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城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名昆州女子在浅水区游泳后腿部严重感染,几乎面临截肢。
与此同时,还有女性在海滩游泳后私处感染。
随着复活节小长假临近,专家提醒:下水游玩千万注意!
昆州52岁的Celeste Stirrup原本只是陪孙女在阳光海岸Bulcock Beach的浅水区戏水约40分钟。
没想到短短数日后,右大腿上原本的蚊虫叮咬处竟红肿恶化,并发展成一个20厘米大的硬块,最终破溃成开放性伤口。
她发高烧、全身不适,被紧急送医,医生担心是罕见细菌感染,甚至准备截肢。
幸运的是,最终确诊为“蜂窝组织炎”,而非更严重的病菌感染。
但Celeste仍需经历长达数周的住院治疗和植皮手术,无法工作长达数月之久。
医生指出,这种病情近期在澳洲多已接连出现数例。
Celeste强调,很多人误以为海水对伤口有消毒功效
但事实上,“半咸水”——即海水与淡水混合、流动性差的区域——最容易滋生细菌。
如果海水无法自由流动、滞留在浅滩或水洼中,其细菌浓度反而可能更高,极易引发感染。
因此即便只是坐在浅水区玩耍,也可能因细菌入侵伤口而患病,尤其是皮肤本就有破损的人群风险更大。
类似事件并非个案。
早前,一名澳洲女子在东南海岸游泳后,出现耳朵和私处感染症状,感到灼烧不适。
医生诊断其因海水污染感染病菌。
专家指出,该事件发生时期正值澳洲暴雨洪水频发。
大量未经处理的雨水通过排水系统直接流入海域,可能携带人类与动物粪便中的大肠杆菌、肠球菌等污染物。
这些细菌虽非直接致病源,但代表水体已遭粪便污染,潜藏腹泻性疾病等健康风险。
面对这类海滩感染事件,澳洲卫生和环保部门发出多项建议:
避免在洪水或暴雨过后下水游泳,尤其是靠近排水沟或雨水管道的海域;
如果水面出现颜色异常、泡沫或漂浮物,切勿贸然下水;
身上有蚊虫叮咬、割伤、伤口的人不建议下海,以防感染;
游泳后若感到身体不适,如皮肤红肿、灼热、发热等,应及时就医。
|