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为给大家更好的使用体验,同城网今日将系统升级,页面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状态,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升级时间:2016-7-24 11:00 -- 2016-7-24 15:00

澳洲同城网

澳洲同城网 澳洲新闻 查看内容

澳洲对中国电动车“亮红牌”,澳媒怒斥:本地汽车业早没了,别让消费者买单

发布者: admin| 来自: 地球编辑

中国电动车以技术创新和高性价比走向全球市场,但在澳大利亚,却因价格过低引发争议。

部分政客提出对中国电动车设置贸易壁垒,试图以此“捍卫公平竞争”。

然而,10月3日,澳媒《珍珠与烦恼》的一篇评论文章直言不讳:澳洲汽车工业早已退出历史舞台,所谓的保护不过是消费者继续支付高价的代价。

这场争议不仅关乎澳洲的经济政策选择,也折射出全球电动车市场竞争背后的复杂博弈。

澳大利亚的汽车制造业曾经辉煌,但在全球化的冲击下逐渐衰退。

2017年,霍顿关闭了最后一家工厂,宣告澳洲汽车工业的彻底谢幕。

从此,澳洲消费者完全依赖进口车型,而这些汽车往往是欧美日淘汰的老款,价格高、油耗大,与现代环保趋势格格不入。

与此同时,中国电动车凭借智能驾驶舱、先进电池技术和实惠价格迅速崛起。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电动车出口量已突破五百万辆,成为全球电动车出口的领头羊。

在澳大利亚市场,比亚迪、长城等中国品牌的电动车填补了本地市场的空白,受到消费者的关注。

然而,这种竞争却让部分政客感到不安,他们认为中国电动车的低价可能威胁本地市场秩序,呼吁通过提高关税等措施加以限制。

但问题在于,澳洲本地汽车制造业早已消失,贸易壁垒保护的究竟是什么?

福特CEO吉姆·法利曾试驾中国小米SU7电动车长达半年,并对其技术和性能给予高度评价。

这一事实反驳了“中国电动车廉价低质”的论调。

更值得关注的是,澳大利亚政府的环保承诺与贸易壁垒政策之间的矛盾。

交通领域是澳洲碳排放的重要来源,而电动车普及是实现减排目标的关键路径。

根据气候变化委员会的报告,推动电动车进入市场有助于实现更高的环保目标。

然而,贸易壁垒可能将价格实惠的中国电动车挡在国门之外,剥夺普通家庭负担得起绿色出行选择的机会。


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并不罕见。

美国通过补贴保护底特律,欧盟设立关税守护大众和雷诺,日本长期推行产业政策,各国都在为本地汽车产业保驾护航。

然而,澳大利亚并没有本地汽车产业需要保护,盲目效仿只会让消费者成为牺牲品。

澳大利亚在中美博弈中的角色也值得重新审视。

作为一个资源丰富但工业基础薄弱的国家,澳洲是否有必要牺牲消费者利益,参与这场大国竞争?

当国际油价飙升至每升2美元时,那些高喊“忠诚”的政客是否会为普通家庭分担一点压力?

澳洲消费者需要的是更多选择、更低价格和更清洁的出行方式,而不是虚无的政治站队。

政策制定者的真正考验,是能否交出让消费者满意的成绩单,而不是一场“忠诚度测试”。

官方微信公众号
澳洲同城网官方公众号
微信上也能找工作,找房子?关注万能的同城网官方公众号 localsyd

热门文章

最新评论




外汇平台
金牌家政
汽车网



















wuliu
你想了解我们吗?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Facebook 官方Twitter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服务号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