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大战 最近,墨尔本Templestowe这个一向安静的新富中产区突然成了全城热议的焦点, 不是因为房价,而是一场宗教与邻里之间的“正面对撞”。 事情的主角,是来自印度的宗教组织Chinmaya Mission Australia(译为‘智慧使命会’)。 这个团体在上世纪80年代就落户Templestowe,当时只是一栋普通的红砖小屋,主要进行印度哲学(Vedanta)学习。 随着印度移民数量激增,他们如今已经在全澳拥有18个分会、上千名信徒。 他们在Templestowe的总部位于Pioneer Drive,由年轻僧侣Vasudha Chaitanya(27岁)常驻。 她每周在此教授约100名信众学习哲学与精神修行。 ![]() 不过,问题就出在他们最近递交的一份扩建申请上, 要把旧屋改造成现代化教室并新增停车场。 ![]() 当地的Manningham Council直接拒绝了申请。 Chinmaya Mission 不服气,立刻上诉到维州民事与行政仲裁庭(VCAT)。 ![]() 邻居们炸了。 有人投诉说,原本安静的街区如今车流量越来越大,信众的车经常停在他们家门口不走; 还有人抱怨晚上经常能听到“念经声传到半夜12点”。 邻居Nick Reisis在听证会上表示:“我们不是不理解他们的信仰,但深夜的诵经声、车来车往的噪音,还有停车安全问题——这已经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了。” 有趣的是,Chinmaya Mission早在2014年就拿到了“现有使用权”(existing-use right),允许他们在住宅区开设小型学习小组和哲学课程。 ![]() 而在今年5月的初步听证会上,Manningham市政会与部分居民联手辩称:该地点已经从“教学点”变成了更繁忙的宗教场所,因此这项“现有使用权”不应继续适用。 不过,VCAT最终判定Chinmaya Mission胜诉——认为他们的主要活动仍是教学和哲学课程,而非宗教仪式,因此“现有使用权”依然有效。 这意味着他们理论上可以继续扩建,只要建筑设计合规。 ![]() Chinmaya Mission 的律师Rory O’Connor强调:“他们只是想用更合适的教室替换旧房子,让课程环境更安全、更舒适。” 而该团体的董事会成员Manish Sundarjee也表示,他们已经调整设计,把停车位全部搬到院内,“希望能和邻居们和谐共处”。 他说:“我们和他们是一个社区、一家人。虽然他们有意见,但我们正在努力沟通。” 但不少居民仍担心——一旦扩建获批,宁静的低密度住宅区(Low-Density Residential Zone)恐怕将不复存在。 ![]() 其实,这并非个案。 最近几个月,全澳各地的印度教组织都因场地扩建陷入类似争议,曾经规模较小的印度教组织难以找到空间来容纳这些澳洲增长最快的宗教群体: 9月,Cranbourne South 一座计划新建的印度庙被VCAT驳回; 8月,Mornington Peninsula 的 Pearcedale 一处庙宇扩建申请也被否; 4月,Albert Park 的 Hare Krishna(哈瑞克里希那)庙更被邻居要求“搬家”,理由同样是噪音、气味与交通问题。 Ayush Srivastava,Chinmaya Mission墨尔本分会副会长坦言, 他们的确因印度移民增多而迅速发展,但他们的宗旨不同于传统庙宇——更强调家庭式小班哲学教育。 他说,Templestowe出席人数其实比他们在Berwick、Craigieburn、Cranbourne、Glen Waverley和Point Cook的分会要少。 常驻僧侣Vasudha Chaitanya则表示,她曾就读RMIT,后来赴孟买学习印度哲学。 ![]() “我之所以投身这个信仰,是因为它教人寻找内心的满足,而不是追逐外界的成就。” Manningham市规划主任Andrew McMaster表示,市府并非反对宗教活动,而是担心建筑规模和密度与当地环境不符。 “我们尊重多元文化,但所有开发项目必须遵守规划与安全法规。” 目前,这场“宗教课堂扩建大战”仍在VCAT审理中。 Templestowe的居民们希望守住安静的生活,而Chinmaya Mission则想扩大教学空间、容纳更多信徒。 有人说,这是信仰与社区之间的碰撞,也有人认为,这是多元澳洲必须学会面对的成长阵痛。 所以宗教信仰的扩展,和邻里的宁静生活,谁更该让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