育资源好,当然也更卷。冬天没那么多雨,直飞航班多。” ![]() 但他也表示,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各有特色,最重要是选择适合自己的。 当然,也有部分华人在真实经历过后,还是选择了搬回新西兰。 “澳洲安逸程度不如新西兰,再待一段时间,再不适应,就要回流了。” ![]() 这位网友还表示,“有时候真的自己体验下来,才发现没有网络上说的那么好。” 对于新西兰本地人来说,一些人对于这种“二次移民”也有一些不满。 有人质疑,很多移民只是把新西兰当跳板——“来了拿身份,然后去澳洲”,并不对新西兰真正投入。 经济学家Sharon Zollner指出,新西兰目前面临的困境是:许多技术熟练的新西兰人离开,而引进的移民往往属于“较低技能水平”,这种人才结构的失衡不断加剧。 04 美国富豪反润新西兰 与此同时,一些人尽力逃离的国家,仍然被一批又一批的海外富人疯狂“看中”。 最新数据显示,激流岛的部分街区如今已经超过奥克兰传统富人区Remuera和Herne Bay,成为最贵街区。 ![]() 尤其是来自美国的问询和成交量显著增加。 一栋拥有私人海滩、直升机停机坪和酒窖的豪宅,挂牌2000万纽币。 ![]() 挂牌信息首页写着:“欢迎海外买家垂询。” 有些房产甚至根本不上市场公开销售,只在私人渠道中完成交易。 到7月1日,奥克兰地区房产中价位最贵的前10大街区中,有3个位于激流岛。 ![]() Cotality数据 有人离开,也有人涌入,很多人认为因此唱衰新西兰很片面。 正如一位高赞网友的评论所说,“人们从一个国家搬到另一个国家本就是常态。 “事实上,每年也有成千上万的家庭搬来新西兰——有的甚至是从澳洲搬过来的。 “新西兰不是天堂,也不容易成功。但对很多人来说,它依然值得留下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