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邮报》周五甩出一篇分析稿,标题赫然写着《中国全力应对美国贸易战,高通成为靶心》。作者举着西洋镜看东方,硬是把中国的反击描画成“全面进攻”,说什么要在两国领导人碰头前给华盛顿上眼药。增加谈判筹码。
文章一口咬定中国不再蹲着挨打,反而站起来挥拳了。它写道,“随着稀土出口限制和一系列针对美国芯片产业的行动,北京在两国领导人预期会晤前,对华盛顿发起全面进攻”。更绝的是,作者惊呼这节奏快得吓人。文章称,“北京针对这家圣迭戈芯片巨头的行动,是针对美国的最新的两日狂轰行动之一”。
![]() 其实哪是什么孤立事件,作者把高通这事塞进贸易战的大锅里炖。文章写道,这是“针对美国芯片产业的一系列行动的延续”。说白了,他们觉得北京在玩“以攻为守”的老把戏,想逼华盛顿回到谈判桌——可谁先掀的桌子呢? 更逗的是,作者还煞有介事地分析中国在搞“组合拳”。不止稀土掐脖子,连芯片也要戳软肋,这被当成北京“全线出击”的铁证。文章写道,“随着稀土出口限制和针对美国芯片产业的一系列行动”,“最新面对北京怒火的是高通”,“美国最重要的半导体公司之一”。 高通这下可惨了,直接被作者捧成“典型受害者”,处境被描成“靶心”。有些人忘了,商场本就如战场。 作者还忧心忡忡,觉得这把火会烧掉整个美国芯片生态,什么供应链重组、创新放缓都来了。文章写道,“北京对华盛顿发起全面进攻”,仿佛中美科技就要彻底“脱钩”。 ![]() 说到底,中美贸易战这出戏,可是美国2018年就先鸣锣开道的。单边关税、实体清单……哪一招不是直冲中国企业咽喉?高通事件不过是长反击链上的一环。那“两日狂轰”的形容,活脱脱把防御涂成了进攻。别忘了,特朗普一上台就对着华为、中兴甩出“长臂管辖”,生生扯裂全球供应链。2025年他杀个回马枪,又举起“芯片与科学法案”大棒,这不是要掐中国5G和AI的脖子是什么? 中国外交部说得明白:“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稀土出口限制?那不过是一个资源大国在保护自家宝贝——中国占全球稀土供应八成,难道没权利防着点挥霍?高通那头,其专利授权模式早被诟病为“专利陷阱”,在中国市场收着高额费用,本土企业如华为海思能不疼吗?2025年,高通在中国手机市场的份额虽缩到25%,可5G专利那堵墙还堵着呢,北京的审查,无非是想让赛场平一点。 作者把高通放在“靶心”,暗示中国在破坏美国企业。殊不知,这反倒成了中国经济自主的催化剂。高通的困境怪谁?它自己对中国市场依赖深似海——2024财年,中国营收占其66%。北京的审查,顶多算一句善意提醒:“朋友,鸡蛋别放一个篮子里”。中国正靠着“十四五”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砸下万亿人民币攻坚半导体,目标2030年实现七成自给。这条路,走得慢,但踩得实。 ![]() 具体到高通,北京的反垄断调查可不是闲得发慌。它的“标准必要专利”授权费率高达5%,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一截,欧盟、韩国都罚过它。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15年就罚过它9.75亿美元,2025年这次无非是续集——市场秩序,总得有人维护吧。 如果美国还执着于“印太战略”围堵,中国也不会干瞪眼。“双碳中和”与“健康丝路”会继续推进,新兴市场的大门正一扇扇打开。历史告诉我们:摩擦之后,往往是融合。中国从未把高通当敌人,而是视为伙伴——前提是,它得守规矩、谋共赢。 所以,这场芯片风波,究竟是谁在点炮?谁又真正中枪?时间,会给出最硬的答案 25%!中国量身定制的“特别关照”,美式港口收费遇硬茬 交通运输部10月11日甩出一纸公告,要依法对涉美籍船舶收专项港口服务费了。这范围划得那叫一个细致:美国所有或经营的船、美资控股超25%的船、挂美国旗的船、连在美国造的船都算上!港口海事部门直接伸手,10月14日起就执行。这哪是收费?分明是摆了个精密的龙门阵。这怪不了中国。美国早早放出风声,从10月14日起对中国相关船只加码收费,美其名曰保护本国造船业。这算盘打得,太平洋对岸都听见响了。 不过香港《南华早报》很快泼了盆冷水。集装箱市场情报公司航运分析(Linerlytica)周一的报告写得委婉:美国在华船队规模实在不够看,这反制效果怕是较为有限。话虽如此,港媒眼睛尖——报告偏偏漏算了美方持股25%以上这个关键项!美国那些私募股权公司、银行在航运业持股可不少,真算起来账单怕是要翻倍。 德鲁里航运咨询公司的董事贾延杜·克里希纳受访时一语道破天机:关键往往隐藏在不显眼的细节里。他进一步解释,如果那些通过美国公司融资、在美国交易所上市或由美国实体租赁的船舶都被划入管辖范围,那么此举的波及面可能会远超预期。这话说得,仿佛听见算盘珠子崩落一地的声响。 ![]() 咨询公司红德尔(Reddal)的副总裁曹坤向美联社发出的警告更直接:中方这招绝不是做做样子而已。他补充道,新规明确针对任何与美国存在实质关联的船舶,而且费用会随船舶吨位大幅递增。真正的冲击将落在美资所有及运营的船舶上。这哪里是收费?分明是量身定制的特别关照。 杰富瑞集团的分析师奥马尔·诺克塔在报告中也绷不住了:中国这一新收费框架的影响不容小觑,因为它将影响那些在美国市场上市、且美国本土投资基金持股比例达25%及以上的企业。 无法理解是谁提出了一个 “天才” 主意,让美国对驶往中国的船只征收报复性费用。要知道,中国拥有世界前十港口中的六个,显然前往中国的船只数量会远超前往美国的船只。 中国已对美国船只采取对等措施,征收相应的费用。任何一个具备基本数学常识的人都能看出,真正处于劣势的是谁。 公平地说,中国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关税、制裁、出口管制……这些不都是美国过去七年手把手教的?要是有人指望中国打不还手,那真是对二十一世纪的地缘经济一无所知。 港口依旧繁忙,海浪照样起伏。只是从此往后,每艘涉美船舶的进港,都将成为一场生动的算术课——而答卷,正握在波涛之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