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安身 经过一年在车库的等待,一尊代表中国 “慰安妇” 的少女铜像, 终于在墨尔本公开亮相——但这位少女仍无处安放。 这尊约60公斤重的铜像,由华人和平协会(Chinese Australians for Peace)会长Jimmy Li收藏, 在周六二战结束80周年纪念活动上揭幕。 仪式现场有百人出席,伴随原创中国乐曲和舞蹈,气氛庄重。 然而典礼结束后,铜像又被搬回了车库。 她依然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公共位置。 ![]() “慰安妇” 是联合国对战争时期被日军强征为性奴役的数十万女性的称呼, 受害者来自包括中国、韩国和菲律宾在内的多个国家。 Jimmy Li表示,这尊雕像是由筹款募资而成。 旨在纪念 “在战争时期承受无法想象苦难的所有女性” , 也是一座象征和平与人权的纪念碑。 他说: 它提醒我们不能忘记这些女性的痛苦, 也表明我们将继续为和平、人性尊严与人权挺身而出。 但要让这座雕像在澳洲公共空间中 “落地”,难度不小。 世界各地类似雕像常常遭到日本政府反对。 在2016年,悉尼Ashfield市Council否决了一个慰安妇雕像的公共展出提案, 之后才由Uniting Church下属的Exodus Foundation接收,在其花园中安置。 ![]() 日本驻墨尔本总领事馆对此回应称: 慰安妇问题包括个人索赔 “已在法律上解决”。 他们指出,2015年日本与韩国外交部长会谈后达成 “最终且不可逆” 的协议, 并于2016年向当时健在的47名慰安妇中的35人支付了共计10亿日元(约1230万澳元)。 日本领事馆还批评推动雕像设立的团体使用 “性奴隶” 等措辞,称 “缺乏历史证据支持” , 并表示: 我们担忧这些雕像会引发分裂和冲突,伤害本来关系和睦的社区。 目前,日本政府坚称没有关于慰安妇确切人数的官方数据, 也没有找到 “政府或军方强行带走女性” 的相关文件。 但纪录片《最后的女儿们》(The Last Daughters)中, 幸存慰安妇亲口讲述了被日军掳走并被迫从事性服务的经历。 Friends of Comfort Women秘书Christine Kim向媒体表示: 想要让慰安妇雕像进入澳洲的公共空间非常困难。 Council通常认为这些和平雕像带有政治敏感性, 不想冒犯日本社区,也不想被视为偏向某一族群。 她在活动当天也向现场约百人表示: 慰安妇雕像的意义在于 “促使我们团结一致,为了正义,也为了更光明、更安全的未来” 。 事实上,维州韩国社区早在2019年就已在Oakleigh总部外设立了自己的慰安妇铜像。 Jimmy Li原本希望中国雕像能与韩国雕像并肩而立, 但由于部分韩国社区成员反对,这一想法未能实现。 ![]() 韩国维州协会成员Hoon Yoo表示: 虽然他支持展示多国慰安妇形象的公共展出, 但在是否将中国雕像放在韩国协会地盘的问题上,社区内部意见分歧。 他透露,该协会并不知道周六活动是中国雕像的揭幕仪式, 并表示部分人认为中国雕像更适合放在华人社区拥有的场地。 Monash大学日本研究副教授Beatrice Trefalt表示: 问题之所以复杂,是因为澳洲往往卡在中、日、韩三方之间, 最终导致没人愿意碰这个议题,非常可惜。 但Jimmy Li强调: 公共展示非常必要,它不仅是对历史苦难的认可,更是对未来和平的提醒。 战争的创伤仍深植人心。 我们希望这些纪念物能帮助下一代理解和平的可贵,以及为何必须守护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