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环球时报新媒体】; 大家可能都知道,在最近一段时间里,美国和英国这样的西方国家,除了正在经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还在经历一场反种族主义和性别多元化的 " 革命 " 的浪潮。 当然,并不是所有西方人都认同这场文化层面的 " 革命 "。很多保守派的白人就认为这场 " 革命 " 是偏激和粗暴的,是在通过树立种种 " 政治正确 " 的言论牢笼,逼迫人们去接受 " 革命者 " 的观念。而倘若拒不服从,就遭到网络暴力的攻击,被 " 批烂斗臭 ",甚至会失去工作和前途。 近日,英国的右翼小报《每日邮报》就刊登了这样一篇为白人群体宣泄这种不满的文章,在美国和英国的白人群体里引起了不少共鸣。 而且,这篇文章针对的目标,还是美国最著名的电影工厂 " 好莱坞 ",称好莱坞正弥漫着一股 " 逆向种族主义 " 的 " 有毒气息 ",白人反而在遭到 " 种族主义 " 和 " 法西斯式 " 的对待。 在这篇题为 " 好莱坞的身份危机:演员、编剧和制片人警告‘逆向种族主义’正在冲击电影业 " 的文章中,《每日邮报》先是宣称美国国内目前正闹得沸沸扬扬的 " 黑人的命也是命 " 这种 " 反种族主义 " 示威活动,不仅在撕裂美国,更已经影响到了好莱坞的生态。 ![]() 有人就对《每日邮报》称,好莱坞现在的这种气氛甚至 " 比切尔诺贝利还要有毒 "。 《每日邮报》还称,因为怕公开反对这种气氛会遭到曲解以及骚扰和迫害,尤其是怕会被扣上 " 种族主义 " 和 " 性别歧视 " 的帽子,很多白人都不敢表态反对,甚至还会刻意变现得很支持这种气氛,以免被认为不够支持这种 " 革命 "。 ![]() 该报先是提到一名好莱坞的黑人导演前不久曾表示自己不会雇佣白人当主演,理由是白人当主演的的电影太多了。 在耿直哥看来,这名黑人导演的话其实并没有什么错,许多好莱坞的电影,尤其是大片的主演,就是以白人为主。比如中国人熟知的《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就因为其几位主演就几乎都是白人,而配角才轮到有色人种来扮演,而因此遭到了批判。该电影的制作公司 " 漫威 " 则表示他们会在接下来的影片中减少白人演员的比例。 ![]() ![]() 但从《每日邮报》报道中的口吻来看,虽然该报也承认好莱坞前几年陷入了 " 太白 " 的争议,即一部影片从主演到制作团队都以白人为主,结果每年颁给优秀电影人的奖项,也大多被白人拿走,但该报认为这名黑人导演根据肤色去选择演员的言论,以及这种言论所代表的那种排斥白人的 " 氛围 ",是一种 " 矫枉过正 ",甚至是一种 " 逆向种族主义 "。 一个没有透露姓名的好莱坞工作室的白人总监也对《每日邮报》称,如果一个白人导演这么说黑人演员,这个人就完蛋了。 这名总监还对《每日邮报》透露,好莱坞现在的情况就是白人越来越难找到工作,尤其是中年的白人直男,因为不少工作室现在只雇佣有色人种、女性和同性恋变性人等 LGBT 群体去做演员、编剧、制片人以及摄像、化妆等前台和后台的工作,而且白人还不能表达不满,如果不满了就是 " 种族主义 " 或 " 耍弄白人特权 "。 一名今年 50 多岁,曾经在过去 20 年里出演过一些大片的白人演员,也对《每日邮报》描述了自己遭到的 " 歧视 "。他说自己在最近在参加试镜时,虽然导演认为他是影片中一个角色的 " 完美人选 ",但该导演称他被要求只能雇佣一个有色人种来扮演这个角色。 " 我明白好莱坞确实需要增加黑人在这个行业中的比例,而且好莱坞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可我呢?我还吃不吃饭了?还还不还房贷了?" ![]() 《每日邮报》还在写到此处时,介绍了两个好莱坞现在最新的流行词,一个叫 "Bipoc",是 " 黑人、原住民和有色人种 " 的英文单词的缩写(Black, Indigenous and People of Colour),一个则是 "Menemy",用来指那些被视为 " 多元化 " 运动敌人的白人男性。 该报还继续引述前面提到的那名白人总监的话举例说,以前电影该找谁来当演员都是导演说了算,但现在不是了,现在的雇佣政策就是 " 雇 Bipoc,不要 Menemy",而且这是电影工作室的高层直接定下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突出白人的困境,《每日邮报》还在报道中指出一些好莱坞电影业中的黑人精英,并不在乎白人的这种不满和焦虑。 该报称,一名在好莱坞颇有影响力的黑人女导演就曾在社交媒体上发帖说," 尽管每个人都有权拥有自己的观点,但雇不雇谁的权力在我们黑人制片人的手上,我们有权不雇那些轻视我们的人,所以对于那些在我帖子里吐槽的白人,如果你们找不到工作,就请你们记住歧视就是会反噬你们的,而且现在已经是 2020 年了。" ![]() 该报举例说,一名女演员仅因为与一个支持过特朗普男运动员约会,就在网上遭到了猛烈的批评。好莱坞知名女演员哈利 · 贝瑞,仅因为表达了想出演一个变性人角色的愿望,被迫道了歉,因为这被一些人视为不尊重变性人。而一名曾经站出来对好莱坞的 " 逆向种族主义 " 表达不满的白人制片人,还被扒出了与他有合作的企业名单,闹得这些单位都不得不与他结束关系,迫使他认怂道歉。 ![]() ![]() 《每日邮报》甚至宣称,现在好莱坞的一些电影工作室在开视频会议的时候,如果参会的人有黑人或同性恋,只有等他们挂断其他白人才敢结束通话,以免被视为 " 冒犯 " 了他们。 但《每日邮报》认为这并不仅仅只是好莱坞的情况,而是整个美国乃至西方社会的情况。 该报在这方面举出的两个例子是,前年美国一个赛车手仅仅因为他父亲在 80 年代发表过的一些种族主义言论,就遭到了抵制并失去了赞助商;而英国知名小说《哈利波特》的作者 JK 罗琳,以及一名本身还是 " 左翼女权人士 " 的英国卡通作家,仅仅因为都反对让没有做过变性手术的 " 男变女变性人 " 进入女厕所,就遭到了持续的批斗。 ![]() ![]() 目前,《每日邮报》的这篇文章已经在境外社交网站推特上引起了美国和英国不少右翼保守派媒体的转载,一起大量来自这一政治立场的白人大 V 的转发和认可。 ![]() ![]() ![]() 比如近日一封有 160 多名西方作者、记者和学者署名的公开信,就对类似《每日邮报》这样的观点进行了反驳,称提出这种 " 逆向种族主义 " 以及 " 言论自由被剥夺 " 的人,大多来自富裕的白人精英特权阶层。他们的不满并也不是出于对于言论自由和公平正义的真正关心,更像是不愿舍弃自己的特权,于是就以言论自由和公平正义做幌子,去阻碍真正缺少自由和正义的人们获得这些权利。 不过,这封公开信也部分承认了目前美国和西方的反种族主义与多元化运动确实存在一些打压异见者的情况,只不过这封信认为这主要是被打压者自己的问题,因为这些人也不干净,也在打压对方。 ![]() ![]() 最后,我们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并不认同《每日邮报》的观点或是文章中提到的其批评者的观点,我们只是将这些观点展现出来,供各位去了解和思考,思考其出现的原因和意义,以及思考如何不让这种社会的恶性撕裂,出现在我们国家。 美国白人终于喊出这个词!美国白人终于喊出这个词!美国白人终于喊出这个词! 免责声明:如果本文章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合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